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從臨江“臟亂差”到市民“後花園”南京成功打造出一道亮麗濱江風光帶

2018-08-10 15:27:2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濱江風光帶內風景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史斌斌):南京市內的夾江是長江的支流,曾經這裡被船廠、倉庫等極易造成污染的工業設施佔據。近幾年來,南京市政府把生態環保放在發展的優先位置,重新規劃,如今的夾江沿岸綠樹成蔭、景色宜人,已經建成了功能多樣、特色鮮明的濱江風光帶。

  經過南京市政府十多年的整治,曾經夾江沿岸的貨運碼頭、船廠等被搬遷,現在建成的濱江風光帶綿延11.5公里,總面積4.37平方公里,已經成為南京人喜愛的休閒運動娛樂“後花園”。建成後的濱江風光帶大致分為萬景園區、綠博園區、國際青年文化公園和魚嘴濕地公園四個區域,四個區域各具特色,吸引了大量市民和遊客前來運動休閒。南京市河西新區管委會總工程師蔡國峻向記者介紹説:“國際青年文化公園,這個公園是我們整個濱江文旅港灣最具活力的一個地段,當初規劃的時候又把它叫做河西之心。我們也是通過2014年青奧會的這個契機,建立了國際青年文化交流的一個空間。”

  蔡國峻説,除了國際青年文化公園,濱江風光帶上的建築也都各具特色、相映成輝,兼具實用性與美觀性。例如2014年建成的“南京眼”步行橋是長江上首座觀光步行橋,連接著濱江風光帶和江心洲青年森林公園,結構設計輕盈靈動,羽翼般斜拉的鋼索連接起兩個形如大眼睛的主塔,當地市民叫她“QQ橋”,孩子們更是親切地稱她為“兔耳朵橋”。站在“南京眼”步行橋上遠眺,長江的支流夾江濱江風光帶的美景盡收眼底。蔡國峻説, “南京眼“步行橋已經成為南京市一張新的城市名片:“它的85米高的斜的這個橋塔,不僅具有市政的通行功能,而且還有城市雕塑功能。也因為這個把藝術和工程很好結合起來的設計,我們‘南京眼’步行橋獲得了2015年國際橋梁協會的亞瑟•海頓獎,這是我們橋梁界的‘諾貝爾獎’,由我們國內的設計師設計完成。”

  濱江風光帶北起北河口水廠、西鄰夾江、南至秦淮新河入江口,三面環水,而且處於南京城水源地旁,因此在建設規劃中堅持生態環保優先的理念極為重要。濱江公園管理公司副總經理周忠勝介紹説,設計時將濱江路內移,並種植了大量耐澇的植被,在濱江岸線預留了充足的親水空間,“為了給長江留一個生態環境的緩衝區,為了給老百姓留一個以後休閒的場所,為了使以後我們的長江文化具有一定的承載地,(我們)把長江邊上的濱江大道線往後拉了,最長的地方有800多米。目前看來這是一個非常有前瞻性的規劃要點和規劃優點。”

  周忠勝説,這樣的設計把防洪工程和生態建設、市民休閒有機結合,建設了生態護坡、坡岸公園和與防洪堤融為一體的服務配套設施,提升了防洪能力,全線的堤防都已達到百年一遇的抗洪標準。同時,整體規劃尊重江灘的自然風貌,在魚嘴濕地公園建設中,保留了原有碼頭、棧道、柳樹林、楊樹林,對堤外的灘地進行河道疏浚,補植了富有層次的水生植物,在柳樹林、楊樹林間增加了混凝土的棧道,這樣既改善了景觀又保留了自然的野趣。

  63歲的退休職工黃健全是土生土長的濱江沿岸居民。他告訴記者,以前這裡貧困落後、交通不便,晴天滿身灰、雨天一地泥。他從來沒想過這裡會變成水清岸綠、鳥語花香的休閒勝地,而且不僅環境優美,生活也很方便,學校、醫院、商場、交通等配套設施完善,談到家鄉的巨變,黃健全不由得感嘆:“我想這個地方真是開發得好,這是政府為老百姓辦了一件好事。這個地方真是讓人感到心曠神怡。在這個地方,使人真的能感受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如今的濱江風光帶集“生態、文化、康體、旅遊和産業”五大功能于一體,2017年接待遊客387萬人次,已經成為南京“接地氣、聚人氣”的新興個性旅遊熱點。

  

  濱江風光帶內林蔭小道

  

  濱江風光帶內綠意盎然

  

  濱江風光帶內魚嘴濕地公園

  

  南京濱江文化港灣

  

  南京河西新區管委會總工程師蔡國峻介紹濱江風光帶建設情況

  

  南京眼步行橋

  

  濱江公園管理公司副總經理周忠勝介紹設計理念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