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中國要讓專利侵權者付出沉重代價

2018-12-27 15:24:17|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瑞芳

  中國立法機關目前正在審議《專利法修正案(草案)》,侵權者將面臨更加嚴厲的“懲罰性賠償”。此前一個月,中國共享充電寶行業最受關注的一起專利侵權案塵埃落定。被告深圳街電科技有限公司被判停止侵權行為,並賠償原告深圳來電科技有限公司經濟損失共計200萬元人民幣。

  中國這次修訂專利法,是對這部自1985年實施的法律進行第四次修訂。修正案有六大亮點,包括加大對侵犯專利權的賠償力度,最高賠5倍或500萬元;完善專利行政執法;明確侵權人有配合提供相關資料的舉證責任;明確網絡服務提供者如果沒有及時阻止侵權行為,須承擔連帶責任;提出實行産權激勵,使發明人或設計人合理分享職務發明創造的收益;將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期由十年延長至十五年。

  從這些修正案的要點中,人們不難看出,中國此次對專利法修訂,旨在立足中國自身發展和現實國情的需要,重點解決中國專利保護領域存在的舉證難、成本高、賠償低等突出問題,以加強保護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完善激勵發明創造的機制制度,為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護航。

  這其中,“懲罰性賠償”制度被引入專利權保護受到了高度關注。這是一種與“補償性賠償”制度相對應的民事損害賠償制度。目前,中國除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外,現行損害賠償多是以補償損失為原則。但在知識産權法律領域,隨著新情況新問題的不斷出現,補償性賠償制度已不足以遏制惡意侵權和反復侵權的行為。

  今年以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多個場合強調,中國將提高知識産權審查品質和審查效率,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顯著提高違法成本。此次專利法修正案草案規定,對故意侵犯專利權、情節嚴重的,可按權利人受到的損失、侵權人獲得的利益或者專利許可使用費的一至五倍範圍內確定賠償數額;對於難以計算賠償數額、法院可以酌情確定的情況,賠償額由原先的一萬元到一百萬元提高為十萬元到五百萬元。這一”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引入,將讓專利侵權者付出沉重代價,阻止不法行為再次發生,對專利侵權者起到足夠的制裁和震懾作用,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中國此次對專利法進行修訂,也將對提升專利申請品質産生重要影響。根據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的報告,2017年中國國家知識産權局受理的專利申請數量達到創紀錄的138萬件,中國國內專利、商標、工業品外觀設計等各類知識産權的申請量都位列世界第一。但同時,中國的專利申請存在“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等問題。這些需要不斷完善專利法,實現專利申請的量質齊升。

  當前,人類正處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風口,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納米技術等前沿科技催生的新業態、新模式,使得知識産權保護與創新之間的關係愈加密切。作為世界知識産權組織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前20名的國家,中國加強知識産權保護,不僅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內在需要,也是擴大開放的必然要求。

  保護知識産權就是保護創新。專利法作為促進科技創新最重要的一部法律,它的第四次修訂,反映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不斷推進知識産權保護的決心與意志,適應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需要,適應了中國創新驅動發展的需要。讓侵權者付出沉重代價,將更大地激發中國人的創新活力,為中國高品質發展更好地保駕護航。(國際銳評評論員)

標簽:國際銳評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