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一號文件”釋放的新氣息

2019-02-21 14:43:19|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瑞芳

  中國星期二(19日)公開發表今年首份政策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連續16年聚焦“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在中國經濟轉向高品質發展、人民對美好生活需求不斷上升的新形勢下,今年的“一號文件”比往年具有更加鮮明的改革開放氣息。這既顯示出中共高層對“三農”問題一以貫之的高度重視,也表明中國在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必須要著力解決“三農問題”這一短板。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0221ruiping1

  糧食安全是中國“三農問題”的基本盤。當前,中國以僅佔世界10%的耕地面積,養活了佔世界約20%的人口,糧食安全始終是頭等大事。對此,“一號文件”既強調要增強糧食安全,也突出強調要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手中有糧,遇事不慌”,這是中國歷史的經驗,也是中國人改革開放40年形成的共識。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多次強調,中國人一定要端穩自己的飯碗。如何端穩?今年“一號文件”提出,要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1億公頃、嚴守1.2億公頃耕地紅線、確保永久基本農田保持在1億公頃以上、到2020年確保建成5300多萬公頃高標準農田等硬性指標,將稻穀、小麥作為中國糧食安全必保品種,穩定玉米生産,加快推進糧食安全保障立法進程等。這些都凸顯了中國作為農業大國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確保自身糧食安全、實現脫貧攻堅目標的決心和行動力。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0221ruiping2

  另一方面,隨著當前中國人對優質農産品的需求不斷提升,中國農業的主要矛盾已由農産品總量不足轉為供需不平衡的結構性矛盾。在去年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1000多家企業帶來的“土特産”,受到中國消費者的歡迎。今年春節期間,巴西牛肉、澳洲牛奶、挪威三文魚、泰國南瓜等進口農産品已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中國人的餐桌上。

  面對近14億中國人日益提升的食品消費需求,今年“一號文件”也提出,要主動擴大國內緊缺農産品進口,拓展多元化進口渠道。這裡有兩個關鍵詞,一是“主動”,顯示中國擴大農産品,特別是緊缺農産品進口,其動力是要滿足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二是“多元化”,表明中國進口農産品是面向全球的,關鍵要看哪家企業的農産品性價比高,在中國具有市場競爭力。

  作為全球最大的農産品消費國,中國增加國內緊缺農産品進口,將豐富國內市場的有效供給。以大豆為例,這些年中國人肉類消費大大增加,但中國目前大豆生産還不能滿足畜牧業發展需要。從美國等農業生産效率比較高的國家進口大豆,不僅價格實惠,可以提煉食用油,還可滿足中國畜牧業對飼料蛋白需求。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0221ruiping3

  在當前中國農業産業化規模程度和農産品加工水準還不算高的情況下,擴大進口緊缺農産品,將有助於從市場層面加快促進國內農業産品結構調整。對此,“一號文件”提出,要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大力發展緊缺和綠色優質農産品生産,實施大豆振興計劃和奶業振興行動等,同時加快突破農業關鍵核心技術,培育一批農業戰略科技創新力量,推動生物種業、重型農機、智慧農業、綠色投入品等領域自主創新。

  顯然,這些是中國立足“端穩飯碗”的農業政策,但也向外界傳遞了它在農業領域優先關注的議題。可以肯定的是,這些領域也將是中國農業對外合作的重點領域。在以開放促改革的今天,中國農業的競爭力將得以整體提升,中國糧食安全能力也會進一步增強,助力中國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如期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國際銳評評論員)

標簽:國際銳評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