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交通 | 暢通天下 便利全球

2018-12-18 17:06:29|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劉天哲

  “北京至俄羅斯全境、至烏克蘭,貨物源源不斷,走起”“莫斯科持續分貨中,兄弟們辛苦了”……上海靖航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經理田勝君每天都將新成果——堆積成小山一樣的外貿包裹照片分享在微信朋友圈中。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結束不久,上海靖航國際物流公司新成立的國際貿易子公司就迎來“開門紅”——11月21日,首批兩票外貿貨物順利抵滬,一票是從西班牙進口的高檔水晶燈,另一票是從日本進口的光學鏡片。

  田勝君的三姐田聚君白手起家,2007年經交通運輸部、商務部、海關總署批准,在上海市虹口區創辦了上海靖航國際物流有限公司。依託全面對外開放的綜合立體交通運輸網,該公司10餘年就將物流服務做到了全球市場。

  “運輸和通關越來越便捷。我們的外貿貨物開始用船、飛機、汽車運輸,近幾年中歐班列不斷開通,選擇鐵路運輸的國內外貨主逐漸增多。隨著國家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公司業務重心也發生了變化,對美國的外貿貨運量有所減少,往非洲、中亞、東南亞等地的基建材料、機械設備等貨運量大增。”田聚君認為全面深化的開放環境對民營企業意味著莫大的商機。

  改革讓中國與世界接軌,開放讓中國深度融入世界。1978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為206億美元,位居世界第29位;2017年,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4.1萬億美元,比1978年增長197.9倍,居世界第一位。

  如今,市場經濟深入人心,中國為全世界提供了60%的水泥、45%的鋼鐵、25%的汽車、70%的智慧手機、90%的筆記本電腦、80%的空調。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吸引了來自五大洲的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會,成交額達578億美元。

  中國買全球,賣全球,利惠全球,而這有賴於面向世界、全面開放、立體發達國際交通運輸網絡的強大支撐。

40年·交通 | 暢通天下 便利全球

40年·交通 | 暢通天下 便利全球

  交通先行

  強力支撐對外開放

  交通運輸業是我國最早對外開放的行業之一。1979年,交通部駐港企業招商局在深圳創辦蛇口工業區,奏響改革開放先聲。1984年,國家設立14個沿海開放城市,沿海港口成為對外開放的“窗口”。

  40年,滄桑巨變。交通運輸的開放先行、優先發展,支撐起國家全面對外開放發展。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高瞻遠矚,在很多場合強調優先發展交通運輸的重要性。

  1978年8月18日,鄧小平在北京會見楊振寧時説:“發展工業有兩個先行官:電力、交通。”

  1984年年初,鄧小平到廣東、福建,看了三個經濟特區,視察了招商局創辦的蛇口工業區。他認為:“深圳的蛇口工業區更快,原因是給了他們一點權力,500萬美元以下的開支可以自己作主,他們的口號是‘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1979年7月8日,招商局在廣東省寶安縣蛇口公社炸山填海,打響了中國改革開放第一炮。當時的蛇口還是一片荒灘,缺水,缺路,缺電。後來,這裡創辦了中國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工業園區——招商局蛇口工業區。“先有蛇口,後有深圳特區”由此開端。

  交通運輸探索先行,為引進外商、外資鋪平道路。

  1981年年初,廣東省交通廳決定引用外資改建廣州至珠海路橋。同年8月經廣東省政府批准,廣東省公路建設公司與澳門南聯公司簽訂了《關於貸款建設廣珠公路四座大橋的協議書》,在中國開創了引進外資興建交通基礎設施和貸款修路的先河。

  1986年《中國交通報》記載:深圳創建特區以來,不少華僑想回家鄉投資辦廠,但因公路不好,引進工作進展不快。當年,市公路公司投資1000多萬元,加上區公所自籌資金140萬元,把通往該區的五段29公里公路進行了擴建改造。日本商人清源先生得知寶安公路擴建的消息,立即從日本趕到觀蘭簽約投資700萬美元辦廠。寶安縣有關統計資料表明,由於公路交通條件改善,出現了“公路修到哪,外商投資就到哪”的局面,當年新引進項目700多宗。

  隨著“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經濟”方針的進一步貫徹落實,1984年全國沿海港口外貿物資吞吐量大幅度增長,超過一億噸,比1980年增加35.6%。與此同時,貨物壓港、壓船現象開始突顯。

  1984年《中國交通報》報道:由於外貿運輸任務猛增,天津港集裝箱碼頭壓港、壓船現象嚴重。在壓港貨物中,兩個月以上的就有1800多標準箱。為此,天津港呼籲國家有關部門採取緊急措施,解決問題。

  1986年8月,鄧小平視察了天津港。他高興地説:“天津港下放兩年來經濟效益顯著提高。人還是這些人,地還是這塊地,一改革,效益就上來了。”

  國家和各級交通運輸部門努力採取各種措施,破除交通“瓶頸”制約。

  國務院針對加快港口建設、提高港口作業效率實施了一系列舉措。1985年,根據《國務院關於發佈〈港口建設費徵收辦法〉的通知》,交通部制定了《港口建設費徵收辦法施行細則》,決定自1986年1月1日起對26個沿海港口外貿進出口貨物徵收港口建設費。由此,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港口堵塞嚴重的問題逐步得到大幅緩解。

  在港口引進外資方面,1985年,交通部會同國家物價局發佈的《關於中外合資建設碼頭優惠待遇的暫行規定》明確,中外合資企業可以自行定價。由此改變了碼頭收費不靈活等問題,外資投入港口的積極性大幅提高。

  原交通部部長黃鎮東告訴記者,港口利用外資,不僅解決港口建設資金的燃眉之急,而且引進了先進工程管理模式和先進港口裝卸設備,提高了港口效率。

  為了更好地服務進出口貿易,1984年11月,交通部遠洋班輪會議商定開闢94條遠洋班輪航線。班輪定期開往歐洲、非洲、地中海、東南亞、波斯灣、日本、香港、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地區和國家。

  1985年年初,我國嘗試開闢中歐集裝箱班輪航線,但因為壓港嚴重、貨物未能按時集中等原因,班期不能保證。

  “國務院要求我國遠洋運輸部門要開好班輪,就是賠錢,跑幾次空船也要堅持下去,下決心創出信譽。”原中遠總公司總經理、原交通部副部長林祖乙回憶。

  當時爭論得很厲害,有人認為多裝兩三百箱貨,多等一天有什麼關係?在國務院有關領導同志的關心支持下,在運作上堅決按照“寧可甩貨也要保班期”原則按時開航,創誠信品牌。

  1986年年初,交通部印發通知,將美加線、歐洲線、澳洲線、地中海線、波斯灣線的部分航班定為“五定”(定航線、定船舶、定貨種、定泊位、定時間)核心班輪,按照班期表按時運行。

  沿海省份也積極發展海上運輸。如福建省政府決定引進外資和利用外匯信貸購置船舶,並對貸款購置的船舶實行“自貸自還、不提折舊、不繳稅金、不繳盈利”的特殊政策。1979年至1985年,福建省先後引進外資和利用外匯信貸2300多萬美元。

  開放步伐逐步由沿海深入長江,開放領域逐步由港口、公路建設拓展到交通運輸全領域。

  為貫徹實施“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經濟”的方針,國務院于1983年4月9日批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籍船舶航行長江水域管理規定》,明確自當月20日起“張家港上界以下長江水域對外國籍船舶開放”。

  1987年12月23日開工建設的京津塘高速公路,是國家“七五”跨“八五”期的重點建設工程,也是我國第一條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建設的跨省市高速公路,在我國高速公路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原交通部總工程師楊盛福説:“通過修建這條路,我們學到了國外的先進技術、引進了科學的管理模式、培養了一批適應高速公路建管的人才。”

  目前在交通運輸基礎設施領域,除了鐵路幹線和民用機場的建設經營要求中方控股外,所有公路橋梁、港口碼頭、其他鐵路和城市軌道對外資不設限。在運輸服務領域,公路貨運、國際集裝箱多式聯運、國際海運輔助服務已完全放開。

  40年過去,中國港口今非昔比,具備了雄厚的産業競爭實力。據統計,截至2017年年底,在全球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前10名的港口中,我國港口占有7席。其中,上海港以4023萬標箱年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

40年·交通 | 暢通天下 便利全球

40年·交通 | 暢通天下 便利全球

  改革開放初期,日本已有兩條高鐵線路在運營,而當時中國鐵路運營里程僅5萬公里,絕大多數火車時速只有40公里。通過引進、吸收、消化、再創造,40年過去,中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2.7萬公里,其中高鐵2.5萬公里,佔全球高鐵總里程的60%以上。

  國際航空運輸也取得了長足進步。1978年,中國民航僅有12條國際航線,國際旅客運輸量11萬人次。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共有31家航空公司經營810條國際航線,國際旅客運輸量達5544萬人次。目前,共有135家外國航空公司經營自境外138個城市至我國56個城市的814條國際航線。

  交通運輸加快發展,為中國加快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提升國家競爭力提供了重要保障。以海運為例,中國國際海運量佔到全世界海運量的三分之一,海上運輸承擔了90%以上的外貿貨物,以及98%的進口鐵礦石、91%的進口原油、92%的進口煤炭和99%的進口糧食運輸量,成為加快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重要支撐。

40年·交通 | 暢通天下 便利全球

40年·交通 | 暢通天下 便利全球

  鐵公水空內外聯動

  東西南北多向互濟

  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新時代的交通人牢記初心和使命,努力開拓創新,繼續譜寫更高品質更高水準的開放新篇章。

  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準。圍繞“一帶一路”建設,交通運輸國際互聯互通水準大幅提升,促進我國對外開放廣度、深度、高度不斷拓展。

40年·交通 | 暢通天下 便利全球

40年·交通 | 暢通天下 便利全球

  由德國不來梅港發運的載有112輛進口整車的中歐班列,連通7個國家,經俄羅斯、波蘭、立陶宛、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地,進入新疆霍爾果斯鐵路口岸站,3天后抵達目的地重慶。

  15座豪華型長途客車從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出發,途經首都伊斯蘭堡、吉爾吉特—巴爾蒂斯坦等地區,36個小時後抵達新疆喀什,每週往來各4班,為兩國人員往來提供便利。

  每週三,滿載機械設備、電商包裹等産品的波音747—400貨機從比利時物流樞紐列日出發,來到湖北武漢,為亞歐互聯互通搭建起“空中橋梁”……

  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依託。5年來,中蒙俄、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中巴、孟中印緬六大經濟走廊在各國共同參與建設中,結出了碩果:亞吉鐵路、蒙內鐵路相繼建成通車,中老鐵路、中泰鐵路、匈塞鐵路建設穩步推進,雅萬高鐵全面開工建設,中巴經濟走廊“兩大”公路、跨越中俄兩境的黑龍江大橋等項目開工建設。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國際道路運輸立足周邊、輻射沿線、面向全球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21個國家開展了國際道路運輸合作,共簽署了13個雙邊、5個多邊國際道路運輸協定,建立了18個雙多邊事務級會談機制,初步形成以重點城市為中心、邊境口岸為節點、覆蓋沿邊地區並向周邊國家輻射的國際道路運輸網絡。

  各沿邊省份分別與周邊國家建立了省級合作機制,口岸和交通基礎設施聯通水準進一步提高,國際運輸便利化程度進一步提高,推動邊境地區開發能力明顯提升。

  黑龍江綏芬河成為我國對俄貿易的橋頭堡,70%以上出口俄羅斯商品經由國際道路運輸運抵俄羅斯各大城市。廣西憑祥依託國際道路運輸大力發展口岸經濟,邊境小額貿易進出口總值、出口總值均位居全國第一。

  國際道路運輸拉動了邊境地區開放開發,中歐班列則推動對外開放從沿邊沿海向內陸、整體轉變。

  首趟中歐班列開行以來,重慶、成都、西安、武漢、鄭州等內陸城市紛紛開通中歐班列。截至今年8月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已突破1萬列,覆蓋國內48個城市,到達歐洲14個國家43個城市。

  依託中歐班列,中西部城市大力發展江海、鐵水、鐵空聯運,內陸開放高地建設明顯提速,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正加速形成。

  10月26日,滿載東盟地區海産品、水果和凍肉的冷鏈專列從廣西防城港首發,3天后順利抵達重慶鐵路口岸,標誌著北部灣連通西部地區的陸海新通道又添新成員。

  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以重慶、廣西、貴州、甘肅等為重要節點,連通我國西南部省(區、市)與新加坡等東盟國家。目前,北部灣至新加坡的班輪已實現常態化運營,經北部灣開行至重慶、蘭州、貴陽、成都、昆明等地的班列已經拓展到8條,充分發揮橋梁作用。

40年·交通 | 暢通天下 便利全球

40年·交通 | 暢通天下 便利全球

  水運領域開放合作也多點開花。“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我國堅持互利共贏原則,與沿線國家合作建設支點港口。

  2008年,原中遠集團獲得希臘比雷埃夫斯2、3號集裝箱碼頭特許經營權,2016年,中遠海運集團接管經營比港港務局;由中國企業建設、運營的瓜達爾港于2016年11月正式通航,成為中巴經濟走廊巴基斯坦的起點以及“一帶一路”的海陸交會點;在斯裡蘭卡,由中國招商局集團主導投資、建設、運營的科倫坡港南集裝箱碼頭吞吐量不斷攀升;在歐洲,中遠海運收購了西班牙諾阿圖姆港口公司51%的股權,全面運營比利時第二大港——澤布呂赫港碼頭……

  據統計,我國企業已參與了34個“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的42個港口的建設經營,為“一帶一路”建設發揮了重要支點作用。

  海運互聯互通為海外市場的拓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目前,我國簽署的雙邊和區域海運協定總數達38個,覆蓋47個國家,海運互聯互通指數保持全球第一。如今,中國港口已與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600多個主要港口建立了航線聯繫,成為經濟往來的重要紐帶,並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40年·交通 | 暢通天下 便利全球

40年·交通 | 暢通天下 便利全球

  “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經貿往來增多,民航領域發力提升互聯互通水準,空中航線越織越密。目前,我國已與62個“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簽訂了雙邊政府間航空運輸協定,與東盟簽訂了首個區域性航空運輸協定,與“一帶一路”沿線45個國家實現直航,每週約5100個直航航班。

  “一帶一路”推動國際大通道建設,也有力帶動了我國快遞行業走向國際市場。2017年,國際及港澳臺快遞業務量達到8.3億件,行業整體規模佔到全球業務四成以上。

  撫今追昔,我們更加自信,更加理解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進入新時代,富起來的中國人民對擁抱世界有了更高的期待,對生活品質有了更高的追求。以時不我待、勇當先行的精神再築全面開放的新高地,交通人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前景廣闊!

  (來源:中國交通報)

  (來源:交通運輸部微信公號)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