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上海全力保護“長江魚王”中華鱘

2018-08-13 10:44:04|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上海全力保護“長江魚王”中華鱘 。(王姍姍拍攝)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王姍姍):專業賣萌的國寶熊貓是網絡上的吸粉神器,一條熊貓視頻動則點擊破億,甚至破十億。大江奔流採訪團記者到上海市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近距離觀察中華鱘後發現,中華鱘堪稱比肩大熊貓的“水中萌主”。

  視頻中,多尾中華鱘自在悠遊,時而扎堆兒、時而獨行,橢圓的吻憨態可掬,似乎笑瞇瞇的。有的溫順,乖乖地吃飼養員的喂食;有的調皮,和飼養員捉迷藏歡快地跑開;有的高調,屢次遊到記者面前搶鏡,讓人看得入迷。

上海全力保護“長江魚王”中華鱘 。(王姍姍拍攝)

人工喂食。(王姍姍拍攝)

  中華鱘的昵稱有很多,比如“水中活化石”。中華鱘是古棘魚類的一支後裔,和距今一億五千萬年前白堊紀的恐龍屬同時代生物。

  “水中大熊貓”,中華鱘是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近年來中華鱘的自然種群逐漸衰退,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保護物種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極危級保護物種。

  “長江魚王”。中華鱘體長三、四米,重達數百斤,可活數十年,是淡水魚類中個頭最大、壽命最長的魚。

  “愛國魚”。中華鱘生長在長江,是大型海河洄遊性魚類,每年夏秋季從東海洄遊到四川宜賓附近水域産卵,産後再遊入大海,這種獨特的生活習性如同遊子對祖國的眷戀之情。

  這一古老物種的瀕危引起國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視。上海2002年批准建立上海市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約696平方公里,主要保護以中華鱘、江豚為代表的珍稀水生野生生物和它們的棲息生態環境。2003年,上海市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成立,2005年上海頒布了《上海市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2008年保護區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是中華鱘唯一的“幼兒園”,特有的“待産房”,又是重要的“産後護理場所”。保護區也是中華鱘生命週期中唯一的、數量最集中、棲息時間最長、順利完成各項生理調整,同時又最易受到侵害的天然集中棲息場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保護區還是江豚、胭脂魚等保護動物的重要分佈區,也是其他魚類洄遊的重要通道和索餌産卵的重要場所。

中華鱘救護手術臺。(王姍姍拍攝)

  保護區管理處有幾支“奇兵”:救護長江口水生野生動物的專業隊伍,積極開展中華鱘等珍稀瀕危物種的救護,是名副其實的“水生動物120”;繁育養護馴化專業隊伍,可以説是中華鱘的“保育員”;水域生態環境監測專業隊伍,負責環境監測和長江口中華鱘資源的監測,是“水資源預警隊”;巡航執法管理隊伍,對保護區內的許可行為進行檢查、監督,對禁止行為進行教育、處罰,是“水域執法隊”。

放流馴化區。(王姍姍拍攝)

  從2004年開始,中華鱘保護區管理處持續開展長江口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這已經成為上海的綠色生態名片。目前管理處有大小不同的中華鱘800多尾,每一尾都有體內和體外多重標誌,放流之後可以被監測跟蹤,及時掌握它們的生長情況。

  關愛和保護國寶中華鱘的意識在長江中下游已經相當普及。僅上海一地的調查就發現,市民對中華鱘的認知率達到90%。社會各界人士自發參加中華鱘的保護活動,民眾參與生態環保的意願不斷增強,中華鱘保護的社會參與度正逐年提升。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