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完善全球治理 中國是“思想家”更是“行動派”

2019-12-30 13:01:1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2019年底,國際社會發生的兩件事引發人們普遍憂慮。

  一是,由於美國阻撓,世界貿易組織上訴機構因法官人數不足而陷入癱瘓,多邊貿易體制遭受“最沉重打擊”。二是,在西班牙馬德里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雖然延長兩天會期,卻依然無果而終。兩者看似沒有關聯,實際上折射出一個共同的難題,即全球治理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近年來,受逆全球化、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等因素影響,國際社會在應對主要風險挑戰時,越發難以達成共識。究其原因,在於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不適應國際格局變化,不適應新興經濟體群體性崛起和話語權提升的要求,代表性和公平性出現不足,二戰後由西方主導打造的世界治理體系和規則日益與時代脫節。與此同時,個別西方國家為維護霸主地位,對新興國家採取打壓、遏制等措施,甚至拒絕承擔應有的國際責任,不斷“退群”,導致全球治理困境不斷加劇。

  近年來,中國從維護自身發展權益和國際社會共同利益角度出發,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機制變革,提出了一整套理念、構想和行動方案,目的是打造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體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比如,中國支持聯合國進行改革,推動其更好適應全球治理新要求;倡導世貿組織在公平公正基礎上實施必要改革,推動全球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保障發展中國家發展利益和政策空間;推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份額與治理改革,切實反映國際格局變化;倡議G20等主要多邊機構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完善全球經濟治理作出更大貢獻。

  特別是2019年以來,中方多次在重要國際場合圍繞完善全球治理提出一系列建議主張。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訪問法國期間,就破解全球“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提出一系列富有見地的論斷。在G20大阪峰會期間,習主席強調,要推動G20將發展置於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的優先位置,在包容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數字經濟、氣候、環境等問題上照顧發展中國家合理訴求。這既體現出中方對完善全球治理的深刻思考,也展現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責任擔當。正如英國學者馬丁·雅克所評價的,中國已成為新型全球治理模式的主要推動者。

  推進全球治理變革,中國歷來是“行動派”。從6年前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到發起創建亞投行等新型多邊金融機構;從提前3年兌現節能減排承諾,到推動主要多邊機構改革,中國用實實在在的努力,不斷為全球穩定發展注入正能量。以“一帶一路”建設為例,截至2019年10月底,中國已與137個國家和30個國際組織簽署了197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世界銀行2019年6月發佈報告稱,“一帶一路”倡議全面實施可使全球貿易增加6.2%,沿線經濟體貿易增加9.7%,全球收入增加2.9%。在全球增長陷入低迷之際,“一帶一路”無疑為提振國際貿易與投資發揮了重要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參與和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並不是要推倒重來、另起爐灶,而是與時俱進、創新完善。這一目標確保了中國主張能在最大程度上兼顧各方利益,因而贏得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和好評。

  以應對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危機為例,中方已聯合歐盟等40個成員提交關於上訴機構改革的提案,以最大程度凝聚共識,推動問題解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2019年11月訪華時表示,IMF願繼續實施有效改革,提升新興經濟體分量,同中方加強合作,幫助發展中國家實現更好發展。這一表態是對中國相關多邊機構改革倡議的積極回應。

  當前,國際社會面臨的發展挑戰不斷凸顯,破解全球治理困局刻不容緩。中方願與各方一道,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精神,既當“思想家”,更做“行動派”,繼續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為世界和平穩定提供制度保障,為國際社會創造更多利益福祉。(國際銳評評論員)

標簽:國際銳評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