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我家的40年

2018-12-08 13:11:39|來源:中國經濟網|編輯:韓宇辰

  這個世界變化太快,我們為自己能夠生活和成長在這個發生巨變和騰飛的時代而感到慶倖

  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終於把父親從遙遠的新疆烏魯木齊送回了貴州。

  15歲的時候,胸懷鴻鵠之志的父親精神抖擻地離開家鄉的青山秀水,成為光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員,並從此紮根新疆。在遼闊的大西北,年輕的父親響應新疆軍區的號召,發揚艱苦奮鬥的光榮傳統,把當時人跡罕至、寂靜荒涼的水磨溝變成了熱火朝天的大工地。父親他們戰酷暑、鬥嚴寒,開山劈石,伐木修渠,建窯燒磚;睡地鋪、吃雜糧,節衣縮食,晝夜奮戰在工地。僅僅用了13個月,父親他們用雙手建起了新疆七一棉紡織廠的廠房和宿舍,為新疆棉紡織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他在大西北的風沙與暴雪中,從一位少年成長為一名男子漢。即便是後來回都勻探親時認識了母親,並於1965年結婚後,父親都遠在異鄉工作。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上世紀70年代末,我12歲那年,因要照顧我們兄妹倆上學讀書和生活,在新疆工作了27年的父親離開他已經生活習慣了的地方,依依不捨地告別了朝夕相處的同事和戰友,告別他留下一串串青春腳步的工廠,調回家鄉都勻,仍然從事紡織工作直至退休。我們一家終於能夠團圓在一起。

  1981年我們村裏開始實行包産到戶,激起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結束了集體“大鍋飯”吃不飽的局面。包産到戶的當年,父母親看著糧倉裏那幾百斤黃澄澄豐收的稻穀,激動得幾夜沒合上眼,由衷地感嘆:還是包産到戶好啊。

  1988年,經過將近10年的辛勤勞作,家裏有了一些積蓄。父親母親開始商量,準備建一幢磚混結構的水泥樓房,告別那幢解放前修建的幾十個平方米的木房。説幹就幹,那年春節過後,父母親買水泥、鋼筋、磚等材料,請水泥工砌磚,木匠打門窗……那段時間,全家都沉浸在無比興奮的激動之中。當年初秋,當一幢二層樓高,160平方米的小“洋樓”終於雄赳赳地佇立在我們村口時,生活在這棟房子裏,彼時年輕的我感受到了幸福生活觸手可及,對未來更加充滿信心。

  1998年,年過三十的我終於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品嘗到了愛情的甘美。五一勞動節那天的婚禮,讓我刻骨銘心,一生難忘。辛苦操勞一生的父母和親戚朋友,為我的婚事忙碌的身影,我眼裏的淚花直打轉。那天,我對新婚妻子説:“琴,這一生我們要風雨同舟了……”

  時光飛逝,光陰似水,轉眼又一個10年過去了。我和妻子這時已經離開父母修建的那棟兩層小樓,搬到城市中心來居住了。當初搬來時,一到週末,虎頭虎腦、陽光健康的兒子就對我和妻子嚷嚷:“老爸、老媽,我要去爺爺奶奶家玩!”兒子在小樓那邊生活了8年,他的許多小朋友都在那裏。我發覺,離開了高樓大廈的兒子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撒歡兒得不得了。也許,那裏是他心中的一片大草原,只有在那樣的環境裏,他才能無拘無束地馳騁沃野;關在高樓大廈裏,反而扼制了他純真活躍的天性。

  兒子慢慢在成長,但是他的童年和我的童年完全不一樣。基金、炒股、彩票、金融風暴等字眼都是孩子時常挂在嘴邊的詞。“怎麼辦?”妻子問我。“順其自然吧,好好地引導就行了。”

  2018年7月24日,是兒子的20歲生日。那天,我們一家三口專程去一個時尚餐廳過了個簡單快樂的生日。那天我們仨談了很多,但談得最多的還是兒子的大學生活故事和未來的規劃。12年間仿佛在瞬息之間,從孩子背起書包歡歡喜喜、蹦蹦跳跳地進入小學,上初中、高中,成為我們家族第一個考上名校的大學生。我和妻子最大的心願就是孩子能夠找到自己的志趣所在,為此努力地去學習,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夢想。

  40年來國家的重大變革,直接地影響到我們每個家庭。時代發展了,觀念也不一樣了。每個人認知社會的方式也各不相同。父親15歲入伍第一次離家,遠赴新疆;我17歲孑身一人第一次離家,赴北京求學;兒子19歲去上海讀大學,由一個不懂事的懵懂孩童,成為一個陽光向上的青年……

  這個世界變化太快,我們為自己能夠生活和成長在這個發生巨變和騰飛的時代而感到慶倖。到了我們的孫輩,那時的生活,又是怎樣的一種幸福啊。(楊啟剛)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