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網絡媒體革命老區行】特色産業興,百姓日子旺 看沂蒙老區的小康路徑
2021-06-04 23:15:35來源:魯網編輯:楊玉國

  魯網6月4日訊(記者 王冰姿 范金鑫 攝影 張慧敏 朱銳)六月份,齊魯大地麥浪滾滾。人們守望麥田,迎接即將到來的豐收。 

  沂蒙,一片神聖的土地,一片紅色的沃土。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沂蒙革命老區人民為抗擊外來侵略和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在新時代,老區人民把革命精神轉化為創業創新的魄力,用雙手繪就一幅壯美的脫貧奔小康的嶄新圖景。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如今,革命老區實現舊貌換新顏,改變“老面貌”,換上了“新衣裳”。這份改變,源於黨對老區人民的親切關懷和高度重視,得益於革命老區與時代同行。 

  日前,“在這裡讀懂初心使命——網絡媒體革命老區行”網絡主題採訪活動走進山東大地,挖經驗、找亮點、採典型,真實記錄山東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經驗舉措,呈現老區人民的幸福生活。 

  “家門口”念起“致富經” 

  彩山前村位於費縣薛莊鎮,因有一棵近三百年的金桂王而出名,號稱“江北第一桂”。將“美麗資源”變成“美麗經濟”是該村實現産業興旺,村子繁榮,村民致富的“秘訣”。 

【網絡媒體革命老區行】特色産業興,百姓日子旺 看沂蒙老區的小康路徑

  彩山前村多年以前還是一個出了名的落後村,可彩山前村底子雖差,“裏子”卻十分“有料”。村裏走出了3名高級工程師、4名博士、18名碩士、每7人就有一個是本科生,是遠近聞名的“狀元村”,加上得天獨厚的位置優勢,第一書記姚修伍認定發展民宿是條好路子。 

  以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為基礎,彩山前村精心打造特色民宿20余間,通過“民宿+文旅+合作社+農戶”模式,增加村集體收入,為農村閒散人員提供就業機會,切實帶動農民增收、增效。姚修伍告訴記者,村集體在這個民宿合作社裏有30%的收益,然後村民以宅基地入股,不僅每年可以得到1500塊錢的固定收益,每年還有固定的分紅。 

  流淌于血液中的紅色基因,在沂蒙精神的強力指引下,彩山前村以打造田園綜合體項目為主線,整合各類資源,推進鄉村産業、人才、生態、文化、組織全面振興,帶動村民邁向致富之路。 

  彩山前村的致富只是山東革命老區脫貧路上的一個縮影。 

  根據當地資源稟賦,因地制宜開展特色産業扶貧,這種做法在齊魯大地“遍地開花”。實施脫貧攻堅戰以來,山東農業農村系統累計幫扶惠及貧困人口137萬人次,産業扶貧取得顯著成效,為實現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打下了良好基礎。 

  “家門口”致富,發展特色是關鍵。位於臨沂的壓油溝村在解放前,曾是共産黨的地下交通線,是魯南革命根據地的核心區;解放後,在黨的帶領下,全村治山治水,植樹造林,留下了這一片青山綠水。“望的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是壓油溝村“依山而建,臨水而居,在家門口就業”的真實寫照。 

  2015年,當地民營企業蘭陵城投開元旅遊開發有限公司開始以壓油溝村為核心,打造壓油溝田園綜合體,依託其獨特的生態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發展優勢,實現了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的有機結合,逐漸開拓出一條文旅扶貧的特色之路。 

【網絡媒體革命老區行】特色産業興,百姓日子旺 看沂蒙老區的小康路徑

  對於壓油溝村村民夏永春而言,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能在景區成為個體經營戶,“以前都是和妻子趕大集賣一些鹹菜,通過政府的鼓勵和扶持下,自己在景區開了一家鹹菜坊,出售自己加工製作的辣椒醬,現在在景區旺季一個月可以賺到一萬元左右。” 據了解,壓油溝田園綜合體項目開發後,像夏永春這樣脫貧致富的村民與日俱增。“以旅促農、以農促旅”的可持續發展式文旅扶貧讓壓油溝村變成了富得流油的小山村,壓油溝田園綜合體創造了鄉村旅遊促進鄉村振興的經典模式,加快了農民的發家致富奔小康步伐。 

  “帶頭人”引領“致富路” 

  群眾富不富,關鍵在支部;支部強不強,要看領頭羊。 

  “湖光山色,林海果園”這是棗莊市山亭區馮卯鎮李莊村如今最真實的寫照。走在鄉間小路上,街巷兩旁種滿了豐花月季,“月季大道”“月季小巷”“遇見花海”等以月季命名的街道,串聯著12個具有特色的農家“網紅”小院。 

【網絡媒體革命老區行】特色産業興,百姓日子旺 看沂蒙老區的小康路徑

  曾經的馮卯鎮李莊村藏在深山無人識,一窮二白,直到田琨書記的到來這裡才撕掉了“窮山村”的標簽。2018年,在鎮黨委、政府領導下,田琨書記帶領李莊村成立了旅遊專業合作社,在村民自願前提下,盤活村民房屋使用權,發展主題民宿、民俗體驗等鄉村新業態,將閒置小院打造成業態小院。小院搖身變“網紅”,吸引大量遊客紛紛慕名而來,隨之村裏也跟著熱鬧起來。不單經營小院有收入,村民的手工製品也可以在非遺小院展示,銷售。 

  田琨告訴記者,一個閒置小院“復活”後,能帶動20人就業,實現了村民在家致富和外出打工人員回鄉創業,同時還為部分有勞動能力的老年人提供了就業崗位。69歲的村民劉振鳳既熱心又有手藝,合作社聘她來管理非遺傳習所,除了每月500元工資,加上出售自己縫製的沙包、鍵子等,一月下來收入上千元。 

  地處沂蒙山腹地臨沂市費縣,是著名的革命老區。不同歷史時期,紅色血脈的傳承和沂蒙精神的引領,激勵沂蒙子弟踴躍參軍,用青春和熱血詮釋愛黨愛軍的深刻含義。走進王富社區,高樓林立、綠樹成蔭,這一切的變化都離不開從退役軍人到村黨支部書記完成華麗轉身的趙炳信。 

【網絡媒體革命老區行】特色産業興,百姓日子旺 看沂蒙老區的小康路徑

  1980年2月,趙炳信從部隊復員後,憑他過硬的軍人素質和良好的工作作風,成為村辦企業的帶頭人。從革命戰火中涅槃鍛造的“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在傳承中得到弘揚,成為推動王富各項事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強大動力。 

  1999年2月,趙炳信任黨支部書記和村民委員會主任後,帶領全體村民經過20多年的艱苦奮鬥,堅持以農促工、以工養農,注重發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村辦和民營企業,在市場經濟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站穩了腳步。據趙炳信介紹,社區産業主要以木材加工為主,截至2019年12月,王富民營企業達146家(其中,規模企業23家),産值55億元。2020年10月,全村848戶,3100人,人均收入達3萬元。 

  近年來,山東廣納賢才,從退役軍人、回鄉創業人員、機關企事業單位幹部等群體中擇優遴選村黨組織書記,吸引眾多人才回鄉創業任職。2020年9月,山東還組建“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隊,省市縣選派9078名幹部,幫扶1810個重點村以及所在縣鄉,建強村級班子,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産業“挑大梁”托起“致富夢” 

  革命老區換新顏,“智慧農業”來幫忙。 

【網絡媒體革命老區行】特色産業興,百姓日子旺 看沂蒙老區的小康路徑

  華沃智慧農業産業園位於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榴園鎮,是由華沃(山東)水泥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新型農業産業項目。進入華沃智慧農業産業園,映入眼簾的便是長526米、寬240米,高大寬敞、科技感十足的玻璃溫室,據悉,其單體連棟智慧玻璃溫室面積18萬平方米,規模亞洲第一。 

  新型農業産業項目離不開新方法、高科技。據悉,華沃智慧農業産業園與海爾集團(專利)合作開發餘熱供暖和製冷系統,充分利用華沃水泥廠餘熱,解決了玻璃溫室冬季生産耗能大的問題,同時,利用工業能源循環利用不僅節省了成本,還帶來了可觀的收益。 

  “我們這個華沃智慧農業産業園總投資20億元,規劃面積1500畝,其中一期投資5億元,佔地600畝,建成後年銷售收入可達到1.5億元,解決就業150余人。”工作人員介紹説,“項目全部建成後,産業園每畝可實現産值30萬元,相比傳統農業産值增加上百倍。 ”該項目不僅為當地種植農業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同時為農業創收、農民增收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引領和帶動嶧城農業農村實現高品質發展,助推鄉村産業振興。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據悉,截至2020年底,山東累計創建國家級優勢特色産業集群2個、現代農業産業園8個、特色農産品優勢區17個、綠色發展先行區2個、農業産業強鎮59個,累計培育家庭農場8.7萬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3.6萬個。 

  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蘭陵國家農業公園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代村,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山東省唯一被命名為國家農業公園、規模最大的生態農業旅遊莊園。 

【網絡媒體革命老區行】特色産業興,百姓日子旺 看沂蒙老區的小康路徑

  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創意新構的鄉村旅遊不斷綻放新的活力,更迭成就為人們心中嚮往的“詩和遠方”。代村社區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傳喜告訴記者:“國家農業公園是鄉村休閒和農業旅遊的升級版,是農業與旅遊融合發展的産物。”在王傳喜的帶領下,代村始終堅持以農為主,以農促工,以工補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蘭陵國家農業公園實現了全國一二三産業融合示範園、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省級農業科技園、省級農高區“四園一區”融合共建。 

  據悉,2020年代村村集體各業總産值36億元,村集體純收入1.5億元。村民人均純收入7萬元,比20多年前翻了30多倍。從落後到先進、從臟亂窮到富裕和諧,代村用20多年的時間實現了全面發展。成為鄉村振興戰略榜樣的代村,不僅僅是為本地村民帶來幸福生活,提高生活品質,王傳喜帶領著整個代村,更是給全國鄉村振興事業交出了完美答卷。 

  今年2月,國務院出臺了《關於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為新時代沂蒙革命老區加快振興發展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注入了新的強勁動力。 

  在3月8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山東省新舊動能辦副主任王海林表示,山東將優先支持將革命老區縣列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支持建設一批産業轉型示範園區,加快縣城建設和縣域經濟發展,做強實體經濟。 

  鄉村振興就像一條“金扁擔”,一頭挑著綠水青山,一頭挑著金山銀山。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藍圖,正在革命老區以及齊魯大地上一步步變為現實。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