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我們攜手走過”——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特別報道

2019-09-19 08:39:31|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韓基韜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彭睿):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70年來,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核心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的基礎上,堅定地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站在一起,努力構建公平合理的國際新秩序,推進世界和平、和諧發展。在這一過程中,中國與非洲國家締結下牢固的友誼,雙方在新的歷史時期構建起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並致力於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推動中非關係向更高水準發展。中非關係的發展歷程也是中國與國際社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充分彰顯了中國外交政策理念的旺盛生命力。

1975年時任贊比亞外交部長的弗農·姆旺加與周恩來總理親切交談

  在新中國成立的初期,中國老一輩領導人大力支持非洲民族獨立和解放鬥爭,在自身尚不富裕的情況下真誠無私地援助非洲發展振興,非洲國家也為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及一切合法權益給予了大力幫助。其中,贊比亞就是眾多把中國“抬進”聯合國的非洲“老朋友”之一。1964年,肯尼斯·卡翁達領導贊比亞獲得獨立。3年後首訪中國,他的提議促成了當時中國援助非洲最大的項目——長達1860公里的坦讚鐵路的修建。

  贊比亞首任常駐聯合國代表、前外交部長弗農·姆旺加,1971年曾全力支持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鬥爭,並代表非洲國家發表了慶祝中國重返聯合國的演講。退休後,他仍致力於推動中讚關係的進一步發展,多次向贊比亞各界分享中國發展的經驗。“我和坦桑尼亞大使艾哈邁德·薩利姆都支持一系列恢復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重要決議。最終,1971年,我們成功地幫助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權利。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因為我們認為,聯合國是一個世界的組織,應當遵從廣泛性原則,不能將一個13億(時為8億)人口的大國排除在外。中國也是非洲國家反殖民主義、反種族隔離的重要盟友,我們希望建設一個更加現實穩定的世界。我是周恩來總理1975年住院期間見過的最後一批外國人之一,當時我作為贊比亞外交部長訪問中國。當他聽説我來了,就邀請我去探望他。我感到非常的榮幸,能夠攜手中國的發展。中國沒有忘記那些為支持中國恢複合法席位而努力奮鬥的非洲國家。1971年中國恢復聯合國席位後,我代表非洲國家對中國第一任駐聯合國大使黃華大使表示歡迎,歡迎中國代表團加入聯合國。我希望我能再次訪問中國,這將是我第20次訪問。”

  1976年7月14日,中國援建的坦讚鐵路全線正式通車,標誌著新中國最大對外援助項目的全面完成。用當年坦桑尼亞總統尼雷爾的話説,這條鐵路的建成“等於爆炸了一顆‘原子彈’”。這條鐵路全長1860公里,穿過大片未開墾的地區,很多甚至是人跡未至的區域。徐吉麟老先生今年90歲了,原任瀋陽鐵路局山海關機務段段長職務,曾經三次參加坦讚鐵路建設工作,前後六年多的時間,第一次赴坦讚鐵路是負責參與建設一個機務段並培訓當地工作人員。“因為我們修建這個坦讚鐵路的地點都是荒山野地,所以我們召集來(當地)朋友,他們把自己的家人也全帶來了,由於正式的房屋沒有建起來,朋友們都自己搭建了臨時的茅草房居住,原來這裡沒有生活區,吃水很困難,所以我們的生活車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拉水,我們的朋友們吃水也很困難,都是婦女身背孩子拿著塑膠桶到很遠的地方去取水,我們看在眼裏,也想辦法安排我們的水車去拉水供給我們的朋友們。我們的廚房裏面只配備了一名廚師和兩名炊事員,朋友們看見我們人員少,做飯很困難,他們就主動來幫助我們燒火、擇菜、打掃衛生,當缺少柴火的時候,朋友們就主動到原始森林裏面去尋找木材,因為不好運回來,都是朋友們就用腦袋頂著(運回來),這樣我們相處起來很默契,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當我們分別的時候,(對我們説)‘China,rafiki,kwa herini’就是‘再見、再見’,久久不能離去,目送我們很遠才漸漸散去。所以我也希望中國和非洲能夠永遠友好下去。”

坦桑尼亞國家圖書館退休老職工法瑞斯·姆戈納回憶背誦《毛主席語錄》

  這條被譽為“非洲自由之路”的鐵路聯結起中非之間的真摯友誼,是中非人民友好史上的不朽豐碑。時至今日,在坦桑尼亞火車站的候車廳還張貼著中、坦、讚三國時任領導人的照片。坦桑尼亞國家圖書館退休職工法瑞斯·姆戈納,回憶當年坦桑尼亞百姓熱火朝天學習毛澤東思想的場景,現場背誦起了讓他印象深刻的毛主席語錄。“坦中友好關係源遠流長,坦桑尼亞國父尼雷爾與中國的毛澤東主席帶領兩國人民翻身得解放,為兩國友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上世紀70年代修建的坦讚鐵路就是最好的見證。毛主席開創的中坦友好關係世代流傳,恩澤後世,福佑坦桑,促進了我們在經濟、基礎設施等領域的發展。中國在坦投資建造了許多工廠,開辦至今的‘中坦友誼紡織廠’堪稱其中的典範。尼雷爾總統和毛澤東主席情誼深厚,每當尼雷爾總統提及日益發展的坦中兩國友好關係,總會情不自禁地感謝毛主席為坦桑尼亞發展做出的不朽貢獻,因為中國朋友在上世紀70年代幫助我們修建了全長1800多公里的坦讚鐵路。毛澤東主席善於引經據典,為革命道路指明方向。例如:‘戰略上要藐視敵人,戰術上要重視敵人。’‘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革命就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我們共産黨人是革命者,但不是神仙。我們也吃五穀雜糧,也會犯錯誤,我們的高明之處就在於犯了錯誤就檢討,就立即改正。’‘政治是不流血的戰爭,戰爭是流血的政治。’”

  改革開放後,中國對非援助外交逐步從注重經濟援助到強調互利雙贏轉變。肯尼亞喬莫·肯雅塔農業技術大學新聞官員凱文斯·阿德赫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改革開放的過程是中國企業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過程,非洲是中國對外開放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華為、中國路橋等一大批中國企業在非洲日漸紮根,大家都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受益者。“我們從文獻中得到的中國形象和今天的中國是不一樣的。現今中國的基礎設施在1978年是不存在的。最引人注目的例子之一是深圳。以前那裏只是一個沒什麼基礎設施的小漁村而已,今天深圳擁有比華盛頓更多的摩天大樓。這只是告訴你開放政策是多麼驚人。這只是一個例子,還有很多其他例子。中國利用特殊經濟區模式吸引外國投資和外國技術進入中國。但之後,中國不斷學習直到它擁有了一支非常高技能和敬業的工作隊伍,成為了一種資源。”

  1978年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代,中國對非洲國家的援助、與非洲國家的合作更加務實,更加注重實效性和多元化,其中就包括了時間跨度長、經驗積累豐富的對非醫療援助實踐。84歲的蘇杏滿老人是河北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原婦科主任,1985年到1986年期間,作為醫療隊婦産科大夫遠赴當時的扎伊爾。1985年,在赤道省省會姆班達卡市“媽媽蒙博托”醫院裏的一幕幕場景令她難以忘懷。“我累了,我剛做完了手術,我説別叫我,讓我躺二十分鐘再説。我看三個月之後,咱們醫院裏也給送去了,手術室需要有的東西。當地人見我都叫‘China,China’的歡迎我。有人生了孩子,起了名字叫‘蘇’。因為它這兒生孩子,沒辦法(做手術),我就給她剖(腹産)了一個。我説我得跟你説好了,給你剖腹産。當時他們總統還接見我。我這人就這個,咱們是技術也有,膽子也比較大。”

肯尼亞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舉辦2019年元宵節慶祝活動

  中非在新世紀所呈現的雙贏、全面發展的新型戰略夥伴關係是中非傳統友誼的延續。借助於中非合作論壇這個中非間集體對話和磋商機制,中國創造性地推出了“中非聯合研究計劃”“中非青年大聯歡”“非洲人力資源開發基金”等新型交流項目和機構。

  今年開始在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擔任本土教師的肯尼亞小夥兒彼得·基孔尼奧認為,了解中國文化已經成為肯尼亞的新潮流,學好漢語意味著更多的優質工作機會。“我叫彼得,這是我的漢語名字。我已經學過漢語大概四年,我在內羅畢大學當老師,之前我是內羅畢大學的學生,然後到中國(進修)。現在我已經畢業啦,我是今年6月份左右畢業的,然後我就回到我們這邊當漢語老師。學習中文這方面,讓我找到了工作方面的可以做的。比如説,我可以當翻譯、當導遊,因為我們這邊最近有好多中國人到我們這邊旅遊。所以我帶他們到我們這邊的國家公園,比如説馬賽馬拉、安博塞利、桑布魯什麼的。另外一方面是,我們這邊的中國人挺多的,做修路啊、鐵路啊、做房地産……這方面也需要會説中文的人,所以我也會到那邊,然後可以幫他們做翻譯,跟當地人做一些交流和溝通。為了讓這個工作比較方便,因為中國人來到這邊可能有語言障礙,所以會漢語的人可以做這些工作。”

中國科學院中-非聯合研究中心專業實驗室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積極落實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八大行動”,支持非洲國家培養各類人才,構建中非技術轉移網絡,推動中非科技交流及創新創業合作,為提升非洲國家自主發展能力發揮積極作用。中國科學院中-非聯合研究中心非方主任羅伯特·基圖魯教授認為,中心的各項研究將有助於肯尼亞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採取相應措施,解決困擾百姓的水污染等問題。“這一設施目前由中國科學院中—非聯合研究中心和肯尼亞喬莫肯雅塔農業科技大學共同運行管理。設立中非中心的主要目的是促進肯尼亞及非洲其他國家研究人員同中方研究人員間的合作,進行産品開發和創新,從而幫助非洲國家和中國以及世界其他國家解決所面臨的難題。我們還有一個水資源管理實驗室,這是我們最重要的實驗室之一。考慮到不僅僅是非洲,目前全世界範圍內都面臨水資源安全問題,因此該實驗室的設立對於水資源的利用和保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70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的發展經驗對於廣大非洲國家來説,也有著很強的借鑒意義。肯尼亞駐華大使薩拉·塞雷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共産黨領導、團結全國人民進行了偉大的變革,在基礎設施建設、全面脫貧攻堅等方面,給包括肯尼亞在內的非洲發展中國家做出了很好的表率。“70年前,中國並沒有今天這樣四通八達的鐵路軌道系統,也沒有今天如此密布的航空網絡,所以肯尼亞十分敬佩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民生和生産製造等方面的能力,並期望借助兩國友好關係的東風,從中受益。肯尼亞可以從中國借鑒的另一個經驗就是,儘管各省地方政府都有相對的自主權和不同的戰略規劃去完成既定目標,但是他們在大方向上是同習近平主席和中央政府的政策保持高度一致的,這把整個中國都團結了起來。”

  非洲是“一帶一路”合作的自然和歷史延伸,40個非洲國家和非盟委員會加入了中非共建“一帶一路”大家庭,一大批鐵路、公路、橋梁、機場港口和工業園的項目在非洲落地生根,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中國駐非盟使團團長劉豫錫大使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2019年4月,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功在北京召開,開啟了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的新時代。中國駐非盟使團也于5月底在亞的斯亞貝巴和非盟委員會合作舉辦了中非“一帶一路”合作對話會,受到了非洲各界廣泛持續的關注。“‘一帶一路’合作是中非民心所向,為雙方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也為深化中非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注入了新的內涵和動力。下一階段,中方將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著眼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的目標,歡迎更多非洲國家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共享歷史機遇,共促務實合作。中方也願意和非方加強政策溝通和合作規劃,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和非盟2063年議程和非洲各國發展戰略緊密對接。順應非洲自貿區建設和區域互聯互通大勢,促進中非貿易和投資自由便利化,構建多元可持續的投融資體系。爭取在基礎設施、能源、農業、衛生、信息通訊等領域打造新的合作亮點,提升非洲自主發展能力。加強文化、教育、智庫和旅遊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搭建中非友好往來的橋梁,促進不同文明互學互鑒,人民相知相親,為共建‘一帶一路’,築牢民心基礎,並且提供智力支撐。”

  回顧歷史,放眼未來,中國將繼續堅守真誠友好、平等相待的初心,與非洲國家共同唱響多邊主義和經濟全球化主旋律,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為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譜寫新的篇章。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