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我在「一帶一路」,我的生活比小説更精彩

2019-04-25 16:56:5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杜軍帥

  他在尼日利亞當“酋長”;

  他是戰火紛飛中的現實版“戰狼”;

  他住的地方連衝廁所的水都沒有;

  他因為尼泊爾大地震遇到了自己的愛人;

  ……

  這些不是劇本,是中央企業海外職工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真實生活。

  身在海外,多的是考驗

  “連衝廁所的水都沒有”

  曾志祥現任南方電網國際公司老撾南塔和一號電力有限公司安全總監,常駐老撾已有5年之久。

  2015年是最艱苦的一年。從項目總負責人到每一位員工都是住在板房裏。“下雨的時候乒乒乓乓的根本就沒法睡覺。板房的吸熱能力很強,空調開不開都那樣。板房的隔音效果很差,一個人打呼嚕,隔兩間房都能聽到聲音。吃得差,很多人經常拉肚子、身體不好。經常停水,連衝廁所的水都沒有。有時候晚上出去方便都不能跑遠,跑遠了就會碰到蛇。”老撾南塔河深山裏手機信號微弱,曾志祥有時需用衛星電話與團隊成員取得聯繫。

  原始森林裏的“女張飛”

  在老撾鄰國的柬埔寨,中國華電額勒賽下游水電站員工汪思東,一名剛畢業的女孩子,在原始森林裏駐守了8年。明明擁有一張酷似翁美玲的臉,卻獲得了一個“女張飛”的稱號。

  她來這裡的原因很簡單——“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未來那麼美應該去奮鬥。”但是現實並不像雞湯那麼美好。剛到柬埔寨,恰逢雨季。晝夜不停的“桶”潑大雨、墨綠幽深的原始森林、泥濘不平的紅土泥路……都曾讓她忐忑。

  曾經,柬埔寨叢林的夜裏只有燈光零星散落的孤獨;如今,也有了霓虹閃爍的繁華。最終,兩座現代化的水電站,落成在這片曾杳無人跡的原始森林裏,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被送至大街小巷。

  行走在中東的“軟妹子”

  如果汪思東戰勝的是惡劣的自然環境,那麼羅穎面對的則是複雜的人際社會。

  川妹子羅穎是中國通用技術集團中東地區項目團隊的一員,負責當地市場開拓。中東是男權的世界,女性很少拋頭露面,還有很多宗教禮儀的限制。在當地,羅穎經常自己一個人去參加會談,自己在街頭打車、問路、拜訪業主,最開始還是很害怕的。有些銀行和政府部門的門衛長著大鬍子,拿著槍,看上去就令人生畏,但羅穎就憑著川妹子的辣勁兒去與這些“可怕”的門衛交流,最終做到了靠“刷臉”就能進門。這位嬌小的“業務大拿”,幫助團隊在多個項目開發上取得成果。

  獻身事業,難免有放棄

  “我們總是低估了父母老去的速度“

  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可能是央企海外員工們共同的心聲。

  巴西是國家電網特高壓走出國門的重要區域。美麗山特高壓項目的工程師範淩峰在巴西一幹就是13年,他笑稱自己都快成半個巴西人了。但對家人的牽掛卻並不因年限的增長而削減半分。范淩峰説:“我們總是低估了父母老去的速度,十年前出去玩,他們還能輕鬆跟上我的腳步,但現在已經不行了。父母年紀越大,我的擔心越重,我現在晚上總會做些奇奇怪怪的夢,也都是跟對父母的牽掛有直接關係的,這大概是我們常説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吧。”

  “孩子多少歲,項目就是多少年”

  黃濟忠是由南方電網投建的越南永新燃煤電廠一期BOT項目的早期參與者之一,能講一口流利的越南語,從翻譯開始,逐漸成長為談判專家。因為貢獻大,越南政府還為她頒發了個人獎狀。

  黃濟忠加入永新團隊的那一年,孩子剛出生不久,所以她對項目進展的年份記得特別清楚:“因為我的孩子多少歲,剛好項目就是多少年。”

  由於談判太緊張,經常進行到晚上,家人、朋友都不敢輕易打電話給她。她與在國內的孩子做了個約定:“你有急事打電話找媽媽,如果我拒接了,那就説明我在談判;可是如果你真的一個人遇到緊急危險的事情,必須要找媽媽,你記得一定要再打第二個電話,一定會接。”

  母子間的一個電話,多麼簡單與日常的事情,但是對於異國他鄉的項目談判者來説,卻顯得彌足珍貴。

  授人以漁,我們付出了真情和實幹

  在共建“一帶一路”的過程中,中央企業注重企業社會責任,注重開展本地化經營,為所在國的經濟發展、民生保障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也為外籍員工提供了培養技能、施展才能、創造效能的舞臺。

  尼日利亞的中國“酋長”

  我們是合作夥伴,更是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兄弟。

  比如在尼日利亞,一位央企員工被授予“酋長”封號。

  孔濤是中國鐵建中土集團尼日利亞公司阿布賈城鐵運營部總經理,負責西非首條城鐵——阿布賈城鐵項目運營管理及員工培訓等工作。

  他帶領團隊將中國管理模式落地非洲,同時培訓當地員工運營管理能力,確保最終實現由尼日利亞自主運營。2019年4月21日,尼日利亞首都地區部吉瓦地區土皇授予孔濤“WAKILIN AYYUKA”酋長封號,意為“工程領袖”。在尼日利亞,“酋長”是各族的傳統領袖,也是對個人能力的肯定,是受人尊敬的存在。土皇説,在其管轄範圍內有很多中國人參與建設,但孔濤是唯一參與兩條鐵路建設和項目運營的中國人,是真正實現尼日利亞鐵路建營一體化的人。9年的時間裏,他看著孔濤一步步從畢業生成長為項目經理,共建了尼日利亞和中國的深厚友誼。

  中國師傅的“洋徒弟”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央企人和當地員工互相配合、互相學習、共同成長,在工作中結下深厚友誼。

  巴基斯坦信德省塔爾煤田II區塊褐煤露天礦項目是巴國首個大型露天煤礦項目,國機集團所屬企業以EPC總承包商身份承擔了該項目的設計、施工及設備採購等工作。

  設備部的焊修工程師曹加影,手下管理著8個巴方焊工,相當於收了8個洋徒弟。“最初的時候,他們的焊修基礎都很差,只能是手把手去教他們,語言不通我就一遍遍地示範,直到他們學會,現在他們可以説是焊修高手了。”

  他的“洋徒弟們”都親切地稱呼他為“曹師傅”,雖然語言不通,但是平時也能開著玩笑,工作氛圍非常愉快,這讓艱苦的焊修工作變得輕鬆。

  年近60歲的“曹師傅”,有著幾十年的焊修經驗,在中國也收過很多優秀的徒弟,但是這些“洋徒弟”卻讓他格外自豪,用他的話説就是:“這算是把咱中國的技術在國外發揚光大了!”

  外籍員工,也可以是“崗位標兵”

  2019年1月30日,印度技工Nirmal Kumar回到中國山西,接受中國中車永濟電機公司的表彰,他是在全公司5000多名員工中評選出的25個崗位標兵之一。“公司不僅教我們技術,還培養我們懂管理,並重用我們。”Nirmal Kumar激動萬分。

  Nirmal Kumar是2016年5月10日加入印度中車電氣有限公司的第一批員工,三年來,他和印度同事三次赴中國接受中國中車先進的電機製造和管理技術,隨後,他們返回印度親手製造出了一批批鐵路機車電機。在印度的合資公司,除了3名中方員工(其中一名總經理、一名綜合管理、一名技術人員),其它高管及主管都是印度員工,Nirmal Kumar現在就是合資公司技術品質保證部部長。

  民心相通,我們收穫了尊重和友誼

  尊重和友誼,是相互給予的。外籍員工同樣是中央企業的員工,同樣為企業的海外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戰火硝煙裏的現實版“戰狼”

  阿托伊是中國交建在南蘇丹的外籍員工,堪稱現實版戰狼。

  南蘇丹朱巴爆發武裝衝突時,他帶領中國同事撤離至邊境尼穆萊。當同事勸他一起離開時,他卻毅然回頭逆著逃難的人群,獨自回到公司營地駐守照看物資。用中方員工的話説,“誰能想到三個月之後,電腦還能直接插上電源就能用!”

  利比亞內戰中,勇救中國員工的“穆忠誠”

  在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務區項目,有一位身兼數職的項目司機叫“穆忠誠”——這個名字是項目人員對利比亞人穆罕默德·塔布裏的昵稱。早在2007年10月,擅長駕駛的老穆由哥哥阿沙拉伕介紹,進入中建利比亞分公司所屬中建八局班加西項目部工作。

  2011年春節剛過,利比亞陷入全國範圍的劇烈內戰,作為反政府軍大本營的班加西更是炮火連天、硝煙瀰漫。相對安全的避難場所是民宅。剛結婚的老穆主動請纓,接走了項目部的6名女員工和2名探親家屬,讓他們住進了自己的婚房,自己兩口子則擠到父母那邊去了。在避難的一週時間裏,老穆叮囑他母親、嫂子和媳婦給中國員工做最好的飯菜。臨別時,女工中的大姐張玉青提出留下一點錢作為補償,但老穆死活不肯收。他説這是兄弟姐妹的情誼,收錢就見外了。

  那天,老穆和另外一名司機提槍帶刀、驅車將女員工安全護送至班加西港口,目送著她們一一上了船才離開。在戰火燃起到中國員工完成撤離的一週多時間裏,老穆聯合其他幾位利比亞籍的“鐵桿”,冒著生命危險勇闖禁區,為堅守在項目現場的中建員工送菜送糧。期間,老穆不負重托,想方設法把多位中建員工手中的第納爾兌換成美元、歐元,不曾出一點差錯。

  “穆忠誠”,這個在共患難中誕生的中國名字,大家信服,老穆也喜歡。

  米蘭的漢語夜校

  帕亞拉燃煤電站位於孟加拉國巴裏薩爾省,由中國能建北方建投東電一公司承建。穆罕默德·米蘭·哈桑是這個項目的工人代表,也是兼職翻譯。

  米蘭在電站的一個20平方米的鐵皮屋工棚裏開設了自己的漢語培訓班,每天晚上8時,準時為當地員工“開班”。學習班沒有固定的教材,米蘭就讓同伴們敘述在施工現場一天的所見所聞,他再給與指導,每週也會抽出幾天集中學習日常用語。

  如今,學習班已經開課一年多了,有5名學生能夠勝任兼職漢語翻譯工作,還有5人即將出師。他們不僅學會了技能、提高了收入,而且在現場搭建起中孟人員順暢溝通的橋梁。

  米蘭説,他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現在好好學習英語,掌握更多的技能,爭取更好的工作機會。另一個是將來有了孩子,讓他到中國學醫,為改善孟加拉國的醫療條件盡力。

  “奔跑的華爾斯”

  42歲的華卡斯(Waqas),是英國威爾士大學工商管理碩士(MBA),放棄已在英國工作10年的大好機遇,加入到中國電建,對“中巴經濟走廊”和“一帶一路”倡議有著高度的認同感。作為卡西姆港燃煤電站伊斯蘭堡辦公室的商務經理,華卡斯每天外勤工作六個小時以上,在巴基斯坦10多個政府組織機構間奔波忙碌,負責關係協調、公文流轉、手續辦理等工作,並自學火力發電、電力行銷等課程,啃下了二十多本專業書籍,成為業務專家骨幹。2018年,華卡斯遞送了216份發電公司對外函件,幾乎佔到整個發電公司的一半。四年多時間,華卡斯在伊斯蘭堡的大街小巷奔走了30000多公里,被同事們親切的稱為“奔跑的華卡斯”。

  深圳是她的第二故鄉

  招商局港口的項目經理菲婭來自非洲東北海岸國家吉布提。2006年,菲婭到北京郵電大學留學,掌握了流利的漢語,學得各項專業技能。2010年,菲婭順利畢業,進入吉布提駐中國大使館工作。在大使館工作一年後,菲婭選擇告別大使館安穩的生活,來到招商局港口工作,在深圳度過了7年的快樂時光。她喜歡蛇口,熱愛中國文化,深圳已經是她的第二故鄉。

  吉布提是招商局集團響應“一帶一路”計劃,向海外發展的重要節點。作為通曉中非文化的招商人,菲婭多次參與招商局港口在非洲的重大項目合作,在項目推進和項目融資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菲婭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為家鄉和中國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她説:“兩個國家都有一致目標,面臨共同的發展機遇,希望能架起招商局港口與吉布提合作的橋梁,為中非友誼做出自己的貢獻”。

  同甘共苦,我們收穫了家庭和愛情

  尼泊爾強震,讓我們手牽手

  32歲的葛巍現任中國中鐵國際集團中海外尼泊爾分公司巴瑞巴貝引水隧道項目工程師。他的她,叫周艷艷,現任中國中鐵二局城通公司巴瑞巴貝引水隧道項目英文翻譯。

  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大地震。空氣中瀰漫著塵土,不時有建築物轟然倒塌,哭聲喊聲呼救聲連成一片。葛巍和同事們想的卻是由於強震引發了尼泊爾特大燃油危機,為儘快推進項目,必須抓緊時間與石油公司進行談判,爭取燃油配額。談判需要準備的資料有半尺多厚,震後資源緊缺,缺水斷電,一籌莫展中,二局的周艷艷和6位同事冒著余震的危險從國內趕來了,在最難最苦的時候來到葛巍身邊並肩作戰。

  葛巍和艷艷熬了整整兩個通宵,靠手寫譯文材料,完成了所有談判材料。經過他們不懈努力和誠信溝通,中海外成為那個特殊時期唯一獲得石油公司供油的企業。共同的使命與際遇讓葛巍和艷艷牽起了彼此的手。

  葛巍説,“一帶一路”更像是一座心橋,架在有愛的人們心裏。如今,他和艷艷的日子像是尼泊爾著名的咖啡,一杯添加了牛奶和砂糖的“喜馬拉雅山雪”。

  “一帶一路”,喜結異國情緣

  在布哈拉的中烏天然氣管道,有一對雙胞胎寶寶,哥哥叫“一帶”,弟弟叫“一路”。中國石油的員工陳寬和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的阿扎菲亞是通過“一帶一路”合作項目中烏天然氣管道認識的,相似的成長經歷讓兩個來自不同國家的人有著很多的共同語言,他們慢慢走到了一起。

  陳寬給兩個孩子取名為“陳一帶”和“陳一路”,寓意希望孩子在以後的人生道路如同“一帶一路”一樣寬闊。

  優秀的中國建設者在全球閃光!

  中央企業廣大幹部職工紮根“一帶一路”、打拼創業,

  鋪就了國際合作之路。

  他們身在異國他鄉的奮鬥與堅守、快樂與憂愁,

  就是“一帶一路”共商、共建、共享最好的時代注腳。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之際,

  向海外建設者們致敬!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