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風從海上來】天津濱海新區:從一片鹽鹼地到改革開放“排頭兵” 如何成為時代“弄潮兒”?

2018-08-23 15:58:28|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廣網|編輯:谷士欣

  央廣網天津8月21日消息(記者梁爽)人臉識別、虹膜識別、步態識別……在好萊塢大片中,通過掃描視網膜開啟保險箱的炫酷場景令人印象深刻,如今虹膜識別技術已經讓電影場景變為現實。

  1984年,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在渤海灣一片鹽灘上成立,是我國最早一批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如今,這片曾經鹼花如霜的不毛之地,已從開發區“一枝獨秀”,到開發區、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綜合保稅區、保稅港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自貿試驗區“群芳爭春”。濱海新區已成為國家多層次開放的“試驗田”和改革開放的“排頭兵”。

  這個曾被鄧小平題詞“開發區大有希望”的地方,究竟如何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天津濱海新區地理位置圖。(圖片來自網絡)

  創新驅動為天津發展按下“快進鍵”

  從上世紀90年代最早的“一隻機”(摩托羅拉傳呼機)、“一碗麵”(康師傅速食麵)風靡全國,到如今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已有3000多家外商投資企業落戶,創新驅動為天津發展按下“快進鍵”。

  “智慧大腦”讓創新發展落地開花。人臉識別、虹膜識別、步態識別……記者走進天津中科智慧識別産業技術研究院,了解了我國第一台遠距離虹膜人臉一體化識別系統“刷眼和刷臉”的神奇,該技術已孵化出産業化公司——虹星科技,並落地在濱海新區。

  虹星科技産品總監劉勃達告訴記者,相較于指紋識別8%,人臉識別2%左右的誤識率,虹膜識別誤識率可低至千萬分之一。它採用人臉+虹膜融合的混合生物特徵識別技術,大幅度提升了精準度。與此同時,虹膜識別身份認證系統在智慧安防、商超支付、兒童防走失、教育考試、社保計生、人力資源管理、社會福利發放、賑災管理、智慧物聯網等領域將有很多應用空間,也為國家和消費者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身份認證服務。

  由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與濱海新區人民政府共建的智慧識別産業技術研發機構,是開展院地合作、推進智慧識別領域高科技成果研發、孵育、轉化並産業化的平臺。“目前吸引了社會資本1.34億元,孵化企業總估值5.6億元。”天津中科智慧識別産業技術研究執行院長薛文芳説。

  截至目前,研究院承擔了國家和天津市的6項重點科研項目,申請國家發明專利和軟體著作權89項,獲得授權29項,為天津市乃至全國50多家企業提供了技術諮詢、技術服務和專題培訓,為濱海新區20多所中小學提供了人工智能科普教育服務。

  除了“腦洞大開”,科研成果的轉化更是發展的題中之義。走進深之藍有限公司,墻上“走進深之藍 走向強國夢”幾個大字十分醒目,“民營企業在科技成果産品化過程中有更高的靈活性,可以把理論從實驗室搬出來服務國家和社會,希望企業能為我國的國防事業做一些事。”深之藍有限公司行政經理程林毅這樣説到。

  於此同時,在科技園區內,像深之藍這樣的民營企業還有很多。它們大多基於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研發設計能力,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

  人才涌入再為發展“加把勁”

  “過去的居民都是天津原住民,現在更多的是外來人口,外籍朋友也很多。”天津濱海新區華納社區黨委書記劉紅霞告訴記者,自己在社區工作的17年間,不斷見證著社區人員的變化。可以説,華納社區就是天津濱海新區人才引進的縮影。從過去的原住民,到現在的超過十分之一的外籍人員,涵蓋17個國家和地區,很多外來人員已經在這兒落地生根。

  

  20日,“風從海上來”採訪團來到天津濱海新區華納社區服務中心參觀採訪。(央廣網記者 梁爽 攝)

  “居民結構的變化,服務需求也隨之提高,智慧社區建設可以提升綜合服務的能力。”劉紅霞告訴記者,為了更好的滿足居民生活需求,社區通過一系列信息化的方式提升社區服務品質。

  記者在華納社區服務中心一樓大廳看到,通過人臉識別系統,居民“刷臉”即可進行活動簽到、預約社區活動場地,並可實現免證件辦業務。位於大廳一角的開發區行政服務自助終端螢幕上,顯示著審批服務和便民服務兩大板塊,居民可不出社區就能辦理公司或生活業務,享受便利的自助服務。

  如今的華納社區地處天津開發區的中心城區,社區內及周邊各種商業服務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齊全,屬於中高檔涉外社區。截至2017年底,這片土地上已經聚集了6600多家外資企業、11000多家內資企業,註冊資本分別為1450多億美元和3.7萬億元人民幣,在這裡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已超過140家。

  

  華納社區黨委書記劉紅霞向記者介紹人臉識別系統,居民可通過“刷臉”參加社區活動簽到、預約社區活動場地,實現免證件辦理等業務。(央廣網記者 梁爽 攝)

  天津濱海新區區委副書記、區長楊茂榮曾在媒體報道中表示,新區的建設重點就是引進人才。“不僅是針對高端人才,濱海新區也歡迎廣大高校畢業生來新區發展。對於本科畢業生連續補助3年,每月給予1000元的住房補貼;碩士每月補助2000元;博士每月補助3000元。” 楊茂榮説。

  依託京津冀一體化 搭乘“一帶一路”快車“再出發”

  天津與北京,一衣帶水。為唱好新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京津“雙城記”,一批北京項目落戶天津,促進了兩地的發展。

  2016年11月,由京津兩市共同建立的“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正式揭牌,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承接平臺,積極導入中關村創新基因、創新團隊、創新平臺。記者採訪了解到,目前,這裡已經初步形成了科技産業特色鮮明、創新型中小微企業協同互動的良好産業生態。

  天津中關村科技園運營服務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李琦告訴記者,産業協同創新已經初見成效,目前中關村引入企業與天津企業協同發展,自管委會揭牌以來,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新增註冊企業638家,註冊資金86.83億,有來自北京企業200余家。

  城際高鐵30分鐘通達北京,京津冀一小時生活圈為百姓生活提供便利。除了京津冀一體化“紅包”持續發放,“一帶一路”快車再為天津發展添動力。

  

  一輛輛集裝箱卡車魚貫穿梭在碼頭與堆場之間,將大批進出口貨物送到整裝待發的國際集裝箱巨輪前。(央廣網記者 王晶 攝)

  2016年,天津自貿試驗區首條直通歐洲的貨運班列開通,為連接中國北方和歐洲腹地增添了安全快捷的陸上貨運通道。天津港通過鐵路網直接串聯起二連浩特、阿拉山口、霍爾果斯、滿洲裏四個過境口岸,充分發揮在“一帶一路”中“海陸雙拼”的優勢。

  港口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重要支點和優先發展領域,現在的天津港已經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海陸交匯點,120余條集裝箱班輪航線覆蓋國內各主要沿海港和東北亞、東南亞、歐洲、美洲、波斯灣、地中海、非洲等地區。實現了1.8至2萬標準箱船舶周班常態化運行,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黃金節點”。

  如今,風從海上吹來,改革開放仍是進行時。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