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中國造——“十三五”時期科技創新引領中國“智”造不斷上新
2021-02-26 11:05:2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魏鬱、劉暢)“十三五”時期,中國製造強國建設取得顯著成就,一大批具有較高技術含量的重大技術裝備實現突破發展,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實現創新和突破、工業互聯網等新興産業蓬勃發展。中外人士認為,科技創新正引領中國製造業不斷升級發展。

  日前,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成功並網發電並投入商業運行,核心零部件全部實現國産製造。中核集團華龍一號工程調試總指揮趙皓介紹説,福清核電5號機組技術指標達到了國際先進水準,“其設計壽命為60年,反應堆採用177組燃料堆型設計,週期為18個月,電廠可利用率高達90%,同時創新性採用了能動加非能動相結合的安全系統、雙層安全殼等技術,安全性能滿足國際最高安全標準。”

  “十三五”期間,中國一大批具有較高技術含量的重大技術裝備實現突破發展。除了“華龍一號”福建福清核電5號機組,還有目前世界上在建規模最大、單機容量最大的水電站白鶴灘水電站,設備製造全部實現國産化;中國首臺套120萬噸/年乙烯裝置一次試車成功,其關鍵設備全部由國內企業製造。在國家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的拉動下,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關鍵零部件也實現了技術和規模應用的重大突破,部分核心零部件“卡脖子”問題有所緩解,讓産業發展更有底氣。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陳斌介紹説:“工程機械、大型鍛壓機械用高壓、數字液壓元件和系統,農業機械用靜液壓驅動系統等一批高端液壓産品研發、生産取得重大突破。高端核級密封件系列産品實現了世界上最低的泄漏率和最高的安全水準。以超重型數控機床、大型壓力機等為代表的創新成果逐步進入重要用戶行業,航空航天、電力、汽車、船舶製造等領域的裝備供給能力提升明顯。”

  中國“智”造不斷升級,背後是科技實力的有效支撐。過去五年,中國研發經費支出從1.42萬億元增長到2.21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從2.06%增長到2.23%,科技進步貢獻率從55.3%提升到59.5%,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升至第14位。“十三五”期間,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實現創新和突破:復興號高鐵投入運營、C919首飛成功、悟空、墨子等系列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發射,量子計算機研製成功,嫦娥四號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登陸月球背面……   

  2020年,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從雙星定位到啟動設計、從試驗驗證到區域組網,再到覆蓋全球,中國始終堅持自主建設、發展和運行北斗系統。目前,北斗系統已經在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得到實際應用。據泰國媒體報道,2011年泰國洪災中,防災部門就利用北斗系統監測災情;在巴基斯坦,高精度北斗衛星導航網絡2014年開始覆蓋巴基斯坦第一大城市卡拉奇及其周邊地區。巴基斯坦科技時報主編賽義德·帕拉斯·阿裏介紹説:“和其它主要導航系統相比,北斗系統精度更高。巴基斯坦北斗的應用最早是用於卡拉奇市的土地測量管理。第二就是農業領域的應用,也就是精準農作。北斗系統能夠提供更精確的數據,比實地人工測量效率高很多。”

  科技創新為新産品、新産業發展注入了新動能。“十三五”期間,中國互聯網、大數據、5G、人工智能等技術日新月異,帶動新能源汽車領域等新興産業高速發展。數據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産銷量連續5年位居全球第一,電池、電機、電控3大核心技術基本實現自主研發,動力電池技術水準全球領先。位於福建的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每天生産的電池可以為1500輛電動汽車提供“動力心臟”,已經成為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動力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工作人員遊麗珊介紹説,該公司生産的新能源電池不僅技術領先,還實現了綠色環保,“循環經濟電池包質保8到10年,之後會對它進行回收。內部關鍵的原材料就是有價金屬,在提煉出來之後應用到原材料的生産,它目前整體的回收率能夠達到98%以上。”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從技術跟隨者到技術提供者,中國正在不斷升級"智"造水準,全面提升産業技術水準和國際競爭力。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