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丨    外眼看兩會    丨    帶著問題上兩會    丨    直播兩會    丨    代表委員之聲    丨    專家評兩會

以創新開闢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未來

2019-03-13 15:02:03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編輯: 顏觀潮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2

  無現金支付

  在今年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中國將“堅持創新引領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列為政府的十大目標之一。當前,人類社會正進入以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生物技術等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國的創新驅動正在成為突破經濟發展瓶頸,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進而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近年來,中國經濟已由追求高速增長轉為追求高品質增長。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我們面對的是經濟轉型陣痛凸顯的嚴峻挑戰。新老矛盾交織,週期性、結構性問題疊加,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習近平總書記認為,在這個階段,要突破自身發展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就在於創新。“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越是形勢嚴峻,越是要加強創新驅動,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持續提升經濟發展的品質和效益,帶動經濟調結構、轉方式。

  實現創新驅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促進經濟的高品質發展,中國要從哪入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首先,推動傳統産業改造提升。賦能製造業轉型升級,進而形成新的發展動能,是經濟實現高品質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中國經濟的當務之急。以裝備製造業當中的盾構機為例,據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鐵建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飛香介紹説,10年前,包括盾構機在內的高端地下工程裝備全部依賴進口,如今,國産盾構機佔領國內90%市場,還出口到俄羅斯、土耳其、斯裡蘭卡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另外,以“互聯網+”、“智慧+”為代表的科技進步極大地提升了中國傳統産業的效率,共享經濟、無現金支付、即時通訊等移動互聯網應用全方位地改變了中國的商業模式和生活習慣,成為實現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一環。

  其次,促進新興産業加快發展。近幾年,在創新驅動發展和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引領下,中國人的創新活力進一步迸發,誕生了一批創新型企業,涌現了一批具有標誌性意義的重大科技成果。大飛機首飛,南海成功試採可燃冰,高鐵助推一小時經濟圈,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飛向太空,世界最大的基因庫“中國國家基因庫”投入運行,被譽為“中國天眼”的FAST射電望遠鏡落成啟用……數據顯示,2017年,科技進步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7.5%,接近2020年達60%的目標。當前,我們正處於5G商用的前夜,其高頻寬、低時延和大連接的特點將催生前端工業設備、感測器等的“萬物互聯”,未來想像空間無限,發展空間無限。

  第三,提升科技支撐能力。回顧現代化歷程,基礎研究對工業革命和技術革命産生了巨大推動力,可以説,基礎研究是科學體系、技術體系、産業體系的源頭。中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規模投入到基礎研究,為創新驅動發展構建基石,2017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1.76萬億人民幣,發明專利申請量達到138.2萬件,連續7年居世界首位。

  據“美國商業專利數據庫”發佈的美國專利數量排行榜,中國公司2018年獲得超過1.25萬項美國專利,比前一年增加12%,創歷史新高。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中國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科技人才隊伍,2613所高等學校,10.9萬家各類研發機構,超過621萬研發人員,為中國向科技高峰突進創造了最有利的條件。只有依靠原始創新,掌握關鍵核心技術,企業、國家才能夠走向産業鏈和價值鏈的高端,而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這一願景的必由之路。

  最後,進一步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引向深入。過去5年,活躍的市場主體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每天新註冊超過1.8萬戶企業,市場主體數量增加近80%,作為一個個市場的機體細胞,他們的活躍就意味著各種創新活動的活躍。為進一步鼓勵科技創新,去年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宣佈,將在上交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這個基礎性的制度創新將補齊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的短板,增強資本力量支持科技創新的動能,成為服務科技創新至關重要的突破口和實現路徑。(卜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