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丨    外眼看兩會    丨    帶著問題上兩會    丨    直播兩會    丨    代表委員之聲    丨    專家評兩會

兩會時評 | 感悟“國家賬本”的匠心:精打細算惠民生

2019-03-14 17:20:25 來源:文匯報 編輯: 劉天哲

兩會時評 | 感悟“國家賬本”的匠心:精打細算惠民生

  每年兩會,政府“錢袋子”裏的錢怎麼花,從來都是關注的焦點,今年亦不例外。

  “我們要當‘鐵公雞’,不該花的錢一毛不拔;也要打好‘鐵算盤’,把該花的錢花好,花在刀刃上。”3月7日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記者會上,財政部部長劉昆談財政收支平衡,這句形象的比喻迅速引來無數點讚。

  “鐵公雞”“鐵算盤”,讓人第一時間聯想到今年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幾道“減法”:中央財政要開源節流,增加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央企上繳利潤,一般性支出壓減5%以上、“三公”經費再壓減3%左右,長期沉澱資金一律收回。

  據一些在現場的代表和委員回憶,政府工作報告中每每提到“減法”,台下總報之以熱烈的掌聲。大家心知肚明:政府給自己做“減法”,是為了給市場做“加法”。

  中國經濟不僅要“穩”,而且要繼續穩中向好,就必須引來“活水”,放水養魚。

  “活水”何來?這就需要政府精打“算盤”。減稅降費是今年積極財政政策的頭等大事,全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用劉昆的原話説,“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一年的減稅額達到這麼高”。而且,進一步深化增值稅改革是今年減稅的“主菜”,所有行業的稅負將只減不增。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即便是尋常百姓家,要打理好“錢袋子”,也是一門學問。錢越來越難掙,但家裏開支一樣不能少,怎麼辦?唯有精打細算。不該花的錢,不花;有些開支,得學會省著花,要有一文錢掰成兩半用的“智慧”;但在一些事關長遠發展的“投資”項目上,不僅一文都不能省,還要舍得投入——今天的投入,是為了能在明天過上更好的日子。

  政府的“錢袋子”,管理之道也是如此。財政部門做好“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用政府收入的“減法”來換取企業效益的“加法”和市場活力的“乘法”——一言以蔽之,政府做好過“緊日子”的準備,主要是為了讓老百姓能過上更好的日子。

  當然,政府要打好“鐵算盤”,除了要科學編制預算,當前更為重要的是在提高預算的精細度上下功夫,從而更好地實現“四兩撥千斤”的效用。

  記得一位全國政協委員的提案中就談到,算上今年,國家已經連續多年確保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佔GDP4%以上,使得中國的教育水準大幅提升。但是,如何更大發揮“4%”的效用,就涉及精細管理。比如,有的中小學每到暑假都刷墻搞裝修,大學有時“突擊”買儀器設備,主要考慮的是把“賬面上的經費”用掉,這實際上就是一種浪費。

  人民利益至上,以人民為中心,這不是一句空話。從今年出爐的“國家賬本”中,最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為與擔當。同時,打好“鐵算盤”,也對政府治理水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樊麗萍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