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凝心聚力,攻克深度貧困堡壘

2018-10-17 09:00:31|來源:光明日報|編輯:楊磊

  這是有著典型“兩高、一低、一差、三重”特徵的貧困地區,脫貧難度前所未有。“兩高”即貧困人口占比高、貧困發生率高,“一低”即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一差”即基礎設施和住房差,“三重”即低保五保貧困人口脫貧任務重、因病致貧返貧人口脫貧任務重、貧困老人脫貧任務重。

  這是整個脫貧攻堅戰中的一場堡壘戰,是我國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的重中之重。西藏和四省藏區、南疆四地州、四川涼山、雲南怒江、甘肅臨夏等地區,生存環境惡劣,致貧原因複雜,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缺口大,貧困發生率普遍在20%左右。

  數字再次印證了,脫貧攻堅是一場硬仗,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是這場硬仗中的硬仗。

  立下愚公志,下足繡花功。近年來,我國在脫貧攻堅戰中聚焦深度貧困地區,以解決突出制約問題為重點,以補短板為突破口,強化支撐保障體系,加大政策傾斜力度,凝心聚力攻克深度貧困堡壘,確保深度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以超常規舉措謀劃脫貧攻堅

  77歲的白族老人九乍者是雲南省怒江州洛本卓白族鄉金滿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一直住在村中木棍作柱、籬笆當墻、木板為頂的“千腳樓”裏,人畜混居,不避風雨。

  “現在日子好了,我們馬上就要搬到山下的新家去了。”九乍者説的新家,是位於山下11公里的巴尼小鎮——這是怒江州易地扶貧搬遷3年行動計劃中的居民安置點。

  作為全國深度貧困“三區三州”之一,怒江州是雲南乃至全國脫貧攻堅的“上甘嶺”。全州4個縣(市)均為深度貧困縣,255個行政村中還有225個貧困村,16.4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為38.14%,是全國平均水準的10倍以上。

  “在貧困程度深、貧困面廣的基礎條件下,要在有限的時間裏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唯有將脫貧攻堅作為核心工作、中心工作、壓倒一切的首要工作,採取超常規舉措,在落實上下功夫,才能打贏脫貧攻堅戰。”怒江州委書記納雲德説。

  對居住在生存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等地區的貧困群眾,大力度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探索資産收益扶貧方式,把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其他涉農資金投入設施農業、養殖、光伏、水電、鄉村旅遊等項目形成的資産,折股量化給貧困村和貧困戶;實施光伏扶貧,建設村級光伏電站,通過收益形成村集體經濟,開展公益崗位扶貧、小型公益事業扶貧、獎勵補助扶貧……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全面推進脫貧攻堅的同時,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的支持力度,出臺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措施,促進了深度貧困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面貌的改善。

  現在距離2020年底還有兩年多時間,時間緊,任務重。深度貧困地區貧困的特點及其致貧原因的特殊性、複雜性,要求各地結合各深度貧困地區的實際情況,優化和完善現有精準扶貧方案,採取超常規的政策和舉措實現脫貧攻堅。

  今年發佈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集中力量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著力改善深度貧困地區發展條件”“著力解決深度貧困地區群眾特殊困難”“著力加大深度貧困地區政策傾斜力度”,為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指明瞭方向。

  以特色産業築牢脫貧基礎支撐

  “今年,我家一定能脫貧!”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俄里坪鄉洛底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黑哈色呷信心滿滿、底氣十足。

  在村集體的幫扶下,黑哈色呷除了種植蕎麥、馬鈴薯等傳統作物,還種起了核桃,養了2頭牛、5頭豬。

  “好的産業是帶動群眾脫貧的快車。”洛底村第一書記王斌為了幫貧困戶找發展産業的路子,沒少花心思。

  “一方面,我們對傳統糧食作物進行品種改良,引進畝産4000斤的青薯九號,比以前增産近一倍;另一方面,我們大力種植經濟作物,村裏種植的5300畝核桃今年已經挂果,3年後將實現豐産。貧困戶一家有10株核桃樹,就能實現脫貧。”王斌説。

  立足於深度貧困地區的資源狀況和傳統産業,各地堅持多業並舉、重點突破,探索不同特色的增收模式,支撐起一條産業脫貧突圍之路。

  發展産業是扶貧的治本之策。“深度貧困地區産業基礎弱、起步晚,只有深挖特色,發展人無我有的産業,才有後發優勢。”廣西德保縣委書記石永超説。

  “龍頭企業對於産業脫貧意義重大,但卻少有龍頭落戶。”納雲德認為,深度貧困地區産業扶貧的最大瓶頸在於交通,對於企業來説,物流瓶頸非常明顯。缺少龍頭企業,産業鏈條就難以延伸。以核桃為例,怒江州種植208萬畝,年産量僅1萬噸左右,不足以撐起一個上規模的深加工企業。

  專家指出,深度貧困地區發展扶貧産業,還需要特惠政策支持。要深耕細作抓好産業鏈培育,打造區域合作和産業承接發展平臺,圍繞“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的目標,積極培育地理標識産品,將其作為提高産業附加值和培育特色優勢産業的重要抓手。

  以扶志、扶智激發脫貧內生動力

  在能夠提供2.4萬個就業崗位的新疆阿克蘇紡織工業城裏,28歲的帕提古麗已經是一位車間培訓老師。兩年前她還是個從未出過縣城的婦女。

  為了將守在家裏的年輕人培養成産業工人,阿克蘇在各縣設立了外出務工工作站,站裏的志願者,多是當地的公務員或教師。為激發貧困人口脫貧的內生動力,新疆建立了完備的勞動力培訓轉移制度,實施免費職業培訓和國家通用語言培訓全覆蓋,保證願意走出來的貧困群眾在疆內疆外都能有事可做、有錢可賺。

  決戰深度貧困,需要不斷強化支撐體系、加大政策傾斜,集中優勢兵力打一場攻堅戰。更需要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堅定脫貧志、鉚足精氣神,凝聚起強大的內生動力。

  “未來我們還將採取多種措施,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對強勞力、全勞力,主要引導其發展産業和轉移就業,促進穩定增收脫貧;對弱勞力半勞力,通過設置公益崗位等措施,為他們參與力所能及的勞動提供幫助;對沒有勞動能力的老人和病人,主要通過社會保障兜底,保障其基本生活。”國務院扶貧辦有關負責人表示。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靠志氣消除思想上的貧困,用智慧破解能力上的貧困,必將充分激發貧困地區群眾的內生動力,助力攻克深度貧困的堡壘,全面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

  (本報北京10月16日電 記者李慧)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