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世園會展園這樣誕生

2019-05-03 17:58:53|來源:光明網|編輯:韓基韜

  光明日報記者 李睿宸

  “長城之花”是此次2019北京世園會的會徽,六片不同顏色的花瓣中間點綴著酷似“長城”的花蕊,如同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齊聚長城腳下,共赴一場馥鬱芬芳的園藝盛宴。4月29日,世園會終於揭開面紗,分佈在各個展園的2000多種植物向參觀者伸出枝丫、一展風姿。

  截至5月2日下午4點,北京世園會單日遊客突破10萬人次。遊人如織背後,歷經數年的籌備工作,世園會的各個展園都是怎樣建設起來的?記者採訪了幾位展園負責人,請他們講講建園背後的故事。

    一場人文與自然的真摯對話

  沿著山水園林軸縱貫向前,記者最先來到了雲南園。在這裡,一條茶馬古道串起了園內的景觀佈局。馬蹄陣陣、銅鈴聲聲,行走在雲南園,仿佛置身於那段過往的時光裏。

  “當年,古道上行走的成千上萬辛勤的馬幫人,共同開闢了這條通往域外的經貿交流之路。我們在建造雲南園時,通過馬幫文化雕塑,復原茶馬古道舊貌,讓遊人能夠真切感受傳統茶馬古道行商的艱苦與不屈。”雲南園設計師楊雅茹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雲南園綠地面積為1833平方米,其中選取了大量能體現雲南不同海拔和氣候帶的鄉土喬木、灌木,包括雲南特有珍稀植物。楊雅茹向記者介紹,雲南園內的植被包含18種喬木(均為雲南鄉土植物)、27種灌木(均為雲南鄉土植物)、106種地被植物(其中36種為雲南特有珍稀品種)、13種水生植物,涵蓋了雲南“八大名花”所涉及的所有科屬,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園藝作物及觀賞性園藝植物。

  雲南和北京不論是氣候還是地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如何才能保證雲南當地的特色植物、花卉到了北方依然生機勃勃?楊雅茹為記者解答了這個疑惑。原來,工作人員利用溫室等手段模擬了植物生長的環境。同時,出於綠色環保的考慮,雲南園在苗木配置方面充分權衡了開園期間景觀效果和永久景觀效果的關係,對不適應北方過冬的雲南特有植物,將在展期結束後選擇表現效果相近的當地植物進行替換,以確保展園景觀效果。

    一次植物與藝術的激情碰撞

  很多人來到世園會,不僅欣賞各式植物、花卉,同時也被各個場館精美的園藝風格、建築形態吸引。

  在安徽園入口,徽派古牌坊就吸引了不少參觀者的目光。“牌坊上用圓雕、透雕、深浮雕、淺浮雕、鏤空雕等手法繪就了雙鹿獻瑞、仙鶴騰飛等畫面。”安徽園設計師王引向記者介紹。

  在王引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園內的京徽堂。這是典型的四水歸堂徽派民居,置身堂內,仿佛來到了徽州古村落。王引告訴記者,在京徽堂可以細細欣賞徽派建築內無處不在的徽州木雕,江南民間吉祥圖案、戲曲故事、山水、花鳥蟲魚等都可成為木雕的題材,例如“狀元及第”“福祿壽三星高照”“九世同居”、八仙圖、倒挂獅等。

  “做一回徽州人,在這裡靜靜地看山聽水。”王引在設計安徽園時,便把這樣的理念融入設計方案中。園內小山上建造了一座取名“皖香”的四角亭,皖香亭周邊栽植了安徽三菊,還有茶藝大師進行茶藝展示。

  説起中國傳統園林藝術,不能不提到蘇州園林。在江蘇園,參觀者便能欣賞到以傳統園林建造手法構建的蘇派園林景觀佈局。

  作為江蘇園的建設方,江蘇省農技推廣總站站長管永祥告訴記者,整個園林呈現的是“前園後院”的空間格局,在前園建設了“亭、堂、榭、舫”等蘇派園林標誌性建築,後院充分彰顯江蘇盆景藝術的高超技藝,例如在長廊展出了蘇繡、雲錦等江蘇特色傳統工藝的非遺文化産品,水景中則配置了婀娜多姿的睡蓮精品。

  蘇州園林講究“移步易景”。“尺幅窗、無心畫,引人以仙境。太湖石勾砌的水景,處處倒影在明凈水面,為參觀者勾勒出一幅精緻的江南園林圖景。”管永祥説。

  《光明日報》(2019年05月03日 08版)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