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

2019-06-30 15:12:04|來源:中國軍網|編輯:劉天哲

  據央視網消息: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6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來自國務院扶貧辦以及青海、四川、山西扶貧一線的幹部代表,圍繞“聚焦深度 攻堅克難”介紹了相關情況並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會上,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歐青平介紹説,全國開展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已經整整兩年,現在離打贏脫貧攻堅戰還有554天,不到一年半時間,截至目前,全國確定的334個深度貧困縣仍然是攻堅最薄弱的地方,也是最突出的短板。

  扶貧,一直在進行,在這個隊伍裏,也一直都有軍人的身影。

  他們有的是上過戰場的英雄,有的是普通的戰士,也有的還是扛著一道杠的軍校學員……

  他們説自己很平凡,只是做了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但總有人説他們不平凡,一件“小事”堅持多年,他們改變了一個地區。

  讓我們一起聽聽他們的故事……

  “獨腿英雄”帶頭開荒,

  人均年收入增加7倍

愛!

  10年前,這裡曾是寸草不生的荒山頭,附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10年後,烏江河畔的貴州思南縣萬家山幾千畝茶園一碧萬頃,人均年收入增加了近7倍。

  帶頭開荒的人叫王明禮,在一場自衛反擊戰中,王明禮為救戰友被炮火擊中,失去了一條左腿,只能靠假肢支撐前行。

  1985年,王明禮脫下軍裝回到思南縣總工會工作,在收發員崗位上一幹就是10多年。2000年,王明禮又主動請纓下鄉駐村開展幫扶工作,先後有8個村子都留下了他奮鬥的身影。

愛!

  王明禮帶領幾名退伍軍人開墾荒地。

  駐村期間,王明禮發現一些鄉親們飽受貧困之苦,他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為他們做些實事。

  2008年,王明禮看到思南大規模發展生態茶産業,他和幾個退伍戰友一起,帶領願意加入的村民,在海拔上千米的荒山上搭起了帳篷,沒日沒夜地開荒種茶。經過300多個日夜的艱辛勞作,1000多畝荒地終於變為規整的茶園。

愛!

  王明禮(右)帶領村民在茶園勞作。

  第二年,王明禮和戰友們成立了鼎盛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並以“黨支部+退伍軍人+企業+基地+農民”的模式,創建思南縣退伍軍人創業就業示範基地。近年來,公司將茶園面積拓展到4000多畝,成為全縣面積最大的生態茶葉基地。周邊6個貧困村的村民在茶園從事集中摘茶、除草施肥等工作,每天都有上百元收入,村民人均年收入從800多元,快速提升至近萬元。

  當年,在保衛祖國的戰場上,他浴血奮戰,捨生忘死,彰顯了革命軍人的鐵血擔當;今天,在扶貧攻堅的戰役中,他兢兢業業,甘於奉獻,再次成為人們心中的英雄。

  為了大涼山,

  他向戰友“討”了一噸舊衣服

愛!

  四川大涼山(資料圖)

  石山,一個其貌不揚、面色黝黑的“山裏娃”,是從四川大涼山走出來的。大學畢業後,石山入伍,不論輾轉駐地,還是崗位變動,他都放不下家鄉那些連書都讀不起的娃們。

  石山從來不吃零食,襪子穿得破了洞都不捨得扔,牙膏用到擠不出了就用剪刀把牙膏皮剪開來接著使……從最開始的一千三百多塊到後來幾千塊的工資,石山摳了又摳,就是為了給孩子們多存點錢。每次發工資後,他都會到郵局寄出給家鄉孩子們的匯款單。

愛!

  一張張郵遞單(部分),正是那點滴的關懷匯聚。

  2009年,石山接到老爹打來的“告狀電話”。寄回家的錢,部分家長沒有用到孩子身上,氣得石山吹鬍子瞪眼,冷靜下來後,他意識到“扶貧還得先扶志”。

  當注意到有戰友把過時的衣物扔進垃圾桶,石山想到家鄉那些一年四季只有一身衣服,不論酷暑嚴寒下地連拖鞋都捨不得穿的孩子們,感到十分心痛。

  剛開始,石山抹不開面子,就趁著夜黑,悄悄把垃圾桶裏的衣服撿出來,洗得乾乾淨淨,消毒打包後,再通過公益組織寄向老家大涼山。後來索性不管不顧,放下面子,只要見著戰友扔舊衣服,石山就去討。

愛!

  石山逐一整理戰友們捐贈的衣物。

  “我是從那兒走出來的娃,那時家裏條件也不好,聽説我考上大學,全村人你送一籃雞蛋,他給半包米,都發自內心地為我能從山裏考上大學感到高興。”

  去學校報到那天,大涼山裏煙雨朦朧,村裏老少穿過泥濘的小道都到村口來送他。石山穿著破破爛爛的衣服,褲腿上全是泥漿,但臉上挂著的笑容卻格外甜。

愛!

  衣物抵達大涼山,孩子們興高采烈。

  石山為人低調,但在 “要衣服”這件事上,他卻一直“大張旗鼓”。

  “你們不要的,家屬小孩不要的衣服,只要不是破的,都拿來給我”,平時不善言辭的石山,經常在中隊點完名後“硬湊”上來説兩句。

  幾十件衣服,石山自己洗好,打包,背到距營區幾公里遠的郵局。後來戰友們自發為石山的“愛心事業”奔相走告,於是大隊、團裏的舊衣服紛至遝來,甚至一些新衣服也送來了。

  從2009年到去年,石山總共為山區的鄉親和孩子們募集到衣服一噸多。

  軍校師生

  九年幫助百名山區兒童重回課堂

愛!

  從南京到貴州,從軍校校園到偏遠山區,看似不搭邊的兩個地方,因為多年前的一次愛心活動,它們之間結下了不解之緣。

愛!

  時間拉回到2009年,家住貴州的軍校學員謝開武和袁道銀在網絡上了解到山區兒童就學困難,二人來到了納雍縣野雞落村了解情況,經過實地調研,他們發現這裡經濟條件十分落後,很多孩子都因為種種原因上不了學。

  從納雍縣野雞落村回到學校,謝開武和袁道銀在一次交流會上把資助學生的想法説了出來,他們的這一想法引起了該院師生的關注,並且為之成立了“愛心向黔進”的愛心團隊。

愛!

  孩子們排隊領取學員們捐贈的衣服、文具、書籍等物品。

愛!

  孩子們使用嶄新的桌椅上課。

  學校師生建立了助學基金,開展愛心捐助活動,很多在校官兵、家屬以及地方大學生在了解情況後紛紛加入到了愛心行動中來,一起幫助山區孩子們實現“讀書夢”。

  愛心由水滴匯成江河,一筆筆愛心錢款從四面八方匯聚到愛心團隊的公開賬戶裏。錢雖不多,但每一分都充滿了關愛與牽掛。

愛!

  一張張照片記錄著官兵愛心活動的點點滴滴。

  在10年的時間裏,愛心傳遞資助活動早已在野雞落村家喻戶曉。這些年,愛心團隊與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先後為孩子們送去了許多錢款和物資,並且建立長期幫扶機制,設立“愛心基金”累計幫助幾百名孩子重回課堂。

  上千名軍校學子接力傳遞,雖然學員們換了一茬又一茬,但愛心活動從未間斷。

  來自人民,服務人民

  是他們的初心

  這是他們的故事

  也是這個國家、這個時代的故事

  也許世界上還有很多

  困難的人、困難的地區

  願我們大家都有一顆善良之心

  願這個世界,充滿愛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