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安倍實現成功連任的三大助力

2018-09-26 09:15:20|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賈雪靜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近日的自民黨總裁選舉中再次勝出,不出意外將延續首相任期至2021年,有望成為日本歷史上任期最長的首相。安倍的長期執政與上世紀90年代日本著名的“十年九相”現象形成鮮明對比,反映出日本政壇和社會的深刻變化,也將對今後日本的政治議程和對外關係産生深遠影響。

  民眾求穩心態助長保守政治

  安倍之所以在“森友”、“加計”雙重醜聞打擊下仍能維持穩固的黨內地位,主要在於其擁有相對穩定的固定支持層。統計分析表明,安倍第二次執政以來,內閣支持率平均在50%以上,在國民中維持較高“人氣”,即便在醜聞影響最嚴重時期,支持率也在30%左右。這使得黨內挑戰勢力難以以支持率過低為由向安倍“逼宮”或是“造反”,安倍的黨內地位因此穩固。而安倍的高支持率與民眾的求穩心態有密切關聯。

  2012年底安倍上臺之初,支持率達到近80%,與民主黨野田佳彥內閣末期20%左右的支持率形成鮮明對比,是民眾求穩心態的集中反映。民主黨于2009年取代自民黨執政,當時的背景是民眾對於美日不平等地位、政官關係不順等強烈不滿,要求“變革”的呼聲異常高漲。但民主黨執政並沒有改善既有問題,反而因缺乏執政經驗造成新的混亂。尤其在2011年日本遭遇大地震後,民主黨政權未能有效帶領日本走出困境,整個社會充斥失望乃至絕望情緒。民主黨執政失敗反襯出自民黨執政優點,使後者于2012年再次奪回政權。自此以後,要求“變革”的呼聲減弱,政壇的“革新”力量進一步式微,保守勢力捲土重來。社會心態由“求變”轉向“求穩”,是代表保守勢力的安倍穩定執政的重要背景。

  安倍熟練駕馭日式民粹

  美國、歐洲盛行的民粹現象日本也存在。民主黨執政時期的地方“梟雄”橋下徹就曾颳起一陣“橋下旋風”,獲得眾多擁躉。實際上,早在本世紀初實現長期執政的小泉內閣,就是靠迎合民眾心理的政治“表演”獲得百姓支持,因此被冠以“小泉劇場”之名。而安倍第二次上臺執政後,在迎合民眾方面走得比小泉更遠,“表演”更加嫺熟。

  日本存在政府債務負擔過重、少子老齡化等深層問題,但這些問題的根本解決都是“傷筋動骨”的,會影響一大批人的利益,得罪老百姓,例如消費稅增稅。對於以執政為第一要務的安倍政權來説,最佳路徑就是盡可能避免觸及實質性問題,通過製造好解決、易成功的議題轉移民眾注意力、展現領導能力。因此,從“安倍經濟學”到“女性活躍社會”,以及“一億總活躍”等漂亮口號層出不窮,不斷成為輿論關注焦點,顯示出安倍執政“有辦法”、“有能力”。在世界經濟總體向好背景下,“安倍經濟學”維持了日本股市的持續走高以及極低的失業率,日本經濟、社會總體穩定。再加上通過成立“內閣人事局”收編官僚職權、強化首相官邸集權以及更嚴格的媒體管制等,使得“安倍劇場”人氣滿滿。

  改善中日關係有利於安倍穩定執政

  除“安倍經濟學”外,活躍的外交也是安倍提升支持率的重要手段。從“俯瞰地球儀外交”到“積極和平主義”,再到“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安倍外交不斷適應形勢進行調整,為維持政權服務。從當前的形勢看,由於美國政策的不確定性上升,日本民眾對於美日同盟的信心下降,日本政府調整外交政策、多面下注成為必然,其中包括改善對華關係。從5月李克強總理訪日的效果來看,當時安倍正處於醜聞漩渦,支持率持續下降。但李總理訪日後,雖然醜聞仍在發酵,但安倍支持率止跌回升。儘管兩者之間是否有直接關聯需要具體的輿論調查加以實證,但可以肯定的是日本民眾對改善中日關係持正面態度。

  安倍把修改憲法和舉辦2020年東京奧運會明確列入今後政治議程,留下政治遺産的意味明顯。實現中日關係的“完全正常化”也被提及,但具體路徑未明。當前,中日間正以改善政治互信為起點發展新時期的雙邊關係。對中日關係而言,政治互信至關重要。需要指出的是,政治互信並非人情化的善意想像,即基於對方是“好人”的判斷做出相應善意回報。行為的可預測性以及産生問題後溝通的順暢性才是政治互信的重要基礎。只有做到這兩點,才可以説達到了成熟的政治互信。從安倍過去的對華政策來看,這兩點顯然都沒有被貫徹。希望安倍在餘下的任期內在這兩方面著力,為中日關係的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積累正資産。(樊小菊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日本研究所執行所長)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