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改革開放40年40人】瑞士農場主的中國情結

2018-11-24 12:51:02|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米勒展示遊覽桂林時拍下的照片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張婧昊、易歆):瑞士蘇黎世附近,有一位名叫米勒的農場主。他從2007年起,每年都會去中國旅行,還與自己的鄰居、親戚和朋友組成旅遊團一同前往。回到瑞士後,他們會把照片編輯成圖冊,並舉行分享會,讓更多的瑞士人了解中國。

  20年前,米勒在蘇黎世附近經營著一家僱員近百人的大型農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結識了一位來自中國台灣的朋友——郭松雄。郭松雄後來又帶了許多中國朋友到米勒的農場參觀、採摘,了解瑞士的現代農業,這樣一來二去,米勒就與許多中國人建立了友好關係。

  也是在這樣的交流中,米勒對中國的興趣日漸增長。2007年,米勒決定親自去中國看一看。這一去就停不下來,中國行成了米勒每年的固定行程。米勒説,由於自己經營農業,所以除了大城市外,還很喜歡鄉村,中國的許多農村地區他都去過,還住在中國農民家裏。去中國的次數愈多愈發現,中國不僅有歷史和文化,自然景觀也很美,中國人民非常勤勞善良。連續十幾年的中國行,他感受到了中國日新月異的變化,“十幾年的經歷令我見證了中國的變化,最為印象深刻是中國大力開展鄉村建設,包括在通電、通水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中國還擁有很多少數民族,有著獨特的生活方式和習俗,每次與他們交流都是很有意思的經歷,少數民族居住的地區一般地理環境也非常優美。我還感受到,近些年中國高鐵的建設使得在中國旅行更為便利,能夠很快地從一個地方到達另一個地方。”

  米勒獨特的中國經歷引起了周圍其他瑞士人的興趣。所以從2010年開始,米勒乾脆組織了一個旅遊團,帶著自己的鄰居、親戚和朋友們一起去中國。這個旅遊團每年9月或10月出發,一般會在中國旅行15到20天。回來後,大家把在中國拍攝的照片印刷成冊,到來年1月份舉行一個照片分享會,邀請更多的瑞士人參加,這樣又會有新的朋友加入到接下來的旅行中。

  克裏斯汀娜是米勒的朋友,今年第一次參加米勒的旅遊團,到訪了中國。她表示,之前對中國的認識非常模糊,而到中國以後,一方面被中國的遼闊所震撼,另一方面也轉變了對中國人的印象。她説:“我以前認為中國人很嚴肅、不愛笑。通過這次旅行,我感覺中國人都很開心,很喜歡笑,和想像中的安靜、不愛説話形成了一定的反差。我還會再去,目前只看到很小的一部分,越了解中國越覺得應該了解更多。”

  米勒的農場位於蘇黎世市郊,其溫室大棚裏種植了諸如女鞋草、豬籠草、香草、蝴蝶蘭等精美花卉,以及檸檬、辣椒和瑞士人家常吃的沙拉菜等。隨著這些年中國的快速發展,米勒的農場也和中國有了業務往來。米勒還特別介紹説,他的生薑品種是從中國進口的。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米勒認為,中國人的守時、勤奮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並表示非常理解中國重視發展的意願。他説:“中國與瑞士儘管人口差距很大,但兩國人民有一些共同的特質。中國人民和瑞士人民都很勤勞守時,都希望能夠取得成就,不斷進步。我很了解中國歷史,也知道近代其他列強曾侵略過中國,因此我很能理解為什麼中國這麼重視把國家變得強大,要建設一個成功的經濟大國。”

  米勒的好友馬丁,隨著旅遊團兩次到訪過中國。他認為,中國經濟更快發展得益於開放政策的巨大推動力,“中國對外開放無疑是中國發展的重要因素,如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對外開放的政策是根本原因。”

  2019年,米勒和朋友們還將繼續踏上他們的中國之旅,這一次他們計劃重走古代絲綢之路的中國境內部分,細細品味沿線風土民情的魅力。

  中國駐蘇黎世兼駐列支敦士登公國總領事趙清華表示,改革開放40年來,中瑞民間交往不斷深化,2017年“中瑞旅遊年”雙向旅客突破140萬人次。越來越多的瑞士人也開始了解中國,一些像米勒這樣的瑞士人還和中國建立了真摯而深厚的感情。趙清華説:“瑞中協會名譽主席瓦格納博士36年前促成了蘇黎世和昆明結為中瑞首對友城,至今仍活躍于推動兩國地方交流合作。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金士博教授40年如一日關注中國水方面的問題。瑞中經濟協會前主席哈瑞華在給我的信中,將中國比作‘第二故鄉’。像這樣的例子很多,我從他們身上感受到了一個共同點,就是中國發展了,是他們的機遇,中國遇上困難,他們也感同身受。”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