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看長江之變】上海待涇村“村企聯姻”撬動鄉村振興

2019-07-17 17:33:11|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張群

花開海上生態園是上海的“網紅打卡點”,每年花季都會引來大批遊客。攝影 謝詩佳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謝詩佳):最近兩年,生活在上海的市民會發現,朋友圈裏多了個有意思的現象:經常會發現有朋友在同一個地方打卡,徜徉在一片絢爛的花海之中,擺著各種pose。這片花海其實離上海不遠,從上海市中心出發,驅車一個小時即可到達,因此,這裡也成為了上海市民節假日出行的“絕好之地”。

  這片花海位於上海朱涇鎮待涇村的“花開海上生態園”,這是上海最大的花海主題公園,也是上海周邊新晉的“網紅打卡點”。7月16日,記者來到了這裡採訪,眼前的景色的確讓人驚艷:行走在如詩如畫的鄉野田間,一幅幅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畫卷伴隨著前行的腳步,在眼前徐徐展開……

待涇村風光 攝影 謝詩佳

  “花開海上生態園是由杭州藍天集團投資打造的,當時我們把項目引進待涇村,就是希望通過發展鄉村旅遊把地方經濟帶起來。”現場,朱涇鎮黨委書記李士權向記者介紹。

  李士權説,自從村企“聯姻”後,待涇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8年,全村完成了7條村級河道的疏浚,新建橋梁10座,兩岸種植草坪5000多平方米,植樹2萬多株。此外,全村還開展宅前屋後環境綜合整治,拆除河道沿岸違章建築,把農戶宅前屋後、路邊河旁的閒散地適度整合,圍籬笆、植花草、栽果樹、種蔬菜,既增加收入又美化環境。

待涇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攝影 謝詩佳

  “現在我們村裏的環境變得好漂亮嘞,前面這塊地以前是垃圾堆,村裏把它改成停車場,現在每次我女兒回家就直接把車停在這裡。”今年57歲的村民沈明華比劃著告訴記者。

  環境改善的喜人現象背後,更撐起了全村村民的腰包。沈明華説,她原先在一家服裝廠上班,因為身體不好,四年前她辭去工作回家種菜,基本上沒什麼收入。自從村裏和企業一起“搞起項目”之後,她的收入比以前高了不少。

  現場,她為記者算了筆賬: 她家有9畝地,她將其中6畝流轉出去,一畝地流轉費是900元,一年下來可以收入5400元;她在村裏“居家養老”公益項目下工作,定期給村子裏的孤寡貧困老人洗衣服,每個月有三千塊的收入;再加上每年生態園門票的分紅,停車場收費分紅,一年下來收入將近四萬。“村裏環境變好了,收入也增加了,我們心裏當然樂得狠。”沈明華高興地説道。

沈明華指著不遠處的新房子告訴記者,那裏就是她家。 攝影 謝詩佳

  要推動鄉村振興,就要找準著力點。待涇村村委會主任彭雷輝介紹,經過幾年的探索,村裏逐漸摸索出了發展的“門道”。一方面,做好土地流轉,通過規模化經營,提高農業生産率;另一方面,利用好村級集體建設用地,開發鄉村旅遊、民俗民宿、創意辦公等項目,盤活鄉村資源,培育美麗鄉村的特色産業。

村委會對村民進行垃圾分類培訓,村民輪流負責村道的整潔。攝影 謝詩佳

  鄉村要振興,就必須提高農民的積極性,讓農民及時分享發展成果則是關鍵。據李士權介紹,自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區、鎮財政對農民的補貼和獎勵也不斷提高,2018年待涇村全村農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從2017年的23000多元提高到28000元左右。

  李士權自豪地告訴記者:“目前我們已經引進國葉浩能(公司),計劃投資3億元進行民宿項目的開發建設,參與民宿項目的農民每年將會有5-6萬元的租金收入。我們也引進了泰萊集團打造田園綜合體,村裏60歲以上的老人,在家閒不住的來打工,每天施肥、除草,每月能有三四千左右的收入。”據估計,2019年待涇村全村農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可突破3萬元。

  通過深化村企‘聯姻’,待涇村實現了企業與農村資源的優化配置,帶動一方經濟,改善一方生態環境的同時,更讓一方鄉親過上了更富足的生活。李士權説,“企業獲發展,村民得實惠,鄉村有新貌,待涇村走出了一條‘三贏’之路。”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