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品質發展】反哺母親河:從索取者到保護者 長江南通段生態修復之路
2020-11-18 19:01:38來源:未來網編輯:楊玉國

  未來網江蘇11月17日電(記者 淩萌)“小的時候,就和小夥伴在長江邊摸魚、摸蝦。那時,長江裏的魚蝦非常多,還有很多捕魚的人。”憶起從前的日子,55歲的沈菊華像是打開了話匣子,有説不完的話。

  身為江蘇省南通市市民的沈菊華,自小便在長江邊長大,見證了萬里長江南通段的發展變遷。用她的話來説,長江的變化是翻天覆地的,位於南通市的五山濱江片區就是長江近幾年發展的一個縮影。

  記者此次隨“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品質發展”網絡主題活動,走進南通濱江風光帶,探索這座濱江城市的生態修復之路。

  從城市“後巷”到“綠核”

  滾滾長江,在南通段交匯,奔流入海。漫步于五山森林公園,小道迂迴,樹木蔥蘢,鳥鳴聲啼。很難想像,這裡曾是環境臟亂差的集中區域。

  南通市狼山旅遊度假區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邵文建告訴記者,曾幾何時,江邊雜亂無章地分佈著破舊的散貨碼頭、廢棄的工廠廠房,“小雜船”隨意停泊,江邊又臟又亂,周圍居民苦不堪言。

  “這片區域原本是小洋港雜,長江沿岸捕魚的漁民在這裡聚集,漁船數量多達200多條。”邵文建指著不遠處告訴記者,沿岸捕魚的漁民以船為家,生活用水直排長江,嚴重破壞了濱江的生態環境。

  上午八時,公園裏就擠滿了人。這不,68歲的陳雲和老伴顧徳林一早便騎電瓶車,耗費40分鐘的路程,來到公園內“打卡”。

  在兩位老人的眼裏,即便路程再遠,來這裡看看也是值得的,五山如今的變化讓他們欣喜。“以前,這裡的環境污染非常嚴重,白色垃圾成堆,現在環境變好了,來玩的人越來越多了。”顧德林説,如今的五山,已變為綠水青山。

  “以前,長江沿岸有很多工廠,給生態環境、居民的生活都造成了影響。現在,這些污染的工廠都遷走了,濱江的環境煥然一新,經常會帶孫子孫女來這裡玩。”沈菊華正帶著三胞胎“哆唻咪”在公園裏賞景。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品質發展】反哺母親河:從索取者到保護者 長江南通段生態修復之路

  站在五山森林公園的棧道上遠眺,一艘艘輪渡在江面上緩緩行駛。(未來網記者淩萌 攝)

  沈菊華告訴記者,她原本住的房子拆遷了,政府讓她搬進了更好的安置房,還給了一些補償。提到濱江周邊的變化,沈菊華是樂開了花。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品質發展】反哺母親河:從索取者到保護者 長江南通段生態修復之路

  南通濱江景觀帶“生態花海”航拍圖。(南通日報許從軍 攝)

  邵文建介紹稱,2016年12月,南通開始推進五山及沿江地區的生態修復保護。2017年以來,先後啟動市區沿江段企業、排污口、“小雜船”等整治行動。同時,採取堅決關停嚴重影響環境的污染企業等措施。

  據悉,五山及沿江地區共拆遷“散亂污”企業203家,清理整治“小雜船”162條(戶),退出港口貨運功能、騰出修復岸線5.5公里。

  如今的五山及沿江地區,實現了從“臨江”到“濱江”,從城市“後巷”到城市“綠核”的歷史性蛻變,森林覆蓋率達到80%以上。

  “五山的修復豐富了我們老年人的生活,現在一有空我就會過來散步。我們這一代人,見證了這樣巨大的變化,感到很幸福。”提及家鄉的變化,74歲的狼山鎮街道居民劉桂林獲得感滿滿。

  昔日“捕撈者”變身長江“守護人”

  上午十時,南通市五接鎮開沙島大李港港口,江風徐徐,陽光普照。史洪偉、陸寶華、沈堅堅三名護魚隊員正駕駛著護漁船巡查著江面。如今,他們從事這份工作已七個月有餘。

  開沙島是長江溯江而上江蘇段的第一島,島上葦蕩密布,水域豐富,是難得的“好水口”。曾經,這裡有111條漁船聚集,佔全市漁船數量的六成之多。

  史洪偉便是這島上的“捕魚能手”。“我是一個捕了28年魚的老漁民,原來這片水域一網兜下去滿滿都是魚,最多的時候僅刀魚就能捕到上百斤。”史洪偉自豪的説道。

  然而,隨著生態環境的破壞,史洪偉和漁民們可捕的魚越來越少。“2000年以後,長江裏的魚就少得多了。2010年後,刀魚就更少的可憐了。”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品質發展】反哺母親河:從索取者到保護者 長江南通段生態修復之路

  史洪偉和他的漁隊每天都會在這片江域裏巡查。(未來網記者淩萌 攝)

  眼見著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長江就要無魚可捕,2020年1月1日,南通市頒布的一則“長江大保護”政策,對長江水域全面禁止生産性捕撈。這位老漁民毫不猶豫“棄漁上岸”,還成為護漁隊的隊長。

  “長江漁業資源急劇減少,我們都有切身感受。”史洪偉的目光中透著堅韌和希望,“是長江養育了我,我有責任保護好這片水域。”

  史洪偉的護漁隊還有陸保華、沈尖尖兩名隊員。從“捕魚人”變身“護魚人”,他們每天巡視江面至少兩次,緊盯江面動態,從九圩港巡查至碾坨港,岸線範圍大約為35公里。

  “在我們日常巡視的工作中,基本沒有偷捕的現象發生了。”史洪偉説道,在他“洗腳上岸”後,政府核算其漁船和捕魚工具價值,給予19萬多的補償。此外,還針對退捕漁民展開養老護理員、西式面點師、中式面點師等就業技能培訓和一次退捕漁民創業意識培訓。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品質發展】反哺母親河:從索取者到保護者 長江南通段生態修復之路

  長江裏的魚兒多了起來,時而躍出江面。(卑新建 攝)

  “現在我們的生活水準、護魚工作環境都比以往提高了不少,臟亂差的環境再也看不到了。”史洪偉欣喜的説道,長江周邊的野生動物也多了起來,這在以往是看不到的。

  據了解,南通市政府在對通州市五接鎮禁捕退捕工作中,共回收拆解漁船111艘、回收網具42.1噸,清理雜船11艘,退捕安置漁民156人。

  中午時分,陽光映照著波光粼粼的江面,曾經熱鬧的大李港港口只剩下這條護漁船停靠在岸邊。

  “如今,我們從索取者變成守護人,心情格外激動,也特別自豪。”史洪偉説道,未來,希望後輩們能夠繼續完成守護母親河的使命,魚兒能夠一直躍動於江面之上。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