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的哲學方法論

2018-08-24 12:35:37|來源:人民網|編輯:趙春曉

  原標題:全面深化改革的哲學方法論

  我國改革開放已進入第40個年頭。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改革推進的難度和風險越來越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治國理政考驗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我們要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就必須不斷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指導分析全面深化改革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1.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把握改革方法論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高度,強調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我們必須堅持科學的方法論,努力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關係,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辯證法。

  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論基礎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辯證統一,正確的世界觀教給人們科學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觀點和原則,正確的方法論教給人們科學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具體到全面深化改革來説,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幫助我們認識和把握改革的方向、任務和目標,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幫助我們解決實現改革任務和目標的具體措施及方略。

  毛澤東同志早就説過:“我們不但要提出任務,而且要解決完成任務的方法問題。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只是瞎説一頓。”毛澤東同志在這裡用過河要有橋或船作形象比喻,生動而又深刻地説明瞭方法對於完成任務和做好工作的極端重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領導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始終高度重視方法論問題。他要求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學習掌握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提高駕馭複雜局面、處理複雜問題的本領”。實踐告訴我們,有沒有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對於我們事業的成敗、工作的成效關係極大。思想、工作方法對頭,做事情就容易成功;相反如果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不對頭,那就很容易給工作帶來損失。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意義重大、任務繁重的偉大事業,如果沒有科學的方法論指導,沒有正確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那就很難取得事業新進展、工作新突破。

  2.正確處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辯證關係

  當前我國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應對當前改革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戰,必須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作指導,“從紛繁複雜的事物表像中把準改革脈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規律,特別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關係”。

  要處理好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的辯證關係。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從解放思想開始的。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突破僵化的、不合時宜的體制機制,建立符合時代和社會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當然,解放思想並不是隨意性“解放”或無原則“解放”,只有在堅持實事求是原則的前提下才能真正達到解放思想的目的。

  要處理好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的辯證關係。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各個領域各個環節改革的關聯性和互動性明顯增強,每一項改革都會對其他改革産生重要影響,每一項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協同配合。離開整體推進,很多單項改革很難完成。但我們強調整體推進又不是平均用力、齊頭並進,而是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改革的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以便達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

  要處理好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的辯證關係。全面深化改革作為一項系統化工程,需要通過整體謀劃,對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甚至每一步“棋”怎麼走、每一項重大舉措如何推進提前做出頂層設計,否則就難免會導致改革走彎路並因此付出沉重代價。但是改革又是一場前無古人的革命,既無現成的經驗可循,也沒有固定的套路或模式,這就需要我們自覺遵循實事求是原則,“摸著石頭過河”,在實踐中大膽探索、不斷開拓創新。

  要處理好改革發展與社會穩定的辯證關係。改革是一場革命,是推進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力,但是改革發展必須在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下才能實現。“發展是硬道理”、“穩定壓倒一切”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的兩句名言。改革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是實現社會穩定的基礎;發展是改革的目的,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必須靠改革、靠發展,發展是實現社會穩定最有效和最可靠的保證。

  要處理好健全制度與變革體制的辯證關係。改革是一場革命,但它絕不是要“革”社會主義制度的“命”,相反卻是為了健全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説,“我們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我們説堅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斷革除體制機制弊端,讓我們的制度成熟而持久”。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通過不斷革除體制機制弊端而不斷健全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過程。

  要處理好深化改革與擴大開放的辯證關係。改革與開放相輔相成、不可分割,改革是開放的條件,開放是改革的外部推動力。全面深化改革與擴大對外開放是有機聯繫的內在統一體,二者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必須統籌推進、協調發展。

  3.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自覺堅持辯證法

  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指導全面深化改革,還必須堅持正確的思想方法,堅持改革的辯證法。要根據唯物辯證法的要求,“正確推進改革、準確推進改革、有序推進改革、協調推進改革”。

  堅持客觀性,力戒主觀性。根據唯物辯證法要求,我們在觀察改革問題、分析改革現象時,必須堅持客觀性原則,自覺做到實事求是、理論聯繫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堅決防止和反對主觀主義。為了做到實事求是,一方面要善於“從紛繁複雜的事物表像中把準改革脈搏”;另一方面,我們還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説,“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要重視調查研究,堅持眼睛向下、腳步向下,了解基層群眾所思、所想、所盼,使改革更接地氣”。

  堅持全面性,力戒片面性。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世間萬事萬物都是普遍聯繫的,要真正認識事物,必須善於把握事物鏈條上的每一個環節,善於在矛盾的對立中把握統一,在統一中把握對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在基本確定主要改革舉措的基礎上,深入研究各領域改革關聯性和各項改革舉措耦合性,深入論證改革舉措可行性,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關係,使各項改革舉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實際成效上相得益彰。”

  堅持系統性,力戒孤立性。任何事物都是由矛盾構成的,而任何矛盾之間又互相聯繫而構成矛盾系統。當我們認識矛盾和對矛盾進行具體分析時決不能孤立地對待每一個矛盾,而應當把握矛盾的系統。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加強對各項改革的關聯性、系統性和可行性研究。推進改革要樹立系統思想,推動有條件的地方和領域實現改革舉措系統集成。要把住頂層設計和路線圖,注重改革舉措配套組合,使各項改革舉措不斷向中心目標靠攏。要注意區分改革舉措的性質類型,分類施策、精準施策。

  堅持重點論,力戒一刀切。唯物辯證法認為,任何矛盾都包括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這叫“兩點論”;但是,矛盾的兩個方面總有一個方面是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這就是兩點中的“重點”。面對改革的複雜形勢和繁重任務,我們要善於從多種矛盾中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善於牽住改革的“牛鼻子”,“既抓重要領域、重要任務、重要試點,又抓關鍵主體、關鍵環節、關鍵節點。關係全局的改革,特別是涉及重大制度創新的改革,要統一行動,任何時候不能放鬆、不能滯後。具體到各個領域各個方面,要堅持問題導向,哪矛盾和問題最突出,哪個疙瘩最難解,就重點抓哪項改革”。改革不能搞“一刀切”,必須在把握全局的前提下分層次、有重點地突破。

  堅持適度性,力戒絕對化。適度指的是事物保持其質和量的限度,是質和量的統一,任何事物都是質和量的統一體,認識事物的度才能準確認識事物的質,才能在實踐中把握好適度性原則,使事物的變化保持在適當的量的發展範圍內,既要防止“過”,又要防止“不及”,力戒絕對化。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注重把握適度原則。我們當前仍處於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社會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尤為重要。我們要堅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結合點,在保持社會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通過改革發展促進社會穩定。

  堅持創新性,力戒僵化性。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改革的動力源於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一輪全球增長面前,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我們要拿出敢為天下先的勇氣,銳意改革,激勵創新,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新道路新模式,不斷尋求新增長點和驅動力”,“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改革創新需要不斷解放思想、敢闖敢試、大膽探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提出改革舉措當然要慎重,要反復研究、反復論證,但也不能因此就謹小慎微、裹足不前,什麼也不敢幹、不敢試”,“一定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氣和胸懷,跳出條條框框限制,克服部門利益掣肘,以積極主動精神研究和提出改革舉措”。

  (作者:韓振峰,係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中國馬克思主義與文化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授)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