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網絡媒體生態行】從污水橫流到白鷺齊飛 廈門筼筜湖30年實現生態蛻變

2018-10-26 13:47:34|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金近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韓宇辰):10月24日,“美麗中國•網絡媒體生態行”主題宣傳活動一行記者來到廈門筼筜湖。只見湖邊綠樹成蔭,遊人如織,湖面碧波盪漾,白鷺點點,可謂是一步一景,俯仰皆畫境,美麗的筼筜湖早已成為廈門的“城市會客廳”,然而熟悉廈門的人都知道,以前的筼筜湖也曾污水橫流,經過30餘年不懈地治理才筼筜湖才完成如此蛻變。

  上個世紀70年代以前,筼筜湖還是筼筜港,為了圍海造田,廈門市修建了西堤,從此筼筜港變成了封閉的內湖,改稱筼筜湖。由於當時湖周邊數十萬居民的生活污水和300多家工廠的工業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湖中,使得筼筜湖污染越來越嚴重。到上世紀80年代後期,筼筜湖垃圾成堆、污水橫流、水體黑臭、蚊蠅滋生,飛禽、魚蝦幾近絕跡。在筼筜湖管理中心工作20餘年的工作人員傅迅毅説:“當時我就住在筼筜湖邊上,很多老廈門都管筼筜湖叫臭水湖,附近生活的百姓苦不堪言,為了防臭味防蚊蠅,夏天最熱的時候都得關上家裏窗戶。”

  1984年廈門市開始了對筼筜湖的治理,30餘年間共經歷4期綜合整治,制定了一套科學的二十字方針——依法治湖、截污處理、清淤築岸、搞活水體、美化環境。

  30餘年治理期間,廈門政府先後關停、搬遷筼筜湖周邊數十家重點污染企業,修建污水廠和實施環湖截污等工程,基本實現了“晴天污水不入湖”的治理目標。通過排洪泵站、西堤閘門、西水東調泵站、內外導流堤以及海水管道等建設,提升了湖區整體防汛與水體交換能力,實現了利用外海潮汐納潮入湖,改善湖區水質與整體生態環境的目的。同時,廈門政府堅持對湖區進行例行清淤整治,開展紅樹林種植與湖區園林景觀建設等一系列生態治理舉措,達到了美化環境、改善生態的目標。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市民在白鷺洲公園內晨練太極拳。

  筼筜湖管理中心主任魏道軍表示,如今整治後的筼筜湖環湖面積已達2.6平方公里,筼筜湖水質除氮、磷營養鹽有所超標,其餘達到或優於海水水質四類標準,部分指標達三類標準,水體復氧能力增強,生態多樣性豐富,鳥類達到80多種,出現海龜、鯊魚、鱸魚等物種,周圍建設5個公園,白鷺洲公園、南湖公園、江頭公園、海灣公園 、松柏公園,供遊人休閒的步行道達20多公里。

  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社會文明的進步,老百姓對於周邊生活環境要求越來越高。魏道軍表示,為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未來在有序開展後期治理工作的同時,將著力把筼筜湖打造成市中心的國家生態濕地公園、鬧市區的白鷺保護區以及廈門核心區的“城市會客廳”。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