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在行動】甘肅廣河:同樣是種玉米 為何今昔差別這麼大

2018-07-11 19:05:32|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網|編輯:楊玉國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小英)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地帶的甘肅省廣河縣,是一個旱作農業大縣,玉米是主要的種植作物,依託玉米秸稈資源,大力發展畜牧養殖,但問題漸漸顯現。

  一方面,群眾靠種植玉米增收的空間不大,每畝地收入近千元,村民種植積極性不高;另一方面秸稈利用率不高,優質飼草供給不足,養殖戶寧願花錢購買飼草,這導致養殖成本增加。

  如何破局?廣河縣的選擇是“糧改飼”。

  “糧改飼”即把種植的食用玉米改為飼用的玉米。廣河縣農牧局局長馬進福説,通過實施“糧改飼”,有三大好處:提高種植效益、提供豐富優質的飼草、改變過去玉米秸稈利用不足、亂堆亂放的局面。

  2017年,甘肅省農牧廳和廣河縣農牧局在城關鎮十里墩村建立了農業試驗示範點,從國內外精選了上百個品種,在這裡試種。

廣河縣城關鎮十里墩村的農業試驗示範點

  “廣河縣的耕地分佈在川原、乾旱和陰濕等三種地區,適宜種植的品種不同。”廣河縣農牧局局長馬進福説,去年試驗的結果是最好的品種畝産7.9噸,最差的才4噸。

  2017年,廣河縣陸續在全縣推廣“糧改飼”,廣河縣伊澤苑牛羊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蘇銀礦最先看到了“機會”,原本主要販賣牛羊肉的他,聯合他人成立了飼草種植、牛羊養殖、牛羊屠宰加工為一體的合作社。

  “農民以土地經營權、資金、勞動力、養殖等方式入股,去年,合作社建立起了6000多畝飼草種植基地。”蘇銀礦説,在滿足合作社養殖需求的同時,還向周邊地區出售,2017年合作社的純利潤就達到了200多萬元。

蘇銀礦(左)和馬進福(右)展示“糧改飼”後種植的青貯飼料。

  合作社還向精準扶貧戶出售基礎奶牛,村民們通過種植飼用玉米,增加了種植效益,還可以通過青貯飼料發展高效養殖,增加收入。

  馬進福認為,這個改革,一方面使每畝地全貯後比銷售玉米多收入400多元,提高了種植效益。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向貧困戶免費發放青貯袋、半價銷售飼料等方式,鼓勵引導貧困群眾養牛養羊,進一步拓寬增收渠道。

  事實上,這一改革還有另一重好處,過去大量的玉米秸稈要不堆放在房前屋後,要不在田間地頭焚燒,“糧改飼”讓秸稈變廢為寶。

  依託“糧改飼”,種植和養殖互補,廣河縣著力促進農業産業增收、貧困群眾增收的産業扶貧新路子。今年,廣河縣將種植飼用玉米20萬畝,種植規模進一步擴大。

  在扶貧路上,真正可持久的幫助,也跟當地發展息息相關,將發展和脫貧工作結合起來,真正激發內生動力,也許才能剷除滋生貧窮的土壤。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