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國際銳評】中國空間站將成為全人類在外空“共同的家”
2021-04-29 21:49:4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楊玉國

  29日11時許,中國用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成功將空間站天和核心艙送入預定軌道。這標誌著中國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全面展開。

  儘管人們已經習慣了中國航天的高頻次發射,但是此次天和核心艙發射成功意義特殊。時間回到1992年,那時中國載人航天確立了“三步走”發展戰略,即把人送入太空並安全返回、突破空間站建造一些關鍵技術、“建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站,解決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天和核心艙成功發射,正是第三步的關鍵環節。

  這一成績來之不易。當年,中國被排斥在美國主導的國際空間站“俱樂部”之外。不僅如此,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中國發展的西方政客,將太空領域作為未來戰爭和軍備競賽的主戰場,在太空技術領域對中國嚴防死堵。

  2011年美國國會出臺“沃爾夫法案”,禁止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以及與之有合同關係的美國航天企業同中國航天機構進行任何接觸和合作。理由是莫須有的“國家安全”。《時代》雜誌特約編輯傑弗瑞·克魯格曾發文嘲諷道,那些疑慮者擔心中國所有的技術知識,無論如何獲得的,都具有多種用途,可以用在善意或者邪惡的目的上,但“這是所有科學技術的共同特性,用火和用蘋果手錶都有同樣的問題”。

  儘管面對阻撓,中國航天並未止步不前,反而通過自主創新取得了探月、探火、北斗組網以及“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等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就。

  這一次,中國在建設永久性空間站上邁出了重要一步,對世界同樣意義重大。由於已在軌運行幾十年的國際空間站有可能在2024~2028年退役,屆時中國空間站或將成為太空中唯一一個人類空間站。

  與某些西方國家搞封閉“小圈子”不同,中國一貫堅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努力將中國空間站打造成面向國際社會、開放的科技合作交流平臺。

  中國空間站是歷史上此類項目首次向所有聯合國會員國開放。它不僅面向全球,而且高度包容,合作對象既包括政府、國際組織,也包括私營實體和研究機構。合作模式也是豐富多樣,十分靈活。目前,中國和聯合國圍繞中國空間站應用開展的空間科學實驗第一批項目遴選工作已經完成。共有來自17個國家、23個實體的9個項目成功入選,正在推進實施。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空間站合作充分照顧缺乏技術與資金的發展中國家的需求,為它們提供了進入太空、開展各類應用實驗的機會,成為不折不扣的“發展中國家之家”。這將有效幫助世界跨越技術發展鴻溝,讓所有國家平等參與到太空的和平開發利用中來。聯合國外空司司長迪皮蓬認為,中國這一舉措是對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有力支持。

  1967年,《外空條約》莊嚴宣告,外空探索和利用是全人類共同的事業,應為全人類謀福利。中國開放空間站合作,是對這一國際條約精神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生動踐行。未來,全球將擁有一個開放、充滿生機的國際太空合作新平臺,它將真正成為全人類在外空“共同的家”。(國際銳評評論員)

標簽:國際銳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