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鳥飛魚躍 清新崇明(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

2018-08-16 15:30:46|來源:人民日報|編輯:谷士欣

  世界最大的河口沖積島崇明,在長江入海處,擔當上海這座超大城市的生態屏障。

  崇明三島之一的長興島青草沙水庫邊,700多畝生態林將水庫與生活生産區隔離。庫區各類魚苗繁衍生息,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這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一個活的生態系統。”崇明上海城投原水公司水質中心主任朱宜平説,這片相當於10個杭州西湖大小的水域,給一半以上的上海人口提供了清潔的飲用水源。

  崇明東灘,是全球鳥類八大遷徙路線之一的中途點,每年在此棲息或過境的候鳥超過100萬隻次。過去因濕地生態系統遭受破壞,鳥類的種類和數量明顯下降。2013年起,上海市實施崇明東灘生態修復項目,在保護區24.2平方公里範圍內優化鳥類棲息地。蘆葦、海三棱藨草等逐步恢復,退化的濕地生態系統得以改善。“2017年遷徙和過境的候鳥數,是2016年的兩倍。”觀察到這一變化,華東師範大學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袁琳驚喜不已。

  東灘以東,被列為“極危級”保護物種的中華鱘正得到精心呵護。在這裡的水生生物保護基地,大大小小的中華鱘或被復健,或在繁衍。身為上海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處長,劉健愛説的一句話是:“長江生態好不好,不是人説了算,而是魚説了算。”到目前,保護區已開展20多次增殖放流,累計放流各種規格中華鱘、胭脂魚等珍稀水生生物數十萬尾。

  既要讓鳥兒飛過來、魚兒游過來,還要讓老百姓的生活富起來、美起來。10多年前,上海就做出了建設崇明生態島的決策,滾動實施3年行動計劃。2017年2月,上海制定出臺《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發展“十三五”規劃》,生態建設站位更高遠,生態立島原則更牢固,不搞大開發理念更堅決,綠色發展導向更鮮明。

  瞄準世界級生態島的崇明,努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標杆、示範區,探索適應自身特色的環境保護模式和産業發展模式,扭住生態持續向好、産業持續發展的關鍵。

  多年來的環境變化,68歲的新村鄉村民黃士英都看在眼裏,“以前河水比較渾濁,雜草、垃圾很多。”沒想到的是,家附近有了崇明第一個農村生活垃圾定時定點投放點。通過“戶分、戶投、鄉運、鄉處置”模式,分類後的垃圾被統一運轉處理。

  在三星鎮,村民黃漢彬屋後的凈化槽,吸納了附近好幾家村民的生活污水。這是鎮裏因地制宜引進的低成本污水處理設備,使得“河水變好了,蒼蠅蚊子變少了”。曾被認為推行難度最大的垃圾分類,崇明區用一年時間基本完成,目前已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

  生態優先、綜合整治的路子,崇明越走越寬。而以都市現代綠色農業、生態休閒旅遊業、海洋裝備製造業等新興産業為重點的生態産業發展,同樣風生水起。

  崇明在全區範圍內選取1萬畝土地,開展無化肥、無化學農藥的“兩無化”水稻生産,今年第一批新米即將上市,種植農戶預計增收2000萬元。“雖然畝産會低不少,但我們會建好銷售渠道,以質取勝。”北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石育萍很有自信。未來,“兩無化”的翠冠梨、柑橘、蔬菜等,也將成為崇明綠色農業優勢産品。

  在青草沙水庫東邊的長興鎮,海洋裝備産業初具規模。長興鎮把海洋裝備及配套、智慧製造産業作為發展重點,推廣智慧化生産線和綠色造船技術。崇明設立了全市最高的綠色發展門檻,一方面優化産業準入負面清單,另一方面引導本島産業向園區集中,發展符合生態環保要求的生産性服務業,建設綠色經濟的示範區域。

  “好空氣也能當飯吃”。如今的崇明島,吸引了越來越多遊客,僅今年上半年就接待325萬人次。隨著崇明區獲得2021年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承辦資格,這座瀕江臨海的綠色生態島,將變身萬紫千紅的“海上花島”,呈現生態和諧之美、綠色發展之魅,給上海增光添彩。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