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吉林梨樹:現代農業賦予黑土地新生命
2020-09-17 11:27:5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新聞客戶端編輯:趙檸

  吉林省梨樹縣地處我國著名的“黑土帶”之一的松遼平原腹地,是全國糧食生産五強縣之一。今年7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考察時指出,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

  近年來當地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探索黑土地保護的“梨樹模式”,讓黑土地重新煥發出生機,也讓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感受到了現代農業帶來的巨大變化。

  記者來到梨樹縣這片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産基地時,遠近聞名的産糧大戶張文鏑正通過無人機給他的玉米地施肥。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吉林梨樹:現代農業賦予黑土地新生命

  梨樹縣宏旺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張文鏑:它這個效率非常高,一台飛機一天能飛40到50坰(公頃)地。我這400多坰(公頃)地,兩天基本上就完事了。

  過去要十天半月幹的活兒,現在用無人機兩天就搞定,這大大提高了老張的生産效率。如何監測蟲害呢?老張又帶記者看了一個剛剛在田地裏安裝的“神器”。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吉林梨樹:現代農業賦予黑土地新生命

  梨樹縣宏旺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張文鏑:這是一個氣象哨,它能監控飛蛾的數量,預測一下蟲害。可以測風速。可以測土壤的濕度,還可以測降雨量,直接就是通過大數據就傳走了。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吉林梨樹:現代農業賦予黑土地新生命

  大數據實時傳輸到了設在梨樹縣的中國農業大學黑土地保護監測指揮中心。在指揮中心的大屏上,全縣50個點的玉米生長監測情況一目了然。 

  中國農業大學國家黑土地現代農業研究院 王冬野:把滑鼠放到上面的時候,它會顯示出來這個村它目前的土壤狀況是什麼樣,我們需要的做法,比如説怎麼施肥。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吉林梨樹:現代農業賦予黑土地新生命

  這些大數據在後臺隨時為當地農民出謀劃策。老張告訴記者,現在種地可離不開科學指導。今年雖然乾旱了一個月,但由於他的玉米地全部採用縣裏近年來推廣的秸稈覆蓋種植模式,保墑保水效果突出,産量並沒有降低。

  今年7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梨樹縣考察時指出:一定要採取有效措施,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你們探索實施玉米秸稈還田覆蓋,不僅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還能起到防風蝕水蝕和保墑等作用,這種模式值得總結和推廣。

  梨樹縣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站長 王貴滿:就秸稈覆蓋要把秸稈蓋在地表上,這是一個基本的原理。在基本原理的條件下,怎麼去覆蓋?覆蓋多少?根據不同的區域再進行相應的調整。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吉林梨樹:現代農業賦予黑土地新生命

  作為全國産糧大縣,梨樹縣的黑土地長期“透支”,黑土層變薄,土壤有機質下降,保護黑土地迫在眉睫。從2007年開始,中科院瀋陽生態應用研究所聯合梨樹縣農業部門,研發保護黑土地的新耕種方式。過去農民在種地之前,都要把地上的雜草、秸稈清理乾淨,新技術卻是將秸稈覆蓋在土地上,這樣反其道而行之的耕種方式,起初當地農民並不買賬。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吉林梨樹:現代農業賦予黑土地新生命

  梨樹縣宏旺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張文鏑:那是不可思議,這地能種上了嗎?(地裏)全是苞米稈,這不是禍害人嗎,這是不可能的事啊,這能種出苗來? 

  然而,等到出苗時,卻讓老張大吃一驚。出苗不但整齊,並且因為秸稈腐爛後讓土質更加鬆軟,土壤的有機物含量更加豐富,出苗率還高,這一下就讓老張成了新技術的粉絲。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吉林梨樹:現代農業賦予黑土地新生命

  如今,老張420公頃玉米地全部採用這種模式耕種,每公頃産量從原來不到20000斤增加到了25000多斤。現在,這樣的耕種方式,在梨樹縣全縣的推廣面積達到了200萬畝,百萬畝基地今年預計玉米産量為15億斤,帶動全縣農民收益增加2500多萬元。 

  梨樹縣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站長 王貴滿:我們現在要按照總書記的要求,認真總結梨樹模式,結合不同的區域,探索不同的實現方式和方法,使之發揮我們這項技術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讓農民過上好日子。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吉林梨樹:現代農業賦予黑土地新生命

  “梨樹模式”帶來的增産,讓越來越多的農戶放心地把地交給合作社用新技術耕種,現在梨樹縣擁有農民專業合作社近4000個。劉淑梅加入合作社後,每年連分紅帶補貼能收入10000塊錢,自己則騰出手來種了兩個蔬菜大棚,還能有60000元收入。 

  梨樹縣盧偉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 劉淑梅:你把(種地)的時間騰出來了,自己還能另得一部分錢,出去打工,自己再種點菜,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收入。心情老好了,可瀟灑那種感覺,像是一天比一天幸福的感覺。

  (總臺央視記者 翟壯 徐珊 張永富)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