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聲】端午節,聽習總書記講傳統文化

2018-06-18 18:57:03|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編輯:楊玉國

  今天(18日)是端午節,在中國的傳統習俗中,劃龍舟、吃粽子、浴蘭湯是端午節最鮮明的標誌。在2009年9月,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節日。

  五年前的端午節,恰逢神舟十號飛船在軌運行期間。飛船發射之前,習近平專門指示有關方面,一定要讓航天員在太空吃上粽子,過一個有特殊意義的端午節。

  

2013年端午節,神舟十號航天員在太空吃粽子的畫面

  端午節民俗起源説法眾多,其中以紀念屈原影響最為廣泛。習近平曾在多個重要場合提到屈原或其作品,寄意深遠。2012年8月,習近平在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第28屆大會開幕式上致辭時,就曾以屈原的《天問》為例。他説,中國作為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對於天文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們的祖先很早就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勞作中,開始觀察和探究宇宙的奧秘。早在2300多年前,中國偉大的詩人屈原就發出了“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的著名“天問”。

湖北行吟閣的屈原塑像(圖片來自網絡)

  習近平歷來重視傳統文化。“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2015年中秋節前夕,習近平在西雅圖出席了美國僑界歡迎招待會,他不遠萬里為當地的僑胞帶去祖國的月餅,共度中秋佳節:

  習近平:每逢佳節倍思親。我知道,在座各位都很思念萬里之遙的祖國和親人,祖國和親人也牽掛著每一位海外遊子。我們這次來美國,給大家帶來一些家鄉的月餅,這是祖國人民的一點心意。

  2015年9月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在西雅圖出席美國僑界歡迎招待會。習近平發表講話。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

  在習近平的心中,中華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歷史影響和現實價值。2000多年前,中國就出現了諸子百家的盛況,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窮地理,廣泛探討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係的真諦,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他們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者愛人、與人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強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響著中國人的生活。2014年4月,習近平在比利時布魯日歐洲學院發表演講時説:

  習近平:中國人看待世界、看待社會、看待人生,有自己獨特的價值體系。中國人獨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讓中國人具有很強的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2014年4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比利時布魯日歐洲學院發表重要演講。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

  從歷史的角度看,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的優秀成分,對中華文明形成並延續發展幾千年而從未中斷,對形成和維護中國團結統一的政治局面,對形成和鞏固中國多民族和合一體的大家庭,對形成和豐富中華民族精神,對激勵中華兒女維護民族獨立、反抗外來侵略,對推動中國社會發展進步、促進中國社會利益和社會關係平衡,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習近平在闡釋儒家思想的起源與發展時曾説道:

  習近平:儒家思想同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所産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記載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在建設家園的奮鬥中開展的精神活動、進行的理性思維、創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重要滋養。

  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也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當代人類面臨著許多突出的難題,要解決這些難題,不僅需要運用人類今天發現和發展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運用人類歷史上積累和儲存的智慧和力量。習近平強調:

  習近平: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

  習近平一系列重要講話和文章中,閃耀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智慧光芒,他經常引經據典,生動傳神。今年5月2日,習近平在與北京大學青年學生的交流中説,自己喜歡文學、歷史,為了用好一個成語,經常翻閱很多詞典,“一物不知深以為恥”:

  習近平:我插隊時,身邊學生有些家學淵源,大家常在一起談論。有些人在談論具體問題時引用典故和案例,可以做到信手拈來。這使我認識到,學術、知識不能只是在嘴上,要聯繫實際,做到知行合一、格物致知、學以致用。所以,我後來看書很注意聯繫實際。

  2018年5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北京大學考察。這是習近平同北京大學師生座談併發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李濤 攝

  從《資治通鑒》到《貞觀政要》,從《詩經》、《古詩源》到《人間詞話》,習近平的“書單”中包含了大量的中華傳統經典著作。2014年10月,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結合自己關於《曹操與楊修》、《貞觀盛事》、《廉吏于成龍》的創作實踐,建議文學藝術不僅要帶給觀眾藝術享受,還應有觀照現實和啟迪作用。習近平指出:

  習近平:古為今用,以古見今。你剛才提到的《貞觀盛世》、《廉吏于成龍》我都看過,感到很有現實針對性,能夠起到啟迪、警示的作用,我支持你們繼續搞好這方面的工作。

  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習近平強調,中國人民的理想和奮鬥,中國人民的價值觀和精神世界,是始終深深植根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時又是隨著歷史和時代前進而不斷與時俱進的。

  習近平:中國優秀傳統思想文化體現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在生産生活中形成和傳承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等,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開物成務、建功立業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有別於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

  在21世紀的今天,幾千年來人類積累的一切理性知識和實踐知識依然是人類創造性前進的重要基礎。2014年3月,習近平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系統闡釋了傳統文化與中國夢:

  習近平:中國人民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將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讓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2014年3月2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重要演講。 新華社記者 姚大偉 攝

  記者:潘毅、馬闖、劉會民

  播音:劉鶴佳

  編輯:馬文佳、楊森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