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丨    外眼看兩會    丨    帶著問題上兩會    丨    直播兩會    丨    代表委員之聲    丨    專家評兩會

“部長通道”上,不説官話的部長更可親

2019-03-05 09:54:02 來源:中青在線 編輯: 賈雪靜

  3月3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開幕會一結束,今年兩會首場“部長通道”如約開啟。

  起初,作為人民大會堂北大廳的列席人員入場通道,“部長通道”並沒有固定的形式。當時,“部長通道”沒有隔離線,也沒有專供部長發言的位置,完全靠記者圍追堵截。有時候,部長難以脫身,甚至被記者圍堵到廁所門口表態。後來,大會專門設立了集中採訪區,“部長通道”才逐漸從慣例演化為制度,部長也從“躲採訪”變成從容迎接採訪。

  如今,在“部長通道”接受採訪的官員,早就不局限于國務院組成部門的部長、主任。國務院直屬特設機構、直屬機構、辦事機構、直屬事業單位、國務院部委管理的國家局,這些國務院機構的主要負責人都有可能在“部長通道”上接受採訪。

  隨著政府機構改革的推進,“部長通道”也會出現新的面孔。在今年兩會首場“部長通道”上,退役軍人事務部部長孫紹騁、國家醫療保障局局長胡靜林、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署長王曉濤所代表的機構就是頭一回露面。2018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隨後,一些新設立的國務院機構陸續掛牌成立。

  “部長通道”越來越具有廣泛性,一方面有利於媒體擴大監督範圍、有針對性地提出社會熱點問題,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公眾加深對國家機構設置及其相應職能的了解。從某種意義上來説,“部長通道”還是一堂生動、具體的政治常識普及課。

  隨著政府信息公開和發佈制度的日臻完善,“部長通道”沒有剛開始那麼“有噱頭”了。除了全國兩會,國務院機構主要負責人也能通過新聞發佈會、部委開放日等各種渠道與媒體面對面,直面公眾關心的問題,就社會“痛點”作出回應。國家機構的運轉變得越來越開放透明。

  但是,堅持設立“部長通道”,其重要意義依然不容低估。部長們在兩會期間作出的表態和承諾,天然地具有莊嚴性,要經得起人民的監督和檢驗。而且,部長與記者在“部長通道”上的一問一答,頗有幾分看招、接招的意思。一些公眾關注的重大敏感問題,也往往能通過“部長通道”釋放出最新信息。

  在3月3日的“部長通道”上,每位負責人回答的時間雖然短暫,但都切中要害。航班正常率、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博物館“人滿為患”、抗癌藥降價、推進援外改革、污染防治攻堅戰……哪個問題不讓相關職能部門感到棘手?哪個問題又不是人民群眾迫切關注的?回應這些問題本身就表明瞭一種態度——社情民意就是政府履職的方向。

  官話少、客套話少;實話多、猛料多,恰恰是“部長通道”簡約而高效的氛圍,逼出了部長們的大實話。從近幾年兩會看,前面的部長説得多了,後面的部長還可能“等不及”,工作人員也不得不催促前面的部長長話短説。“部長通道”本身就不是相關機構宣揚政績的場合,把工作做實,把問題厘清,才是公眾想要看到的答案。

  (原標題:“部長通道”上,不説官話的部長更可親)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