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馬本齋:整個生命 獻給中國

2018-10-30 09:16:03|來源:河北日報|編輯:楊磊

  原標題:馬本齋:整個生命 獻給中國

  〔閱讀提示〕

  抗日戰爭時期,在華北平原上,活躍著一支威震敵膽的抗日部隊——回民支隊。

  這支部隊屢建戰功,給日本侵略軍以沉重打擊,被八路軍冀中軍區譽為“無攻不克,無堅不摧,打不垮、拖不爛的鐵軍”。毛澤東同志稱讚其為“百戰百勝的回民支隊”。

  赫赫有名的抗日英雄馬本齋是回民支隊的司令員,他抱著抗戰到底的救國信念馳騁沙場。他在重病臨終前,叮囑兒女,要像回民支隊的戰士們一樣,要“把整個生命,獻給中國!”

  1

  以少勝多 屢出奇兵

  位於今天衡水市桃城區的康莊村,本是冀中平原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村莊,但78年前回民支隊與日軍在此的一次戰鬥,使它成為了很多人熟知的地方。而今,康莊戰鬥還作為經典戰例收入了軍事院校的教科書。

  在這場戰鬥中,回民支隊以少勝多,創造了八路軍平原作戰零傷亡的紀錄,給盤踞衡水的日軍沉重打擊,冀中平原上這支驍勇善戰的抗日武裝也因此名聲大振。

  這是一場怎樣的戰鬥呢?

  時間回到1939年底,日軍在華北戰場上正氣焰囂張。在衡水一帶,日軍依託衡水、深縣(今衡水深州)等大據點,強徵民伕搶修石德鐵路,企圖打開津浦、平漢兩大鐵路幹線之間的通道,進一步分割封鎖抗日根據地,同時經常掃蕩鐵路沿線村莊,百姓深受其害。

  為保衛發展深(縣)南(部)抗日根據地,1940年2月初,回民支隊奉冀中軍區之令開赴深南地區開展對敵鬥爭。

  敵眾我寡,力量對比懸殊,在這樣的情況下,回民支隊要消滅盤踞在據點的日軍,唯有巧戰。在戰術制定過程中,回民支隊注意到了一個小村莊——康莊。

  康莊村,位於石德鐵路以南,處在日軍設在衡水城區和附近安家村兩大據點之間的必經之路上。而且,回民支隊還了解到,安家村據點是日軍在石家莊週邊設立的總據點,一旦這一據點報警,日軍必會及時出兵救援。

  於是,1940年5月30日淩晨,由回民支隊司令員馬本齋精心策劃的一場“引蛇出洞,圍點打援”的經典戰鬥,在康莊打響了!

  當日淩晨,回民支隊一支小分隊首先佯攻安家村據點,待安家村之敵通過電話向衡水據點駐軍緊急求援後,回民支隊設法割斷了敵人電話線,斷絕了兩地敵人間的聯絡。

  上午8時左右,趕往安家村救援的衡水城區據點的日軍和偽軍途經康莊村及附近邢家村,不想正入回民支隊伏擊圈。指揮員一聲令下,霎時伏兵四起,火力漫天。敵人為躲避火力打擊,被迫竄入路旁2米多深的道溝。而這一躲,正中回民支隊的計謀,戰士們紛紛拉響手榴彈,密集投進了道溝裏。由於道溝直上直下,又大又深,日軍和偽軍只能朝天開槍,欲戰無力,欲逃不能,亂作一團。僅僅40分鐘, 一場漂亮的伏擊殲滅戰便告結束。

  在此場戰鬥中,回民支隊共擊斃日偽軍100余人,俘虜偽軍50余人,而自身因為組織嚴密、指揮得當,無一人傷亡。

  自1940年2月到1941年1月近一年時間裏,回民支隊在深南、深北地區戰果輝煌,先後在南花盆、張騫寺、康莊、榆科等地連續作戰30余次,打開了深南地區對敵鬥爭的局面,鼓舞了當地群眾的抗戰熱情。

  為表彰戰功卓著的回民支隊,1940年10月,冀中軍區召開會議,為回民支隊頒發錦旗,錦旗上寫著“無攻不克,無堅不摧,打不垮、拖不爛的鐵軍”。毛澤東主席也給予了回民支隊高度評價,親筆題字:“百戰百勝的回民支隊”。

  經過一次次戰鬥的洗禮,回民支隊逐漸成長為冀中平原上一支赫赫有名的抗日武裝,而回民支隊中屢出奇兵、威震敵膽的司令員馬本齋,也和他領導的這支隊伍一樣,留給了後人無盡的追思與崇敬。

  2

  光榮入黨 戰功卓著

  10月12日上午,滄州獻縣本齋村北,馬本齋烈士紀念館。

  在紀念館前的廣場中央,矗立著馬本齋的鑄鐵雕像,雕像中這位正騎馬遠眺的抗日英雄英姿颯爽。

  沿著紀念館前的臺階拾級而上進入主館,一位解説員正對來訪的一眾少年講述著馬本齋的生平事跡。這位抗日英雄的傳奇人生,隨著解説一幕幕展開。

  1903年,馬本齋出生在滄州獻縣東辛莊村(今本齋村)。馬本齋家境貧寒,年少時因家鄉大旱,輟學隨父外出謀生。不久,不滿17歲的馬本齋投身奉軍,就此開始戎馬生涯。

  東北易幟後,馬本齋加入國民黨軍。他潔身自好,治軍嚴明,官至團長。九一八事變後,因不滿“攘外必先安內”的訓令,馬本齋毅然棄官返鄉。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軍的鐵蹄踏進了東辛莊。面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慘狀,馬本齋聯絡鄉親,組建隊伍,奮起抗日。1937年8月,一支六七十人的回民抗日義勇隊宣告成立。

  1938年初,共産黨領導的河北遊擊軍攻克河間縣城,在周圍地區開展抗日活動。而這時的馬本齋,也想尋找真正抗日救國的隊伍,想了解共産黨抗日救亡的主張。

  恰在此時,中共冀中省委派回民教導隊的黨員劉文正與馬本齋聯繫,劉文正介紹了黨的抗日救國綱領、民族政策和為抗日救國作出的艱苦努力,馬本齋從中看到了希望。

  1938年3月,馬本齋率領抗日義勇隊到河間與回民教導隊合編,並任河北遊擊軍回民教導隊隊長。同年6月,人民自衛軍回民教導隊與河北遊擊軍回民教導隊合編,成立軍區回民教導總隊,馬本齋任總隊長。

  雖然是舊軍人出身,但馬本齋思想覺悟提高很快,對中國共産黨認識越來越深刻,積極要求加入黨組織。他在入黨申請書中寫道:“我心甘情願把我的一切獻給偉大的中國共産黨,獻給為回族解放和整個中華民族的解放而奮鬥的偉業。”1938年10月,馬本齋光榮加入中國共産黨。

  1939年7月,回民教導總隊編入野戰部隊,改稱“八路軍三縱隊回民支隊”,馬本齋任司令員。

  從此,在馬本齋的帶領下,冀中平原殺出了一支威震八方的野戰軍——回民支隊。

  1940年秋,八路軍在副總司令彭德懷的直接指揮下,發動了聞名中外的百團大戰。

  馬本齋率部在深南、深北一帶頻頻出擊,扒毀敵人的交通要道,摧毀日、偽軍據點和偽政權組織。為拖住石家莊的日軍,掩護我軍在滄石路東段的戰役行動,1940年11月14日深夜,馬本齋率回民支隊突然包圍石家莊附近的深澤縣城,並展開猛烈攻擊。石家莊的日軍只好抽調大批兵力支援深澤。我軍奮戰四晝夜,給敵人以重創。回民支隊圓滿完成牽制西段敵人、策應東段兄弟部隊作戰的任務。

  這一戰是回民支隊攻堅作戰的重要嘗試,為支隊積累了許多作戰經驗。

  回民支隊在深南、深北地區作戰的一年,給駐守日軍以重創。經過血與火的戰鬥洗禮,馬本齋的軍事指揮水準大大提高,回民支隊也由一支人員少、裝備差、成分複雜的地方武裝,迅速成長為黨領導下能徵善戰的抗日勁旅。

  3

  以身殉國 將星不死

  回民支隊英勇善戰的頑強作風,背後不僅因為馬本齋軍事指揮得力,更是我黨尊重回民戰士生活習俗,正確處理回民戰士風俗習慣和黨的原則關係的結果。

  回民支隊創造性地先後請來三位阿訇,在部隊設立阿訇臺,允許戰士到清真寺做禮拜,過回民節日。這樣,支隊中的回民戰士既保持了本民族的生活習慣,又始終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隊伍凝聚力、戰鬥力大大增強。

  隨著回民支隊迅速發展,人數增至兩千多人,其中漢族戰士也佔了相當大的比例。馬本齋曾説,回漢團結一致,是勝利之本。

  而且,入黨後的馬本齋,越發意識到部隊應發揮黨組織和政治工作的作用。他説,我們部隊武器差,部隊打仗,在很大程度上得靠戰士士氣。

  為進一步加強回民支隊政治工作,1939年9月,冀中軍區派參加過長征的老紅軍郭陸順到回民支隊任政治委員。作為我黨派到回民支隊的第一位漢族幹部,郭陸順和馬本齋戰友情深,生死與共,共同開創了回民支隊發展壯大的嶄新局面。

  馬本齋帶頭敬重郭陸順,學習老紅軍的光榮傳統,掃除舊軍隊的不良習氣。馬本齋高興地説:“政委就是黨代表,有老紅軍給我們做榜樣,我們把紅軍的好作風學過來,部隊就能建成打不垮、拖不爛的鐵軍。”

  1942年7月,回民支隊奉命向冀魯邊區轉移,馬本齋被任命為冀魯豫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兼回民支隊司令員。回民支隊作為第三軍分區的主力部隊,擔負起保衛、鞏固和發展魯西北抗日根據地的艱巨任務,先後與敵人戰鬥數十次,殲敵千余人,取得了重大勝利。

  1944年1月回民支隊接到命令,在冀魯豫軍區司令員楊得志指揮下,奔赴陜甘寧邊區,擔負保衛黨中央,保衛毛主席,保衛革命聖地延安的光榮任務。

  然而,長期的戰爭生活讓馬本齋積勞成疾,頸部生了毒瘡,由於戰區環境艱苦,醫療條件差,病情急劇惡化,轉化為急性肺炎,危及生命。

  馬本齋沒能隨軍出發前往他一直心心唸唸的延安,他抱病為部隊作臨行前最後一次動員,叮囑與他並肩作戰的戰友們:“要跟著黨,跟著毛主席,抗戰到底!”

  1944年2月7日清晨,馬本齋的妻子孫淑芳和兒女趕往冀魯豫行署軍區後方醫院看望病情惡化的馬本齋。臨終前,他吃力地擰開鋼筆,在紙上寫下“中國”二字,叮囑兒女要像回民支隊的戰士們一樣,“把整個生命獻給中國!”

  就這樣,抗日英雄馬本齋被無情的病魔奪去了生命,時年41歲。

  從1937年拉起隊伍抗日到1944年2月,6年多時間裏,馬本齋指揮和參與戰鬥八百餘次,他率領的部隊屢建奇功,很少失利,得到黨中央的高度評價。

  1944年3月17日,黨中央在延安隆重召開了馬本齋烈士追悼會,毛澤東、朱德、周恩來、葉劍英等中共中央領導送上輓聯。毛澤東主席為馬本齋烈士題寫挽詞:“馬本齋同志不死!”

  1944年,經上級批准,為紀念抗日英雄馬本齋,東辛莊被命名為本齋村。1952年12月被定為鄉政府駐地,成立本齋回族自治鄉。1954年,馬本齋烈士的遺體從魯西莘縣張魯集遷至石家莊華北軍區烈士陵園安葬。

  2014年9月1日,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馬本齋入選民政部公佈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記者 李冬雲)

  相關

  英雄母親絕食殉國

  1944年3月17日,在延安舉行的馬本齋烈士追悼大會上,八路軍總司令朱德送上的挽詞是“壯志難移漢回各族模範,大志不死母子兩代英雄”。

  正如總司令朱德挽詞所題,在艱苦卓絕的抗日鬥爭中,馬本齋的母親白文冠也表現出了一位回族英雄母親的崇高鬥爭精神。她被日軍抓捕後,臨難不茍,浩氣凜然。

  在抗日戰爭冀中戰區,日軍妄圖武力消滅回民支隊的圖謀一次次失敗後,對馬本齋又施誘降詭計。他們聽説馬本齋最孝敬母親,便決定抓捕馬母,逼降馬本齋。同時,以馬母為餌,誘使馬本齋率部來救,乘機消滅。

  1941年8月,馬本齋的母親被日軍從東辛莊村抓捕到河間縣城,日軍聯隊長山本大佐按回民風俗擺下豐盛宴席,假惺惺要為馬母壓驚。馬母聲色俱厲:“我是中國人,不吃日本的飯!”當日本憲兵隊審訊人員問馬母有幾個兒子,叫什麼名字時,馬母昂首回答:“他們都叫‘抗日’。”

  山本大佐見馬母威武不能屈,又派來偽河間縣長孫蓉圖,企圖用軟磨的辦法迫使她就範。孫蓉圖裝出一副偽善的面孔,親自斟水端飯,恭維地説:“馬本齋文能治國,武能安邦,是河北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敬請老太太給令郎修書一封,只要他肯投順皇軍,保證高官得做,駿馬得騎。”

  馬母聽後,一字一頓地説:“告訴山本,我生養的孩子是中國人,他是堅決抗日的八路軍,一向不知道有投降二字。我寧死不能寫信勸降”。

  被捕的第三天,馬母開始絕食,決心以死報國。9月3日,絕食7日的馬母壯烈殉國,時年68歲。

  馬母犧牲後,馬本齋及回民支隊全軍戴孝。馬本齋眼含淚水,強壓怒火,在母親遺像前肅立許久,然後奮筆疾書:“偉大母親,雖死猶生;兒承母志,繼續鬥爭!”

  冀中黨政軍群各界為馬母召開了隆重的追悼大會,延安各界也組織了悼念活動。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和副總司令彭德懷致電冀中軍區,稱讚:“中國人民有這樣的母親,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光榮,中國婦女的光榮,而且是中華民族不會滅亡的具體例證。”(整理/記者 李冬雲)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