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荔枝網評:對中國經濟信心不減源於三個“看好”

2020-04-26 19:05:34|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楊玉國

  中國國家統計局日前發佈今年一季度經濟數據,受新冠疫情影響,中國主要經濟指標出現下滑。但國際觀察人士對中國經濟信心不減,認為隨著復工復産有序推進和多項政策出臺實施,中國經濟有望穩步回到正常增長軌道。國際觀察人士對中國經濟信心不減,主要源於中國經濟既有基本面作為定盤星,又有各種積極因素疊加助力,疫情的影響終將只是階段性、暫時性的,不會改變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

  看好內需潛力。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中國經濟的最大優勢和充足底氣,依然來自於內需市場。辦好自己的事,做大做強國內市場,是經濟平穩運行和高品質發展的前提條件。當前,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全球生産和需求遭受全面衝擊,我國發展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在此情形下,充分挖掘國內市場潛力,把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充分激發出來,打造更加活躍、更加強大的國內市場,能夠為我國經濟發展拓展更大空間,同時為世界經濟穩定提供有力支撐。揆諸當下,我國消費市場規模大、潛力足、韌性強的基本特點沒有改變,消費市場長期穩定增長和加快轉型升級的發展態勢沒有改變。一季度,中國網上會議、線上交易、在線教育等促進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2%;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5.9%。隨著復工復産和社會秩序的加快恢復,線上線下融合發力,必將加快釋放消費市場潛力,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為經濟發展聚勢蓄能。《日經商務在線》網站刊文表示,中國經濟結構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如今國內消費成為拉動中國經濟的主角,這也是經濟復蘇的積極因素。

  看好應對能力。宏觀經濟政策是影響經濟運行的重要變數。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同時,境外疫情呈加速擴散蔓延態勢,世界經濟貿易增長受到嚴重衝擊,我國疫情輸入壓力持續加大,經濟發展特別是産業鏈恢復面臨新的挑戰,需要宏觀政策精準、協同發力。優先保障疫情防控經費需求,給予受疫情影響較大行業稅費優惠政策,出臺普惠性降費政策,加大援企穩崗力度;設立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增加再貸款再貼現專用額度5000億元……充分發揮政策效應,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為對衝疫情影響、穩定經濟運行提供更多支撐。英國國家經濟社會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毛旭新説,近來中國經濟數據釋放的積極信號與中國採取一系列措施促進經濟發展密切相關,預計未來中國政府將出臺更多貨幣和財政政策,助力中國經濟穩步回升。

  看好實體經濟。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根基所在。穩住經濟基本盤、落實“六保”任務,實體經濟的穩定發展是關鍵。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繫。數據顯示,3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比上月回升16.3個百分點。以新産業、新産品、新商業模式為代表的新動能逆勢增長,一些高技術含量産品的産量不降反增。一季度,自動售貨機售票機、電子元件、積體電路、城市軌道車輛、太陽能電池産量分別增長35.3%、16.2%、16.0%、13.1%和3.4%。3月份,高技術製造業産量同比增長8.9%,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9.9%,工業機器人和發電機組産量分別增長12.9%和20.0%。此外,3月份,中國全社會用電量環比提高了3.6個百分點,4月份以來這一回升態勢延續。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迪日前撰文説,中國的用電量正在恢復,這是中國製造業復蘇的“有力證據”。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中國經濟資源潛力巨大、內生動力充足、發展活力強勁,具有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大勢。我們要上下同心、奮發有為,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把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推動中國經濟乘風破浪、行穩致遠。(羅建華)

  來源:荔枝新聞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