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特雷莎·梅的“至暗時刻”

2019-01-18 17:40:21|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賈雪靜

  19票和230票,對於英國首相特雷莎·梅來説,簡直就是生死時速。週二議會以230票的差額否決了脫歐協議,週三以19票的微弱優勢否決了對首相的不信任案。英國以及她個人遭遇的一系列挑戰和失敗,只有當年丘吉爾在二戰時候的“至暗時刻”能夠形容了。

  脫歐方案的談判持續了兩年時間,最終達成了一個妥協,但是在議會表決中,大比分被否決,本黨議員中有118人投了否決票。還沒來得及悲傷,議會就開始了對內閣不信任案的討論和表決。特雷莎·梅已經從一個“脫歐首相”變成了戰士,當英國面臨著歷史性抉擇的時候,議會中的紳士們還在討論要不要將這位女首相推翻。

  前首相卡梅倫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説,自己對脫歐公投並不後悔,唯一悔恨的是這場公投失敗了。他認為,公投是自己在2015年大選時的承諾,既然勝選了,那就兌現承諾,但是沒有想到這場公投居然玩脫手了。結果就是特雷莎·梅意外當了首相,接下了爛攤子。卡梅倫還是呼籲議員們能夠支持現任的首相,但是他不僅不是首相了,也不是議員了。

  其實卡梅倫的這一表態也揭示了這場危機的本質,那就是英國國家治理體系出了問題。選票變成了民主的全部,公投被用來推卸責任。投票與自媒體帶來的社會動員方式的聯姻,讓各種各樣的矛盾和衝突再次爆發出來。選票並不是國家治理的全部,非但沒有實現政治的統合,反而擴大和激化了分歧。正如德國學者沃爾夫岡·施特雷克所説,“西方民主國家的選舉參與度在經歷了幾十年的倒退後,從不久前卻開始再次增加,這種狀況在底層民眾中尤為明顯。然而,民主重又被發現、被當作政治的調整措施,這件事本身僅僅讓那些破壞了國家政治體系的新型黨派和運動成為受益者。”英國脫歐公投代表了一種新的政治趨向,在2016年,它還是涓涓細流,現在已經洪水滔天了。

  特雷莎·梅面臨的難題是國家治理與選票政治之間的衝突。從英國國家治理來説,脫歐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卡梅倫也是因為看到這一點,同時也認為脫歐公投不會通過,所以玩了一把,結果掉到坑裏了。要尊重選舉的結果,4%的人決定了英國的命運(當時支持脫歐的佔52%)。在585頁的脫歐協議中,關鍵的癥結在於後備方案的問題,在3月29日開始執行脫歐之後,英國與歐盟沒有達成貿易協定之前,英國和愛爾蘭不會出現硬邊界,也就是留在關稅同盟之中。雖然是脫歐了,但是經濟邊界沒有樹立起來,這是不是虛假的脫歐呢?

  如果無協議的硬脫歐,北愛爾蘭和愛爾蘭之間重新邊界化,除了經濟含義之外,還會有軍事的含義,1998年達成的貝爾法斯特和平協議還能不能維持下去呢?如果只是讓北愛爾蘭與愛爾蘭之間維繫軟性邊界,那北愛爾蘭與英國本島之間的距離會不會更遠了呢?大不列顛最終會不會只是剩下英格蘭呢?

  這些問題都非常棘手,也是國家治理的核心內容,但是卡梅倫還是不負責任地交給了公投,而現在英國議會亂戰,也意味著沒有人在思考這些重大的問題。公投之後,卡梅倫的辭職,特雷莎·梅算是臨危受命,但是她為了更好地進行脫歐談判,又提前舉行大選,結果保守黨慘敗;組閣不順,弱勢內閣之下完成了談判,遭遇黨內不信任投票,艱難過關。現在又遭遇議會投票重創,面臨著議會對特雷莎·梅“政府無能”的投票。

  特雷莎·梅的遭遇與電影《至暗時刻》中的丘吉爾可以相提並論了,同樣是關係到英國命運,同樣受到黨內的掣肘,從這一點來説,特雷莎·梅的個人失敗就是英國國家治理的危機。(孫興傑 吉林大學公共外交學院副院長)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