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鄉村振興的“全面造血”能力

2019-06-20 17:36:45|來源:荊楚網|編輯:張群

  地處三峽庫首的湖北秭歸是集老、少、邊、窮、庫、壩區于一身的山區農業大縣,山高人稀、村落分散、組織薄弱,鄉村治理難題多。近年來,秭歸開始持續推進“幸福村落”創建,把行政村劃小為“村落”小單元,在村民自治的基礎上逐步推動鄉村向法治和德治發展,不僅破解鄉村管理薄弱難題,還實現了鄉村産業振興、文明風氣轉好的跨越。(6月18日 新華網)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要堅持鄉村全面振興,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實現鄉村産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部署。

  “上下用心,惟農是務。”打贏脫貧攻堅戰,穩步邁進小康是我們黨對人民做出的莊嚴承諾,是每一名鄉親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鄉村振興戰略鞏固脫貧成果、提升鄉村發展後勁的重要依託。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才,關鍵看老鄉,實施更加全面的鄉村振興,需要不斷提升內生動力,激發鄉村自主發展的全面“造血”能力。

  環境好則人才回,打造引才引智“引力場”。鄉村振興,關鍵要改善環境。鄉村振興既沒有標準式,更不能一刀切,需悉心經營、因地制宜,以良好的環境打造鄉村振興“引力場”。要以法治保障鄉村環境,法治是鄉村治理體系的保障;要以德治溫潤鄉村環境,德治則是鄉村治理的柔性支撐,淳樸的民風是鄉村無形的名片;要以環境助力鄉村治理,良好的生態環境、就業創業環境是鄉村文明程度、吸引力的外在直接展現。秭歸縣用法治立起鄉村治理準繩、用德治送來鄉村治理新風,不僅村裏法治意識日益濃厚,還有一批疑難問題得到化解。而漫步在秭歸鄉村,更見天藍水碧,村容整潔,民風淳樸。這些必將建立起秭歸縣環境“引力場”,不斷貢獻鄉村振興的機遇。

  特色多則遊客到,樹立創新打造“風向標”。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鄉村振興首先要動員發好老鄉的主動性、創造性。鄉村振興要同村民自治、村民參與緊密結合,發揮群眾的智慧和創造力,提升農民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水準,在打造特色中提升吸引力競爭力,現百花齊放。秭歸縣將村落重大事務改為理事會召集村民協商解決,群眾自治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被調動起來。除此之外,鄉村振興還要發揮文化深沉持久的力量,挖掘文化底蘊,賦予鄉村、農業和農産品以更多的鄉村文化內涵,將農業、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在提升文化底蘊中增強鄉村振興軟實力。

  産業興則後勁足,打造産業振興“助推器”。鄉村振興,産業興旺是重點。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需要將鄉村産業落實落地,讓産業發展成為強化鄉村造血功能的重要途徑。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戰、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人才、資金、技術不斷涌入鄉村,一大批鄉村産業得到振興,從發展農家樂、創意農業的特色農業村到引進技術優化農業結構的優質種植村;從發揮專長做大産業的優勢産業村到挖掘風景文化資源的特色旅遊村,秭歸縣也通過村落理事會決定在脆紅李産業之外,發展鄉村旅遊,搞活農家樂。産業的發展不斷提升著鄉村活力及村民收入水準,更在提升村民生産技術、經營水準中為鄉村發展提供長久後勁兒。

  隊伍強則發展穩,打造鄉村振興的“行家裏手”。面對鄉村繁重任務和群眾所盼,需通過強化政治引領、培育專業隊伍、健全服務力量打造幹部隊伍,需要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秭歸縣自2012年起,開始探索“幸福村落”建設,劃分為“村落”的新自治單元,形成“村黨組織—村落黨小組—黨員”和“村委會—村落理事會—農戶”的雙線運行、三級架構的治理機制,將治理力量下沉到底,用自治打通鄉村治理之路,不僅進一步加強了組織建設,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更強化了村民自治,調動起村民的積極性,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的人力、智慧。

  廣大貧困地區在“摘帽”後,尤需鞏固脫貧成果,釋放長效發展動能,這需要各方聚合力、聚持久力,加強鄉村振興的“全面造血”能力,在科學藍圖上一茬接著一茬幹,一棒接著一棒跑,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之路。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