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帶著我們“馬上就辦”

2018-09-24 11:36:29|來源:人民日報|編輯:汪欣蕊

  福州福馬公路馬尾隧道西入口,青山如黛。漫山的相思樹下,紅色大字組成的巨型標語牌格外醒目——“馬尾的事,特事特辦,馬上就辦”。

  短短12字,生命力卻歷經近30年不衰……

  在1991年2月20日的福州市委工作會議上,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第一次向全市幹部明確提出,“要大力提倡‘馬上就辦’的工作精神,講求工作時效,提高辦事效率,使少講空話、狠抓落實在全市進一步形成風氣、形成習慣、形成規矩。”

  從那時起,“馬上就辦”在榕城蔚然成風,成為全體黨員幹部踐行為人民服務這一根本宗旨的具體體現。

  金能籌(時任福州市委副書記、福州市市長):

  他提倡今日事今日畢

  1990年4月,習近平同志離開閩東山區,主政省會福州。作為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當時福州不但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後,辦事效率也難如人意。

  “經過一番調研,習近平同志決定把改變幹部作風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時任福州市委副書記、福州市市長金能籌回憶,在“硬環境”較難短時間改變的情況下,習近平同志下決心優先提升“軟環境”。

  “在一次市委機關會議上,習近平同志提出,我們要辦的事很多,要為改革開放提供一個良好的軟環境,這就需要提倡一種滿負荷的精神,反對拖拉扯皮和人浮於事,提高辦事效率,做到今日事今日畢。”金能籌説。

  1991年1月14日,《福州晚報》上刊登了一則消息——《我們也需要一本“市民辦事指南”》,反映了群眾對提高機關服務水準的呼聲。對於這篇位置並不顯眼的文章,習近平同志十分重視,當即指示市委政研室立即著手準備編寫“市民辦事指南”,並第一時間在報紙上發佈消息向群眾反饋,前後只用了50個小時。

  “通過這樣一件小事,人們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信號。”金能籌説。

  1991年2月23日,就在市委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馬上就辦”之後第三天,習近平同志帶領福州市有關負責人到馬尾,參加省委、省政府召開的福州開發區現場辦公會。為呼應上午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支持開發區進一步加快發展的意見,當天中午,習近平同志顧不上休息,當場召集福州市有關部門,研究起草福州市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要求的12條配套舉措。

  時任馬尾區委辦公室科員王峪清晰記得,習近平同志當時特別強調:“要抓住那些急需解決又有能力解決的事進行研究,並且本著‘馬上就辦’的精神,組織實施。”

  省裏放給開發區的權,市裏絕不設卡;市政府每月到開發區現場辦公一次;市各主管部門簡化審批程式,一攬子解決問題;各有關部門要深入開發區,幫助開發區及投資者排憂解難……12條配套舉措的出臺,直接催生了首問責任制、辦事限時制、紅燈呈報制等制度。

  “‘馬上就辦’抓準了福州改善開放軟環境的要害,讓勤政廉政、狠抓落實的精神在全市領導幹部中落地生根。”金能籌説,“馬上就辦”不僅在當時為開發區發展注入了動力,對今天的政府管理創新、職能轉變,也是非常有益的實踐和探索。

  郭永燦(時任福州市委辦公廳副主任):

  他親自抓督查落實

  “‘馬上就辦’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它源於習近平同志對人民群眾的感情,也是問題導向下産生的一種創造性的執政理念。”時任福州市委辦公廳副主任郭永燦説。

  郭永燦回憶,習近平同志到任福州後,曾在多個場合叮囑各級領導幹部:“我們是人民的公僕,不是主人,不能當官做老爺,擺架子。人民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黨和政府就是要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

  在理念深入人心的同時,習近平同志逐步探索“馬上就辦”制度化、規範化、常態化的運行機制。

  在1991年底召開的一次福州市委機關會議上,習近平同志提出,“馬上就辦”的關鍵,是要抓好督查工作,只有督促檢查,才能真抓實幹,否則就是“稻草人”。

  “講到這裡,他放開稿子,又發自肺腑地説,我個人有個習慣,就是不説則已,説了就要過問到底,否則説的話就是廢話,不如不説。不要去浪費別人的時間,浪費自己的腦細胞。既然想到這件事,提出這件事,就要辦成這件事,辦好這件事。”郭永燦回憶説。

  為做好督查工作,習近平同志親自抓市委重大事項的督查落實,並建立起三項督查制度:一是下基層調研督查制度,要求市縣兩級黨政領導,每年至少有1/3的時間深入基層調研;二是分工督查制度,對誰負責什麼進行製表立項,督查到底;三是定期督查制度,要求相關部門每季度對重要部署、重大項目進行一次檢查。

  “踐行‘馬上就辦,真抓實幹’,習近平同志親力親為。”1993年3月,習近平同志帶領有外商參加的考察團赴河北“內聯外引”,洽談合作。

  “他把當地和外商反映的每一個問題都記得很仔細。整整一週的時間,白天考察洽談,當晚就開會研究,安排分工落實,幾乎每天晚上都到淩晨一兩點。”郭永燦説。

  胡孝輝(時任福州市政府辦公廳外經處副處長):

  他推動實行“一棟樓”審批

  招商引資,是上世紀90年代初期福州最為重要的工作之一。就在習近平同志到任不久,當時分管外經貿的副市長龔雄,把一張1米多長、蓋了130多個公章的宣紙帶到了市委常委會上。

  “龔雄做了調研,那時外商投資設廠,走完從合同章程審批,到工商、稅務、海關、商檢登記,再到建設程式審批等一系列流程,需要數月甚至一年以上。開放意識不夠,機制流程冗長,這件事給了習近平同志很大觸動。”時任福州市政府辦公廳外經處副處長胡孝輝説。

  1991年3月,在融僑工業區現場辦公會上,習近平同志針對福州在招商引資中存在的種種問題,首次提出要採取“一棟樓”辦公和有關部門委託代理、上門服務等辦法,減少圖章和公章旅行。隨後,福州外商投資管理服務中心開始在福州溫泉大飯店運行。

  “一棟樓”具體怎樣做?習近平同志拿出了“規劃圖”。

  當年8月8日,習近平同志在福州市外商投資座談會上提出,一棟樓實行“一個中心、一條龍”的管理模式,側重於發揮聯合辦公、聯合招商、聯合審批、一個窗口對外、跟蹤服務等功能。

  8月24日,習近平同志再次在福州市委六屆三次全體會議上指出,要繼續加強和完善外經“一棟樓”的功能,積極探索按“六個牽頭單位、七道環節、一棟樓統一對外”的新程式辦事,減少環節,提高辦事效率,為外商投資提供優質服務。

  胡孝輝説:“外經‘一棟樓’集結了全市20多個政府部門和社會服務單位,外商可以一口氣辦完營業執照、稅務登記、銀行開戶等一系列手續,再也不用滿城跑了。隨著外商投資項目越來越多、金額越來越大,入駐‘一棟樓’的部門也越來越齊全。”

  “當時,市裏成立了外經工作領導小組,習近平同志親自任組長。他還經常到溫泉大飯店去指導工作。”胡孝輝回憶,習近平同志還倡導在市委禮堂舉行每月一次的外商投資接待日活動,推動形成了定期現場辦公解決企業問題的新機制。

  1994年6月,習近平同志召集40多家台資企業和相關部門負責人,在福興投資開發區召開臺商現場辦公會。“會上,他明確提出,要定期不定期地召集座談會聽取意見,也要召開像今天這樣的現場辦公會解決實際問題。”

  投資環境的明顯改善,推動了福州經濟快速發展。從1990年到1995年,福州市GDP從100億元攀升至400億元人民幣,增長率遠超同期全國平均水準。

  陳永輝(時任福州市臺江區蒼霞街道黨工委書記):

  他要求幹部急群眾之所急

  “‘馬上就辦’是一種鞭策。”1999年,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不缺好處方,而是沒人動手解決,所以我提倡行動至上。理論、方針、政策、部署都有了,就要強化抓落實的力度。”

  這樣的理念,讓當地群眾獲得感越來越強。

  2000年7月2日,烈日當空,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沒打招呼,來到福州市棚戶區連片的蒼霞社區。

  陳永輝回憶:“那天天氣特別熱,習近平同志又是在下午兩點最熱的時候來的。當時的街巷窄得連車子都開不進來,他帶著大家下車步行,走得滿頭是汗。”

  習近平同志來到正義路27號,這是一幢低矮的二層木屋,年久失修, 8平方米的空間擠著唐慶旺一家7口人。幫人宰鴨子為生的唐慶旺當時正在院裏忙活。“他笑著朝我走來,讓我帶他到家裏看看。”唐慶旺回憶説。

  “他身材高大,頭都要碰到房頂了。”在蒸籠一樣的木板房裏,習近平同志詳細詢問了唐慶旺一家的生活情況,足足待了半個小時。

  從唐慶旺家出來,習近平同志向身邊的幹部接連發問。那一幕,讓陳永輝終生難忘。

  “有誰的家人住在這樣的房子,舉個手!”沒有人回答。

  “有誰的直系親屬住在這樣的房子,舉個手!”依然沒有人回答。

  “大家知道為什麼要選在這個時候來棚戶區調研嗎?就是想讓大家親身體驗百姓疾苦,加快棚改步伐。”

  隨後,習近平同志就近召集相關部門負責人和棚戶區居民代表座談。他説,改革開放已經20年了,我們千萬不要忘了那些生活條件困難的群眾。我們是人民政府,要記得政府前面“人民”二字,要將心比心,雪中送炭,把錢用在急群眾之所急的項目上。

  走出會場時,他又對圍在會場外的群眾説,政府一定不辜負大家的期盼,把好事辦好。“當時,在場群眾掌聲雷動。”陳永輝説。

  7月10日,習近平同志調研後第八天,蒼霞棚屋區改造工程正式拉開帷幕。當年春節,唐慶旺一家就搬進了60平方米的新居。次年5月1日,涉及蒼霞社區3441戶、近萬人的回遷安置房全部竣工。

  直到今天,唐慶旺對當年的習近平省長仍心存感激。“盼新房盼了幾十年,他幾個月就讓我們住上新房。他提倡的‘馬上就辦’,我們就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和見證人!”

  (原標題:習近平帶著我們“馬上就辦”(新思想從實踐中産生系列報道之六·福建福州篇))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