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龍頭企業+合作社示範 帶動硯山農民脫貧增收取得亮眼成績

2019-07-10 16:18:1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顏觀潮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黎萌):居住著漢、壯、苗、彝等多個民族的雲南省文山州硯山縣者臘鄉,脫貧攻堅四年下來的成績是,貧困發生率從22.41%降至1.15%。“到2018年底,我們還有建檔立卡的貧困戶124戶372人,今年底之前,這些戶、人將全部脫貧。”者臘鄉鄉長馮光槐告訴記者。

  在者臘鄉某龍頭企業蔬菜種植基地務工的農民權文梅,每月工資收入2300元,企業管吃管住。 攝影:黎萌

  自精準扶貧以來,當地幹部依據雲南的氣候條件,選擇經濟林果和蔬菜作為脫貧致富的主導産業,採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通過龍頭企業和合作社示範帶動發展,促進群眾增收。

  截至目前,全鄉僅經濟林果就種植了1.96萬畝,主要包含了李子、漆樹、花椒、軟籽石榴、紅蜜桃、櫻桃和楊梅等,年産值約1.5億元,可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600戶增收1200萬元。

  據馮光槐介紹,者臘鄉讓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做示範,帶領農戶跟著幹的模式,解決了三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是發展的信心。老百姓的想法很簡單,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不管發展什麼産業,無論如何宣傳,如果身邊沒有先例,群眾都很難下決心。只有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先示範種植,有錢賺了,群眾看見了實惠,才會跟著幹。

  其次是技術服務。龍頭企業和合作社有專門的技術人才支撐,針對當地的土壤、氣候條件,提供剪枝、防蟲等技術服務,老百姓拿來就可以用。因為氣候、土壤環境都一樣,一定程度上讓老百姓少走了不少彎路。

  三是市場對接。老百姓都是每戶種幾畝,全鄉加起來面積很大,本地市場銷不完,只能依靠國內和國際市場。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對市場的靈敏度和判斷要比老百姓準確得多,因此,老百姓只要把産品交給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就行,不用去考慮市場的問題。

  在者臘鄉的以農産品種植加工為主的雲南中康食品公司育苗工廠 攝影:黎萌

  同時,通過龍頭企業和合作社流轉土地,農民每畝土地可獲年租金收入600到800元左右,僅這一收入就相當於傳統種植純收入的2倍。以種植傳統的玉米為例,每畝産值800到1000元,除去農藥、化肥等成本,純收入不超過300元;如果再把人工計入成本,基本上是沒有收入,甚至是虧本。

  一名當地人告訴記者,“土地流轉了,我們可在基地務工,也可到外地務工,我們當地工價每天100元左右,每月至少2000元以上,每年2萬元以上。”

  通過幾年來的努力,者臘鄉種植産業的發展已成為助推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基本實現了“引一個企業,建一個組織,興一項産業,活一地經濟,富一方群眾”的目標。

  硯山縣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綜合示範園一角  攝影:黎萌

  硯山縣扶貧開發局副局長王福乾對記者表示,“我們不僅對在脫貧攻堅上完勝信心滿滿,而且,全縣已經開始在做後續的鄉村振興工作。”他説,一個是攻堅期,一個是開局年,硯山在進一步擴大和鞏固扶貧成果的基礎上,讓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兩大戰略進行無縫銜接,大力推動鄉村發展。

  2019年4月30日,雲南省宣佈,包括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的硯山、西疇兩縣在內的33個貧困縣(市、區)摘帽。至此,雲南全省累計有48個貧困縣(市、區)脫貧摘帽,佔貧困縣總數的54.5%。雲南省脫貧攻堅取得的成就,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奠定了堅實基礎。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