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秦曉新:父子兩代守護白河70載 白河精神代代相承

2019-05-14 12:28:38|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網|編輯:張倩楠

  央視網消息:在長城腳下、媯水河畔,2019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這幅“美麗中國新畫卷”正吸引著八方遊客紛至遝來。殊不知,北京世園會園區所在地北京延慶曾是一個缺水乾旱、自然災害頻發的地區,一度被稱為“塞外沙城”。水是延慶發展的命脈,經過當地人民幾十年的努力,如今的延慶已成為北京唯一全境都是水源保護地的城區,這個變化承載著幾代延慶人的夢想和記憶。

  秦家兩代三人均做水文工作

  “南有紅旗渠,北有白河堡。”白河堡水庫是北京第五大水庫和海拔最高的水庫,也是北京城市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地之一,被譽為“燕山天池”。延慶白河水利工程開始於1970年,先後歷時14年,參與施工的有3萬人。

  冒寒風、戰酷暑,白河人艱苦奮鬥、無私奉獻,就為實現延慶人民“引水入川”的夢想。他們不僅造就了雄偉的白河堡水庫,也鑄就了“勇挑重擔、迎難而上、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白河精神。一代又一代的白河人,將青春和汗水灑在這片水域。

  白河堡水庫管理處有位普通職工秦曉新,秦家兩代、父子三人從事的都是水文工作。“我們父子三人從事水文工作將近70年。父親從1950年參加工作到他退休有45年。”秦曉新和弟弟秦曉峰繼承了父親的夢想,一直守護著這座水庫。

  秦曉新

  30多年,秦曉新一直致力於水文勘測工作。“水文勘測工作沒有時間限制,根據天氣情況,水流變化情況,需要隨時掌握。”每一次輸水,他的足跡都遍佈河道和幹渠。他回憶説,多的時候一年中光下水就要下250-260次。尤其在冬天,測量上岸一齣水面,膠褲上都是冰碴。1979年3月的一天,秦曉新像往常一樣正在測量水流,上游突發淩汛,將近五米高的河水連水帶冰衝下來把秦曉新打入河底,他趕緊爬起來往岸上跑,感覺雙腿像灌了鉛一樣。他説當時大腦一片空白,後來回憶這段經歷卻也有些後怕,這件事也為測量工作敲響安全警鐘。

  秦曉新在工作現場

  為了測洪峰,秦曉新幾天幾夜不合眼,甚至不顧山上滑落的碎石和湍急的河水,站在河道中央去測水。他回憶説,1985年那場洪水,水位觀測了71次,洪峰變化勘測了8次,洪水從起漲到落的58個小時他愣是沒合眼。從1985年到現在,白河堡水庫所有的雨情、水情、流量資料,從前期的實地勘測、收集整理,到後期的彙編裝訂,全都有秦曉新的署名。

  秦曉新的半生都獻給了白河。在一次次留下精準數據的同時,他也患上了去不了根的腿疼和腰疼病。秦家三父子守護了白河70年,白河裏承載著他們兩代人的夢想與記憶,白河精神也將在白河人的傳承下歷久彌新。(視頻來源:中共北京市延慶區委宣傳部)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