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賞衡陽花鼓漁鼓戲 在石鼓書院感受湖湘文化

2018-11-27 14:23:3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韓基韜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程亞惠):11月26日,“文脈頌中華 書院@家國”記者團來到湖南衡陽,這裡坐落著千年學府——我國宋代四大書院之一的石鼓書院,迄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發祥地。

  禹碑亭,亭內的“禹王碑”在文物保護界與黃帝陵、炎帝陵同譽為中華民族的三大瑰寶,碑文記述了大禹治水的豐功偉績。攝影 程亞惠

  “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流傳千年的《滕王閣序》中的“衡陽”指的就是今天湖南省衡陽市。傳説中衡陽有回雁峰,雁群至此便不再南飛,待春而回,在這溫暖適宜的地方度過冬天,足以説明衡陽宜人的氣候。而石鼓書院在這舒適宜人的環境中,顯得古樸而莊重。

  經過大廣場上厚重的巨型石書,金黃的千年銀杏樹,“七賢”雕塑和四角重檐的倣清亭建築“禹碑亭”,石鼓書院的山門佇立在眼前。據講解員介紹,石鼓書院初創于唐,揚名于宋,盛于明清,直到清末改制,是我國最早具有教學職能的古代書院。歷史上石鼓書院曾幾經興廢,直到2006年,書院在衡陽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得到重修。重修後的石鼓書院恢復了中國古書院講學、藏書、祭祀三大功能。而今的石鼓書院發揮傳統書院的講學傳統,已成為集講學問道、膜拜祭祀、怡情養性于一體的文化旅遊勝地。

  石鼓書院如今是怎樣進行文化建設的呢?據衡陽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譚崇恩介紹,通過進社區、辦講座、做文化活動、非遺表演、與學校合作等形式,石鼓書院在弘揚湖湘文化方面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我們在書院裏定期舉辦‘石鼓書院大講壇’,還與湖南環境生物學院合作,成為傳統文化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大專院校畢業生就業基地。學生們到這裡來進行講解、戲劇表演、園林維護、文化傳播方面的實習,既有社會實踐,又極大地弘揚了湖湘文化。”

衡州花鼓戲《眾仙落雁城》。 攝影 程亞惠

  石鼓書院上演的衡州花鼓戲《眾仙落雁城》引得遊人駐足觀賞。據介紹,衡州花鼓戲起源於明嘉靖年間,形成于清中期,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是湖南花鼓戲六大流派之一,2010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其主要以衡陽地方方言為舞臺語言,是湖南地區極具地方特色的劇種。

衡陽漁鼓表演《古今雁城美如畫》。 攝影 程亞惠

  同樣精彩的還有一曲衡陽漁鼓《古今雁城美如畫》,衡陽非遺湘劇表演《新醉打山門》,非遺祁劇表演《小放牛》等,這些有著悠久歷史的地方劇種與石鼓書院厚重的歷史相互映襯,相得益彰,讓來訪者感受到底蘊豐厚的湖湘文化。

  衡陽市文體廣新局局長蔣勳偉説,為了讓文化遺産走進現代生活,衡陽市每年開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進市場的活動,場次多達300多場;衡陽市還設立17個非遺教學基地,先後在市藝校開設衡陽湘劇、衡陽祁劇、衡陽花鼓戲學員班,讓戲曲藝術薪火相傳;還打造了南嶽非遺展示傳播基地,成為對外宣傳、推介、展示、交流衡陽非物質文化遺産良好的平臺和窗口。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