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澳大利亞山火能否“燒醒”莫裏森們?

2020-01-09 17:15:0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2017年,彼時還是一名議員的澳大利亞總理莫裏森手裏舉著一個大炭塊向議會的同僚晃來晃去,用嘲諷的語氣説:“這是一塊炭,這是一塊炭。不用擔心,不用害怕。不會傷害你,不會傷害你。”他借此指責反對黨患上了“煤炭恐懼症”。然而今天,當莫裏森面對已持續四個月之久、四處蔓延的山火時,他恐怕再也説不出這樣的話。

  目前是澳大利亞一年一度的山火季。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山火災情尤其嚴重,造成的後果觸目驚心。當地時間9日上午,莫裏森説,山火已經造成27人死亡,2131處房屋被毀。據動物專家粗略估算,死於大火的動物約有5億隻。目前,澳大利亞大火面積超過1000多萬公頃土地,比韓國面積還大,澳南部與東部的山火災情仍在增加,並將於10日沿東部海岸蔓延,災情更加吃緊。

  4個多月了,澳大利亞山火為何久燒不滅?直接原因與全球氣候變暖有關。澳大利亞氣象局統計數據顯示,自1910年開始的一百多年來,澳大利亞平均地面氣溫已增加約1攝氏度。2019年的平均溫度和最高溫度都打破歷史記錄,其主要城市悉尼、墨爾本等的氣溫一度突破45℃。同時,澳大利亞全國平均降雨量只有277.63毫米,遠低於1902年314.46毫米的歷史記錄。高溫、少雨,再加上常年乾旱,讓一年一度的山火失控般蔓延。

  天災背後,也有人為因素。澳大利亞是全球人均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之一,作為發達國家,它本應承擔更多的減排任務,但實際上一直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態度消極。

  譬如,澳大利亞一度是除了美國之外、唯一一個拒絕簽訂《京都議定書》的工業化國家。後來,澳大利亞雖然簽署了致力於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但隨著美國宣佈退出該協定,澳大利亞也與《巴黎協定》漸行漸遠。據《金融時報》近日報道,澳大利亞還破壞了上個月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5次締約方大會(COP25)。文章説,大會因各方未能就全球碳交易體系達成一致而破裂,這“主要歸咎於澳大利亞和美國的反對。”

  除此之外,澳大利亞政府還面臨著國內既得利益團體的壓力。澳大利亞煤炭出口約佔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煤炭行業是政府重要收入來源,煤炭産業遊説力量強大。因此,澳政府尤其是自由黨政府一直拒絕壓縮煤炭産業。

  事實上,面對此次火災,澳大利亞政府反應之遲鈍、救援之遲緩、效率之低下,廣受批評。2019年12月,就在很多澳大利亞人為不斷蔓延的山火擔憂、向政府尋求更有力幫助之際,總理莫裏森卻“失蹤了”。澳政府稱,總理在度假,卻拒絕透露莫裏森到夏威夷度假的消息,惹得輿論一片譁然,以至於莫裏森回國後到一個小鎮安慰居民時遭到拒絕,幾乎被轟了出來。

  面臨仍在蔓延的山火,澳大利亞前外長畢曉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説,澳在國家層面沒有一個統一的應對氣候變化的能源政策。她説,如果像澳大利亞這樣的國家都不能起到表率作用,就很難在該領域指責其他國家。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2018年一份特別報告,按照當前的升溫速度,2030年至2052年間,全球升溫可能達到1.5攝氏度,升溫2攝氏度的情況或會提前到來。堅持公平原則、“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能力原則落實《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巴黎協定》,特別是發達國家承擔率先減排義務,是當前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有效途徑。

  澳大利亞觸目驚心的山火,能否“燒醒”當地政府、讓莫裏森們真正認識到大力減排的重要性?並不樂觀。目前,莫裏森在壓力之下雖然勉強承認山火與大氣變化有關聯,卻拒絕在氣候變化上採取有效行動,這深刻凸顯了某些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利己主義與治理困境。

  根據經驗,澳大利亞山火季要到4月份才會結束。也就是説,山火可能還要繼續燃燒3個月之久,可憐那些動物們,何以逃過這一天災人禍!(國際銳評評論員)

標簽:國際銳評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