首頁>>新聞>>>>正文

【幸福美麗新邊疆】優美家園——海口用生態文明刷新一座城

2018-06-16 00:28:51|來源:新華網|編輯:靳松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標識語。新華網 張斌 攝

  新華網海口6月14日電(周淑儀)近日,在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開展的督查中,20座城市10余條黑臭水體因治理良好登上“光榮榜”,海口市美舍河位列其中。網絡搜索“美舍河”,“水文化景觀名片”“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等成為了高頻詞。

  這條海口人民的“母親河”,像一面不説謊的鏡子,用她無聲的水波,呈現著海口這座城市生態文明理念的嬗變,也折射出海口市民生活品質的切實提升。

  治河根在岸

  從宋代至清代,美舍河“通舟楫”,一直是海府地區的大動脈,被稱為“黃金水道”。但上世紀90年代之後,隨著海口城市化進程加快,河道污染逐年增多,美舍河水環境品質退化、水生態功能虛化、水健康保障弱化的問題也逐年凸顯。

  “近十餘年間,海口曾對美舍河進行過末端截污、硬化河道和清淤等方式的多次治理,但美舍河的水質一直未得到根本改善。”海口市水務局副局長曾衛華認為,這是因為治污未治本,污染在河裏,但污染源在岸上。

  2016年6月,海口市委市政府啟動美舍河綜合治理工程,圍繞“生態修復”“服務民生”等理念,將水體治理融入生態修復,並邀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北京土人景觀設計研究院、中科院水生所、紅樹林專家、鳥類專家、植物專家等一批人組成的技術團隊為美舍河“把脈”。北京大學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院長俞孔堅認為,生態治水要從源頭滲蓄、水質凈化、生態修復、技術模組的整合應用等方面綜合施策。

八級人工梯田濕地。新華網 張斌 攝

  於是,從控源截污的角度出發,海口開展了一場史上最大規模的污水溯源排查。排查結果顯示,美舍河存在河道沿岸排水排污管網不完善、農業面源污染難以控制以及河道自凈能力不足等問題。在美舍河流域共計216.8公里長的管道內,分佈有130個排污口,沿線居民日均生活污水排放量為8萬立方米。

  對此,曾衛華指出,根據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方案,美舍河的截污治理分為三段,在上游管網建設不完善的城鄉結合部區域,通過建設分散式污水治理廠以及租用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日均處理生活污水達0.75萬立方米;在中游利用地形地貌,規劃建設了八級人工梯田濕地,每天可處理生活污水0.4萬立方米;在下游建設新的污水管道併入城市污水管網,實現雨污分離,同時利用一體化污水汞站,日均處理生活污水6.85萬立方米。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設計師賴文蔚表示,在美舍河治理過程中,不僅考慮到外源污染如何“收”,還考慮到了內源污染如何“防”。美舍河河道存在多年的垃圾堆積,以及污染物含量較高的底泥,當有船攪動或被陽光照射的時候,水體內部底泥會釋放污染物,導致水體水質持續惡化。因此,生態清淤是內源治理的良方,通過生態消化和原位修復相結合的方式,淤泥可以實現剩餘價值最大化。

  在海口美舍河清淤工程中,共累計清理淤泥約205萬立方米。形象地説,該淤泥存量能填滿超過1000個標準游泳池。這麼大面積的淤泥如何“變廢為寶”?賴文蔚介紹,一方面可供給從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公司,通過生態消化,變成可二次利用的農田用土或建築材料等;另一方面也可在河道沿線淺灘濕地和樹島的建設過程中,就地回填利用,為紅樹林等植物生長提供充足養分,並與投放的魚、蝦、貝等高級水生動物形成良好的生態循環系統,讓內源污染物在生態循環中得以消耗和降解。

鳳翔濕地公園內的休閒棧道。新華網 張斌 攝

  自然·自凈 長治久安

  在曾衛華看來,水體治理,“自凈”才能“長清”,所以在污水截流和底泥清除之後,美舍河治理的下一步要從生態修復出發,建立人工強化自然處理系統,形成自然生態凈化功能和景觀。

  在美舍河濕地公園鳳翔段,一塊1.4萬平方米的八級人工梯田濕地,成為該示範區結合水景觀和水生態的首個“作品”。來看一組數據,在八級人工梯田濕地中,通過填料的過濾、植物根系的吸收、微生物的代謝作用,水體中的氨氮和總磷凈化率分別達91.3%和90.7%,處理後的尾水還可作為美舍河沿線綠地澆灌的再生水使用。

  據賴文蔚介紹,濕地中種植的植物也很有講究,美人蕉、蒼蒲、再力花、睡蓮等十余種水生植物,是經北京土人景觀設計研究院結合氣候、耐污性、凈化能力等多方面要素篩選得出,它們既可以在污水中生長,還能有效凈化水質。在美舍河上游的丁村污水處理廠建好後,人工濕地預計每日可凈化廠裏處理過的尾水1萬噸,並用於反哺河道和補充生態用水。

  此外,在美舍河有條件的河段,還恢復了自然河岸,以水活促水清。賴文蔚提到,過去工程治水年代留下很多“兩面光”河道,即兩邊都是直立的硬質護岸。“河道‘兩面光’時期,水是水,岸是岸,邊界非常明顯,現在將其改造成淺灘或草坡,就形成了乾濕交替帶,讓河道的水與岸邊的土壤、植物以及微生物有了更多接觸。從技術層面來説,乾濕交替的過程也是水下缺氧和耗氧的過程,有利於微生物發揮其凈化水質的作用。”

  “有了生態護坡之後,我們就開始構建水生態。”曾衛華指出,美舍河中上游區域種植了川蔓藻、龍須草等水生植物,逾40萬平方米,這些植物耐受性和凈化能力強,還能作為越冬水鳥的食物資源以及許多魚類棲息産卵撫育幼苗的場所;下游則試種了桐花、玉蕊、水黃皮、銀葉樹、秋茄等紅樹2.3萬株,面積5130平方米,成為繼三亞之後在城市內河種植紅樹林實現生態再造的成功案例,紅樹一方面有較好的防風消浪、護堤護岸的作用,另一方面還能提高河道日常流速,增強其攜沙能力,緩解下游泥沙淤積情況。

美舍河沿岸從“兩面光”恢復為自然河岸。新華網 張斌 攝

  立法先行 社會續力

  海口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中,有一塊明顯的標識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了讓海口百姓“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海口制定《海口市美舍河保護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並於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該規定明確了美舍河保護範圍,並明確了相應的法律責任,包括造成美舍河水體污染的有關禁止性行為、違反動植物及其生存環境保護規定的行為,以及有關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未依法履行保護管理職責的行為等。

  曾衛華表示,這是海口在美舍河前期治理上下足功夫後,在後期管護上的未雨綢繆,立法的通過,很大程度上能防止人為造成的水體反彈。

  此外,規定中也鼓勵社會公眾參與美舍河保護管理,並有權對違法行為進行勸阻、制止和舉報。如今,美舍河流經的8個鎮(街)已組織社區幹部、沿線居民、熱心市民成立美舍河保護志願隊伍,共144人。志願者們每天會對美舍河沿線進行巡查,對各類非法捕撈、垂釣、破壞植物等行為進行勸導和制止,並將發現的污水溢流、企業偷排等行為報告給有關部門及時處理。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