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關注糧食安全:新修訂的《糧食流通管理條例》4月15日起施行
2021-04-08 22:09:3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新聞客戶端編輯:楊玉國

  今天(8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司法部、財政部等部門相關負責人就新修訂《糧食流通管理條例》進行了詳細解讀。

  新修訂的《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將從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最大的亮點就是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進一步保護種糧農民利益,調動糧食生産積極性。《條例》明確將保護糧食生産者積極性作為立法目的之一,規定了一系列保護農民利益的措施。為保障市場供應、保護種糧農民利益,必要時可採取政策性購銷措施,今年國家繼續對小麥和稻穀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收購糧食應當執行國家糧食品質標準,按質論價,不得損害農民和其他糧食生産者的利益;收購糧食應當及時向售糧者支付售糧款,不得拖欠、不得接受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的委託代扣、代繳任何稅、費和其他款項;對侵害種糧農民利益的行為,設立了嚴格的法律責任。

關注糧食安全:新修訂的《糧食流通管理條例》4月15日起施行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局長黃煒指出,《條例》的這些規定充分體現了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和以人為本、立法為民的法治理念,有利於進一步保護種糧農民合法權益、調動糧食生産積極性、促進糧食生産、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關注糧食安全:新修訂的《糧食流通管理條例》4月15日起施行

  對於《條例》修訂的立法思路,司法部立法四局黃祎局長説,在修改過程中間,我們重點把握了這麼幾點:一是要完善全鏈條的監管,要確保糧食流通各個環節的有序銜接、平穩運行。二是運用好兩種手段,一個是市場手段,一個是政府調控手段,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三是壓實兩方面的責任,一個是政府的監管責任,再一個是糧食經營主體的責任,形成監管部門和市場主體權責明晰、各負其責的局面。

關注糧食安全:新修訂的《糧食流通管理條例》4月15日起施行

  四大新變化 首次明確糧食安全黨政同責

  從新修訂的《糧食流通管理條例》的內容上看,有四大新變化,即管理體制、管制方式、監管內容和責任追究這四方面,都有了新的表述。尤其是在管理體制方面,第一次在行政法規中明確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應當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完善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承擔保障本行政區域糧食安全的主體責任。

  《條例》要求,嚴格政策性糧食管理,嚴禁虛報收儲數量、以次充好、虛假輪換,嚴禁挪用、剋扣財政補貼和信貸資金。要求強化糧食收購、儲存等環節品質安全監管,規定農藥殘留、重金屬超標等糧食不得作為食用用途銷售。

  《條例》規定,對違反《條例》規定且情節嚴重的行為,企業相關責任人處以其上一年度從企業取得收入的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嚴格糧食品質安全違法行為處罰,對違反食用用途糧食銷售出庫禁止性規定的行為,沒收違法所得,最高可處貨值金額1倍以上,5倍以下罰款。

  針對這些變化,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説,把好糧食入口安全關非常重要。《條例》為消費者糧食品質安全加了一把安全鎖,體現了保護人民健康為出發點的觀念,更加強化了糧食流通領域的規範和監管,如果存在違規行為,就要承擔法律責任,這更加突出了法律約束力。

  國家發改委經貿司副司長寇明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糧食是事關國運民生,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我國的糧食安全形勢很好,中國糧食是安全的,老百姓的飯碗是有保障的。這裡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生産強、二是供應足、三是管理嚴。

關注糧食安全:新修訂的《糧食流通管理條例》4月15日起施行

  糧油循環經濟 提高綜合利用

  當前我國糧油加工環節中,加工工藝還有待提高,副産品綜合利用不高,還存在原糧難以吃幹榨凈的情況。《條例》鼓勵糧油加工企業加大循化經濟投入,提高成品糧出品率和副産物綜合利用率。

  事實上,一粒稻穀,不僅可以生産成大米,還可以衍生出一系列高附加值的産品,而且能發電、可制油、又可變身綠色環保的輪胎。充分挖掘廢副産品潛在價值,延長産業鏈,水稻循環經濟讓每一粒大米真正實現“吃幹榨凈”。

關注糧食安全:新修訂的《糧食流通管理條例》4月15日起施行

  傳統粗放型水稻加工是以制取大米為主要加工目標,不僅米糠等副産品沒有得到利用,稻殼隨意拋灑所形成的環境污染,也一直是難以解決的環境問題。這幾年,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中國糧食行業協會以及龍頭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水稻循環經濟模式使水稻得以充分利用,可延伸加工30多種高附加值産品。

  水稻循環經濟模式還讓産業鏈在繼續拉長,傳統水稻加工廢棄的稻殼在這裡可以用來燃燒發電,不僅節約能源,還能減少污染氣體的排放。

  對於水稻循環經濟模式,中國糧食行業協會副會長益海嘉裏集團總裁穆彥魁説,過去的水稻加工都基本上是把大米加工出來以後,它的稻殼、米糠沒有被充分的利用,那麼我們現在創立的水稻循環經濟是把稻殼進行燃燒,把它變成蒸汽或者發電,或者是去供其他熱源的使用,這是對減排的一種貢獻。

  此外,從稻殼燃燒後的稻殼灰中,還可以提取“白炭黑”,一噸稻穀産生的稻殼可以制取0.03噸高附加值的“白炭黑”,這是純天然的可再生資源,也是水稻循環經濟模式的最後一環,是技術難度和科技含量最高的一項成果,這種用稻殼灰為原料,做成的高分散型“白炭黑”更具粘附力,是生産綠色輪胎的最佳原料。

  下一步,我國將繼續採取綜合措施,降低糧食生産過程中的損耗率。推廣現代化的糧食運輸、儲藏模式,加快建立智慧化的糧食運輸與倉儲設施,減少糧食損耗,提高綜合利用效率。

  財政部李海南司長介紹,自2017年起,中央財政就實施了“優質糧食工程”,重點支持了糧食的産戶服務體系,品質安全的檢驗監測體系和中國好糧油行動。從實施情況看,這兩年優質糧食供給不斷增加,並且帶動形成一批區域性品牌,實現了農民增收、企業增效和消費者得實惠這個目標。此外,中央財政還積極支持地方做好糧食流通工作。一是建立健全了糧食的風險基金制度,二是支持地方來實施優質糧食工程,三是支持地方進行糧庫的維修改造和智慧化升級。同時,國家還出臺了一系列的稅收優惠政策,為糧食流通發展提供支持。

關注糧食安全:新修訂的《糧食流通管理條例》4月15日起施行

  節約糧食 反對浪費落到實處

  積極推進節約糧食、反對食品浪費工作的法治化進程,建立有利於促進糧食節約、反對食品浪費的法律機制,是健全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的重要內容,除了新修訂的《糧食流通管理條例》之外,《糧食安全保障法》也在積極推進中。

  去年年底,全國人大會專題調研組完成了一份關於珍惜糧食、反對浪費的調研報告,報告指出,當前我國糧食損失浪費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每年糧食儲藏、運輸、加工環節損失量達700億斤以上。還有消費環節上的浪費嚴重。

  調查顯示,隨著居民收入水準提高和消費升級,我國餐飲業發展迅速,餐飲企業已達670萬家,中國科學院報告顯示,城鄉婚宴酒席浪費40%以上,出生宴等各類“事件性宴聚”浪費30%左右,商務宴請浪費30—40%,朋友聚餐浪費40%左右。因此,要加快推進珍惜糧食、反對浪費的法治化進程,補齊法制建設短板,建立有利於促進糧食節約的法律機制。

關注糧食安全:新修訂的《糧食流通管理條例》4月15日起施行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指出,在糧食安全保障法中設立專章,對造成糧食損失浪費的各環節有針對性地提出具體要求和可操作的規範。在農産品品質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其他相關法律修訂時增加珍惜糧食、反對浪費的內容,並建議加大懲戒力度和處罰力度。(總臺央視記者 蔣樹林 孔祿淵)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