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科技創新開啟國家發展新征程
2021-01-07 16:09:56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編輯:胡君顏

  作者:丁任重 徐志向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對於我國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順利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打下堅實基礎,具有重要意義。這就要求,要把科技創新作為我國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努力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率。

  堅持創新的發展脈絡

  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同志就提出了“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的自主創新發展路線。鄧小平同志在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四個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江澤民同志則在1995年首次正式提出了“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進一步指出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新時代伊始,習近平總書記更加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近年來,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不斷推進,以美國、英國、日本、德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分別實行了“先進製造業國家戰略計劃”“工業2050戰略”“科技工業聯盟”、《2020高技術戰略》等發展規劃,紛紛試圖在新一輪戰略性創新資源的爭奪中獨佔鰲頭。從我國面臨的發展環境來看,一方面,國際形勢日趨複雜,逆全球化思潮涌動,貿易保護主義不斷加強。另一方面,我國已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但創新能力卻並不適應高品質發展的要求,而且還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阿喀琉斯之踵”。因此,基於新一輪科技革命與我國新時代階段定位的歷史交匯,我國必須牢牢把握這次重大機遇,以現有的堅實物質基礎和豐碩創新成果為依託,堅定不移地大力推進科技創新。

  堅持科技創新的四個面向

  一是科技創新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首先要看清世界科技發展大勢。長期以來,“引進—落後—再引進”的創新模式致使我國一直處於技術附庸的窘境,亦步亦趨、受制於人的創新特徵嚴重阻礙了我國關鍵核心領域技術水準的提升。為此,我國應在緊跟世界科技發展方向的基礎上,發揮自身優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特別是在與西方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的核心技術領域,要研究實施“非對稱”性趕超措施,爭取實現前沿突破,搶佔國際核心技術制高點。另外,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並不意味著可以忽視國際優質資源和先進經驗,應始終堅持國內自主創新、國際協同創新的發展模式,有選擇、有重點地參與國際創新交流與合作。

  二是科技創新要面向經濟主戰場。創新是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要著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緊密結合。當前,雖然我國科技進步貢獻率已達60%左右,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科技進步貢獻率早已超過了70%的現實。如果創新成果不能快速有效地應用於推動經濟增長,不能充分發揮引領經濟增長的動力作用,就將妨礙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進而影響發展的速度、效能與可持續性。特別是像中國這种經濟體量龐大的國家,如果不能正確處理好創新和增長之間的關係,就很難實現“兩個翻番”的發展目標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因此,要將努力打通科技和經濟轉移轉化的通道作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主攻方向。

  三是科技創新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就是要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以國家需要為指引,推進科技創新與社會發展、經濟增長、改善民生緊密結合,在基礎技術、通用技術、非對稱技術、顛覆性技術等核心技術領域實現超前部署、集中攻關,強化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納米技術、量子計算機等前沿領域創新發展,推動大數據、雲計算、智慧城市建設。同時,要發揮基礎研究的原動力作用,增加基礎研究的經費和人員投入,加強原始性專業基礎理論的研究和突破,實現從“閉門造車”向更加注重實踐性轉變,不斷將現實問題理論化,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

  四是科技創新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新理念。一方面,要以滿足人民需求為導向,遵循“創新推動發展,發展造福人民”的原則,不斷滿足人民的物質精神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快構建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目前,我國正處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口期,傳統的粗放型增長模式所造成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生態惡化等問題不斷凸顯,這就對綠色科技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今後,應著重在水資源安全、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等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加強科技攻關。

  推進科技創新的戰略舉措

  首先,要加快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人才是創新的根基,是創新的核心要素。雖然我國科技發展事業從業人員不斷增加,但人才流失、結構畸形,尤其是創新型人才結構性不足的問題依然突出。要想改善困局則應從五個方面著手:一是完善人才培養機制,既要注重培養青少年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同時還要培養科技從業人員的責任感、使命感。二是改進人才評價體系,儘快破除傳統唯學歷、唯論文、唯職稱、唯獎項的“四唯”評價方式,加快人才評價機制改革。三是創新人才流動機制,打破阻礙人才自由有序流動的制度藩籬,提高人才對外開放水準。四是健全人才激勵機制,既要實行多元化分配激勵機制,鼓勵人才入股、技術入股,提高創新動力,也要重視成功、包容失敗,增強創新勇氣、信心和毅力。五是明確人才引進機制,努力用好國內外優秀人才,貫徹落實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

  其次,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一是要更好發揮政府的保障、激勵、服務作用。政府應堅持以激發市場創新活力為導向,一方面,簡化創新項目審批程式,對於關乎國家前途命運的關鍵創新項目可以給予差別化的特批支持。另一方面,減輕企業負擔,加快推進産權制度、專利制度、融資制度改革。二是要充分重視企業的主體地位和科研院所的原創能力。企業作為市場信號的直接接收者,能夠敏銳察覺市場變動,具有強烈的創新需求,應充分發揮企業在前沿技術領域和核心技術領域的創新引領作用。同時,要重視科研院所研究的基礎性和原創性,加快科研院所改革,擴大科研自主權。三是要集聚創新優勢。可以通過組建“互聯網+”聯盟、高端晶片聯盟等創新聯合體,加強企業在戰略、技術、標準、市場之間的溝通協作,協同創新攻關。

  最後,要大幅提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效。從“科學”到“技術”、從“技術”到“實踐”的快速有效轉化是體現一個國家創新實力的重點所在,而我國長期存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不力、不順、不暢的問題。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尚不足30%,與發達國家60%—70%的水準還存在較大差距。因此,一是要儘快制定並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法,努力構建創新成果的市場評價機制,打破阻礙創新價值實現的體制機制藩籬。二是要堅持産業化導向,大力推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以提高技術含量、延長産業價值鏈、增加附加值為重點,大力發展以海洋高新技術、航空航天技術、關鍵高端材料、高端醫療裝備、高端裝備製造業等為代表的一系列戰略性新興高端産業。三是要緊緊抓牢利用互聯網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機遇,向綠色化、智慧化、柔性化、網絡化的製造業發展方向邁進,逐步實現“製造業+服務業+高科技”的融合發展模式。

  (作者單位: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