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從“系統性深層次變革”中讀懂“雙循環”定位
2020-09-02 16:45:59來源:海外網編輯:趙檸

從“系統性深層次變革”中讀懂“雙循環”定位

工人在汽車企業裝配車間內作業。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作出的戰略決策,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9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上強調。“戰略決策”“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充分説明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未來一個時期尤其是“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軸”,將對中國乃至世界經濟産生深遠影響。

  中國經濟到了必須轉型的時候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積極參與國際産業鏈供應鏈分工,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以要素低成本、出口導向型戰略實現了連續幾十年的經濟高速發展。然而,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基礎條件的改善和國際環境的改變,過去發展模式的問題和弊病日益凸顯。加速轉變發展模式早已是大勢所趨。

  “過去那種‘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發展模式不具有可持續性。”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外貿所教授竺彩華在日前海外網舉行的“‘雙循環’下的中國經濟”金臺沙龍上表示。竺彩華認為,對出口的過高依存度主要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是中國與相關國家的貿易失衡問題;二是抗風險性不強,特定國家對中國形成了不對稱優勢。竺彩華舉例説,美國經濟對出口的依存度大約是12%,日本大約是14%,中國2019年大約是17%,中國經濟對出口的依存度有下降空間,“國內經濟轉型提了很多年,現在到了必須轉變的時候”。

  從世界範圍看,一個經濟強國通常是內循環的經濟佔GDP的80%以上,外循環的經濟佔20%以內。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盧進勇指出,國際經濟學界主流觀點認為,一個大國經濟依靠內需驅動才能獲得穩定長遠發展。中國作為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經濟發展必須主要依靠國內市場。把擴大內需作為戰略基點,壯大國內大循環既可以減輕對外依存度,又可以借助國內市場推動産業優化、促進科技創新,有力增強中國經濟發展的自主性。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看來,中國經濟存在著發展不均衡、居民收入不夠高等導致的國內需求長期不足問題,疫情衝擊再次凸顯解決這一問題的緊迫性。“以擴大內需定位為戰略基點,真正把中國超大規模國內市場的消費潛力釋放出來,不僅可為中國經濟發展增加新動能,也將助力世界經濟儘快擺脫困境。”

  “雙循環”是對內更深層次改革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 改革思維和改革辦法依然是破解“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面臨新問題的關鍵一招。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上,中西部高等教育、民辦義務教育、醫療、生活垃圾分類、農村等事關民生的“難點”“痛點”,都成為佈局改革的關鍵落子點。

  竺彩華認為,中國正在改變過去以開放倒逼改革的做法,轉而更多從內部主動謀求深化改革,如通過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鄉村振興等戰略,從根本上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基本矛盾,讓絕大多數人都富裕起來過上好日子。

  當前中國面臨著嚴峻複雜的外部環境,為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必須儘快解決需求不足這一突出矛盾。張立群認為,當前中國國內城鎮化發展不平衡,中小城市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保等方面的短板較多,這制約了整體投資的增長。抓緊補齊這方面的短板,可以有效提振投資、擴大消費,實現擴大內需的預期目標。

  在盧進勇看來,構建“雙循環”經濟新格局需要一系列政策舉措的安排部署,尤其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方面,中央將會加大政策力度,讓老百姓收穫更多滿足感。“讓老百姓有錢花、敢花錢,將是中國未來的一項重點工作。”

  “雙循環”是對外更高水準開放

  中國經濟“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受到海內外廣泛關注,值得注意的是,有人將其曲解為中國將“閉關鎖國”,重回“自給自足”經濟道路上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進一步廓清了這樣的錯誤觀點,“當前,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我們決不能被逆風和回頭浪所阻,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國內大循環’絕不是‘閉關鎖國’,而是基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更高水準開放。”竺彩華認為,“國內大循環”的兩頭分別連接著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給。中國一方面要努力提升國內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另一方面也需要更高水準的開放和國際循環來補充國內供給體系的不足。當前中國進口規模已經跨進2萬億美元“門檻”,除了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望塵莫及。中國更高水準的開放不僅意味著以貿易投資為核心的市場開放,更意味著向全球知識、技術和人才的開放,全球更多企業將參與分享中國發展紅利。

  “中國經濟和企業已經歷史性嵌入全球化進程中,堅持開放是必然選擇。”在盧進勇看來,中國開放的大門始終不會關閉,中國企業不會放棄國際化的道路。一方面,對外開放有利於中國實現資源要素合理配置;另一方面,中國企業要想做大做強,必須在國際市場中磨礪成長。(孟慶川)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