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徐寶珊:一門三英烈 聲名永流芳

2019-01-15 15:56:16|來源:光明網|編輯:谷士欣

  【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

  新華社濟南1月14日電(記者吳書光)在魯西北平原蜿蜒的徒駭河畔,靜臥著三位英烈的陵墓,這就是徐河口三英烈士墓。三英烈士墓位於山東省聊城市茌平縣胡屯鎮徐河口村西南1公里處,是為紀念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徐寶珊和徐寶璧、徐寶珍三兄弟而建。

  徐寶珊像 新華社發

  徐寶珊,1908年出生於山東博平(現為茌平)。他是家中兄長,下有六個弟弟和一個妹妹。少時學習勤奮、成績優秀,後因父親有病輟學返鄉。全國抗戰爆發後,博平群眾自發組織起來,成立聯莊會,徐寶珊被推選為聯莊會會長,率領群眾積極開展抗日活動。

  1937年10月,徐寶珊組建抗日武裝。後被編入山東省第6區行政公署專員、保安司令范築先所部第32支隊第2團,徐寶珊任營長。

  1938年,徐寶珊加入中國共産黨。1939年初,兼任博平縣第1屆抗日民主政府縣長,對外稱“博東行署主任”。同年2月,所部擴編為築先抗日遊擊縱隊第7團,任團長。為解決部隊給養和軍屬困難,毅然決定將家中積存的糧食拿出來充作軍糧。

  1940年6月,徐寶珊任八路軍第129師新編8旅24團團長。所部整編後,即開赴冀南地區。按照冀南軍區部署,8月20日,徐寶珊率部投入百團大戰。因在百團大戰中戰功卓著,第24團被授予“模範戰鬥團”稱號。

  1941年7月,徐寶珊作為代表出席晉冀魯豫邊區臨時參議會第一次會議,會後入中共中央北方局黨校學習。1942年5月中旬,日軍為了消滅活動在太行區的八路軍總部和第129師領導機關,出動萬餘兵力,對太行根據地實行“鐵壁合圍”。25日,徐寶珊在山西省遼縣(今左權縣)麻田地區突圍戰鬥中犧牲,時年34歲。

  徐寶珊和三弟徐寶璧、五弟徐寶珍三兄弟都犧牲在抗日戰爭中。1947年,中共博平縣委在徐家河口召開追悼會。有人寫了一副輓聯寄託對徐家三英烈的緬懷之情:“一門三烈士,兄前仆,弟後繼,抗戰救國,堪同楊門媲美;七子盡英豪,屋俱焚,財充餉,毀家紓難,可與子文齊芳!”

  至今,徐家三英烈的故事還在家鄉流傳。2015年,徐河口三英烈士墓也作為抗戰遺址、紀念設施被列入山東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當地黨政部門、中小學校在清明節、烈士紀念日等,組織紀念活動,牢記先烈遺志。

  徐淑之是三烈士的侄子,談及三位為國壯烈捐軀的伯父時説:“作為革命先烈的後人,雖然沒有生與死的考驗,依然要高揚理想信念的旗幟,在本職崗位上踏實奉獻,將前輩的理想信念融入自己的血液。堅持宣傳弘揚英烈事跡和革命精神,傳承踐行百年家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添磚加瓦。”

  《光明日報》( 2019年01月15日 04版)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