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首屆進博會巡禮|進口博覽會:那麼遠,那麼近

2018-11-15 19:14:56|來源:新民晚報|編輯:杜軍帥

  圖説:可愛的進博會吉祥物“進寶”是孩子們的最愛。來源: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 攝

  【新民晚報·新民網】今天是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閉幕的第五天,國家會展中心的南廣場重新熱鬧起來。

  五天前,這裡匯聚了全球“最新、最潮、最優質”的商品,包羅萬象的進口商品引人駐足,簽下的一個又一個大單,更是全球客商看好中國經濟、投身中國市場的生動注腳。

  五天后,這裡人流不斷,無論是上海市民還是國內遊客,他們用相機、手機記錄下南廣場的美麗花海,國家館的異國風情,還會去不遠處的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走一走。

  進口博覽會,曾經讓人感覺那麼遠,遠渡重洋的展品,在海上漂泊,在空中轉運,最終來到展館。如今展會閉幕,又讓人感覺那麼近,幾大重要場所向社會開放,曾經的展品更是變成商品,進入千家萬戶。

  從貨物相通到民心相通,年年舉辦、永不落幕的進口博覽會正釋放出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最強音。

  圖説:今天上午,在“6+365”進口商品銷售展示中心,前來參觀的市民興致勃勃地圍觀展品和展品説明。來源: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 攝

  把進博會留在鏡頭中

  今晨6時,家住閔行的黃培華和老伴就出門了。轉了三條地鐵,花了兩個小時,他們終於到達國家會展中心,第一站就是南廣場。花海、旗陣、進寶……背著佳能相機的老黃一個都不落下,統統把它們留在鏡頭中。

  “上世紀80年代,我們家有了第一件進口貨,一台松下電視機,後來又買了一台索尼錄影機。”老黃退休前是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廣播電視臺的編輯,他告訴記者,如今他最愛的進口貨就是兩台佳能相機。“我退休那年買的,其中一台要3萬多元。”

  “進博會是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展會,有很多世界一流企業參展,我們在新聞裏看到了。可惜當時沒能進來參觀,所以今天一大早就來了。”對於老黃來説,30多年過去了,進口商品早已不稀奇。“我的女兒曾在澳大利亞留學,女婿在美國企業工作,他們都很喜歡買進口商品。”

  家住普陀區長壽街道的徐阿姨也來得很早,她説昨天下午一看到“上海發佈”的推文就趕到了街道,領到了第一張參觀券。“我們一年會出國旅遊一兩次,但主要目的不是購物而是旅遊。不過,如果能在國內方便地買到進口商品,當然更好。”

  在國家展區域,正在參觀的市民張女士也是第一時間預約了參觀券。“如果錯過了會覺得很遺憾,畢竟是首屆進博會。”她説,自己曾是進博會的志願者,展會期間一直在場外進行志願服務,到會場看看是一直以來的心願。

  在舉辦開幕式的國家會議中心(上海),孫先生夫婦正在參觀。他們告訴記者,一直特別想來看看進博會開幕式的舉辦地,因為在這裡,國家主席習近平做了主旨演講,宣佈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來到這一重大事件的發生地,孫先生感到非常自豪。“看到如此宏偉的會場,可以想像當時八方來賓雲集一堂的場面,這裡是中國開放新征程的起點,身為一名上海人,一定要來這裡看看,期待進博會越辦越好。”

  圖説:國家展區域吸引了眾多參觀者。來源: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 攝

  溢出效應在你我身邊

  從籌備到開幕的一年間,中國之邀,應者雲集。在首屆進博會上,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前來參展,3600多家企業帶來數以萬計的展品,其中約5000件首次來到中國,還有40萬境內外採購商到會洽談採購。

  六天的展會之後,漂洋過海的展品們去了哪?它們有些回去了,卻留下了一張張的意向簽約書,越洋的電話、郵件、微信不會斷,引進來的合作更要進一步深化。它們有些留下了,“金牛座”龍門銑被中國民企買下了,更多的展品變成商品,出現在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出現在東浩蘭生進口商品展銷中心,一大批“6+365天”的常年平臺正在對接進口博覽會的溢出效應。

  今天上午,參觀完國家展區域,就有不少市民走到了國家會展中心內的東浩蘭生進口商品展銷中心,在這裡,消費者無需到展會現場,就能購買進博會上亮過相的特色商品。記者在現場看到,首批亮相的商品展館分別為蒙古館、智利館、東南亞館、高島屋等,意大利的真皮傢具、“網紅炒菜機”、日本的鐵壺等進口商品都在其中,可謂囊括進博會的爆款。

  今天上午,九三學社也到這裡參觀,九三學社上海市委秘書長朱紅説,沒想到這裡有這麼多優質進口商品,而且如同展會一般按照國家分門別類,讓她感受到進博會“6+365天”並非虛言,即便錯過了進博會,市民也可以到這裡採購世界一流的商品。

  而在不遠處的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11萬平方米的商品交易館裏共有41個國家的112家企業及組織入駐,未來三個月預計還有20個國家級機構企業入駐。剛剛從進口博覽會上撤展的進口紅酒、牛肉、智慧家電、保健品、化粧品等登陸全新的線下展示平臺,旨在承接進博會溢出效應,實現365天、一站式地“買全球、賣全球”。

  透過這些窗口,進博會的溢出效應已經近在你我身邊。

  開放合作迎接新起點

  曾經人聲鼎沸的展館如今一片安靜,曾經雲集上海的全球客商逐漸飛走了,但中國與世界互聯互通的巨大“虹橋”,卻已經從六天展期中獲得滿滿動力,即使人與人相隔萬里,但心與心卻近在咫尺。

  捷克展商MichalJensih是首次來到中國,展會開幕前的三天,他白天在展館內布展,晚上去外灘遊覽,美麗的兩岸風光給他留下深刻印象。四天前他懷揣著滿滿的收穫,坐上了開往北京的高鐵,再轉機回到捷克。“聽説到中國一定要坐高鐵,而這絕不會是我唯一一次中國之旅。”

  “我們每家企業在進口博覽會上都有收穫。”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企業代表團的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無論是場內還是場外,“進博效應”都在發揮,“絕對沒有白來一趟”。

  而對於中國客商來説,進博會更是一次創舉,一場盛會。

  我們在進口博覽會上“覽萬物”。從“會飛”的汽車到全球最小的心臟起搏器,從佔地200平方米的德國“金牛座”龍門銑到歷經40多天漂洋過海的巴巴多斯椰子油,一展匯天下,一覽惠全球。

  我們在進口博覽會上“擴開放”。迎接全球優質商品的同時,進口博覽會還為國際合作搭建公共平臺,82個國家和3個國際組織的71個展臺在這裡亮相。以虹橋國際經貿論壇為代表的各類論壇也為全球參與者創造平等機會,匯聚更加開放的強音。

  我們在進口博覽會上“大合唱”。中國進一步打開大門,不僅是“做生意”,還要“交朋友”。新老朋友在這裡見面,加深交流,謀求的不僅是中國市場,更是不同國家和地區客商之間的相互學習。把握行業趨勢,了解市場動向,更要從中找差距、學優點,給中國産業轉型帶來新思路和新方向。

  以首屆進博會為新起點,五大洲的開放合作、互聯互通邁上新征程。(新民晚報記者 張鈺蕓 李一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