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國際銳評】“咄咄逼人”這頂帽子,美國還是自己戴合適
2021-05-03 20:11:40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韓基韜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當地時間2日接受美媒採訪時,攻擊中國在海外“越來越咄咄逼人”,目的是成為“世界上佔主導地位的國家”。這番以己度人的論調,不過是蓄意強化所謂的“中國威脅”,離間中國與世界的關係,同時服務於美國選舉政治的需要。

  似乎在美國一些人眼中,別國維護正當發展權益就是“咄咄逼人”,他們自己四處搞“脅迫外交”就是理所應當。這一為國際社會熟知的“雙標”做派,透露出濃濃的美式霸權氣息。但諷刺的是,布林肯在採訪中稱,美國的目的不是遏制或者打壓中國,而是為了捍衛中國正在“挑戰”的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能把推行“美國規則”説得如此道貌岸然,估計只有美國幹得出來。

  然而,美國定義不了世界。試圖以“美國規則”偷換“國際規則”、為其干涉主義披上“正義”的外衣,這在國際社會早已不是秘密。數十年來,美國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美國規則”,那就是通過咄咄逼人的“脅迫外交”,包括武力威脅、政治孤立、經濟制裁、技術封鎖等手段來實現自身戰略目標。

  從在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等國燃起戰火,到在亞非地區策劃所謂“阿拉伯之春”;從在歐亞國家導演“顏色革命”,再到對伊朗、古巴、委內瑞拉、中國等實行“長臂管轄”,美國的脅迫之手無處不及。

  以中國為例。從奧巴馬政府的“重返亞太”戰略,到特朗普政府將中國定義為美國“戰略競爭對手”,再到拜登政府採取“競爭、合作、對抗”的對華政策,美國打壓遏制中國的戰略意圖人所共知。即便現在重新扯起“多邊主義”大旗、言必稱“規則”,美方也難以遮掩其背後的政治圖謀。

  同樣遭受美國脅迫的,還有國際組織。由於美方持續阻撓,世界貿易組織上訴機構于2019年12月因法官人數不足而陷入癱瘓,對多邊貿易體製造成沉重打擊。拜登政府上臺後,到目前為止態度沒有發生太大變化。在4月底召開的WTO爭端解決機制例會上,美國代表再次拒絕了開啟上訴機構法官甄選程式的要求。

  即便是美國的盟友,雖然看到“美國回來了”的旗號,但實際得到的並不是平等,而是各種脅迫與刁難。

  據俄塔社日前報道,布林肯將在本週倫敦七國集團外長會議舉行期間,要求德國關停“北溪-2”天然氣管道建設項目。丹麥《政治報》近日披露,美國駐丹使館要求它説明是否使用華為、中興等五家中國企業電子設備,如拒絕提供有關信息或使用上述企業設備,美使館或將終止訂閱該報。

  主權國家無論大小強弱,在國際法上地位一律平等,沒有誰願意接受脅迫。不久前,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歐盟領導人視頻峰會記者會上明確表示,歐洲需要有獨立的對華政策。丹麥《政治報》近日也稱,不會對美方的要求做出回應。美式脅迫外交,碰了一鼻子灰。

  究竟誰咄咄逼人、妄圖主導世界,人們早就看得清清楚楚;中國發展是為了讓中國人民過上好日子、無意做“世界老大”,這一點也已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那些沉迷于“脅迫外交”的美國政客,實際上把美國推上了一條“國霸必衰”的道路。(國際銳評評論員)

標簽:國際銳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