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藏糧于技:“梨樹模式”助力黑土地保護與利用
2021-07-21 15:12:58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梁寧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王嘉寧):在我國東北地區,有這樣一種土壤——它自然形成過程極其緩慢,每生成一釐米厚度需要200到400年的時間;它是地球上最珍貴的土壤資源之一,被稱為“耕地中的大熊貓”。

  這就是黑土。  

藏糧于技:“梨樹模式”助力黑土地保護與利用_fororder_001

黑土地博物館中的黑土樣品 攝影 王嘉寧

  21世紀以來,東北糧食連年增産,農民持續增收致富。然而,長期大規模的開發和過度利用卻是以水土資源長期透支和要素大量投入為代價,造成了黑土層流失、黑土地退化、農業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威脅著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如何保證增産增收的同時保護好黑土地?7月20日,記者來到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的田間地頭,探尋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的新路徑——“梨樹模式”。

  走進梨樹縣全國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産基地,玉米長勢喜人,滿目綠色一眼望不到邊,數架無人機在田間噴灑農藥。  

藏糧于技:“梨樹模式”助力黑土地保護與利用_fororder_002

無人機在田間地頭進行噴灑農藥作業 攝影 王嘉寧

  2007年,梨樹縣率先與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在梨樹縣高家村設立黑土地研發基地,經過13年的聯合攻關,總結出適合我國東北三省以及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玉米保護性耕作技術,建立了包括收穫與秸稈覆蓋、土壤疏鬆、免耕播種施肥、防除病蟲草害的全程機械化技術體系,有效保護了黑土層,這就是聲名遠播的“梨樹模式”。

  “玉米在收穫後,將秸稈全部還田覆蓋地表,經過多年的秸稈全覆蓋,黑土層已經達到50至60釐米,根系能扎到2米。”梨樹縣康達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楊青魁介紹説。將黑土地保護好的同時,又實現了增産增收,據楊青魁介紹,這片試驗田已經連續兩年達到“噸糧”,並且在不斷創造高産記錄。

  土地産量增加還將農民從傳統的耕作方式中解放了出來,有了更多的增收途徑。

  農業高産、農民致富的背後,是農業科技工作者的默默奉獻。

  在梨樹縣全國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産基地不遠處,就是黑土地研究院,它于2011年9月正式掛牌成立,是中國農業大學與梨樹縣政府共建的綜合性農業生態系統實驗站。  

藏糧于技:“梨樹模式”助力黑土地保護與利用_fororder_003

黑土地(梨樹縣)保護監測指揮中心 攝影 王嘉寧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