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阿富汗戰事“終局” 新華社記者親歷戰爭輪迴
2021-08-18 17:51:18來源:新華網編輯:黎萌

  新華社北京8月18日電 有些事,看到了開頭,卻猜不到結尾。

  阿富汗塔利班武裝力量15日兵不血刃進入首都喀布爾,宣告“戰爭結束”。至此,由美國發動、持續20年的阿富汗戰爭戛然而止,“終局”並沒有美軍參加。

  彈指20年,在這片被戰火炙烤的土地之上,新華社記者持續記錄戰爭痕跡,發出中國媒體的聲音。

  在他們眼中,阿富汗為何是“戰爭博物館”?在“佈滿玻璃碴的鍵盤上打字”有多麼酸爽?關於倡狂而來、倉皇而去的美國,他們怎麼看?請聽他們講述的阿富汗戰爭輪迴。

“戰爭博物館”

  2001年10月7日,美國對阿富汗發動空襲,揭開了阿富汗戰爭序幕。

  在通訊不暢、供給不足、安全沒有充分保障的情況下,新華社三名記者2001年12月19日搭乘聯合國飛機重返阿富汗。這一天,電波中出現了久違的“新華社喀布爾電”。

阿富汗戰事“終局” 新華社記者親歷戰爭輪迴

  新華社記者劉洪(中)

  記者們在喀布爾附近的巴格拉姆美軍基地下飛機時,阿富汗的破敗景象令人震驚、悲哀、窒息。

  “路邊散落著坦克、飛機殘骸,彈坑密布,城外遍地墳墓,目之所及皆是廢墟。”新華網總編輯助理劉洪回憶道。他是當年第一批抵達喀布爾的記者之一。

  阿富汗自1978年以來戰亂不斷,內戰、入侵不一而足,被稱為“帝國墳場”。

  新華社外事局局長、2002年時任新華社派駐阿富汗前方報道組組長袁炳忠説:“阿富汗就是一個戰爭博物館!在鄉間,路邊全是破敗的坦克,還有扔在荒野裏的大炮。”當時的喀布爾城區大多是殘垣斷壁,不少地方“沒有一個房子是完整的,連國防部大樓都成了廢墟”。

阿富汗戰事“終局” 新華社記者親歷戰爭輪迴

  袁炳忠(左二)在阿富汗採訪

  袁炳忠清楚記得,有一天他在阿富汗鄉村的小餐館吃飯,看到餐館裏挂著高樓大廈的圖片,“阿富汗人把夢想挂在墻上,因為他們期盼自己國家有朝一日能建設成這樣”。

  被戰亂摧殘的不僅僅是建築,還有人們的心靈。在孤兒院,袁炳忠看到孩子們的眼睛裏滿是驚恐,他們從沒有笑過,不會笑,眉宇間有豎紋,額頭上有抬頭紋。

  劉洪曾前往難民區採訪,所見所聞讓人極為心酸,阿富汗是經歷過多國戰地採訪的他“看到過最慘的”。

阿富汗戰事“終局” 新華社記者親歷戰爭輪迴

  中國駐阿富汗大使館。劉洪供圖

  2002年2月6日,中國駐阿富汗大使館正式復館,時任外交部副部長王毅專程從北京趕來主持復館儀式。那是袁炳忠難忘的一天,也是當地阿富汗人的一件喜事。為使館看守大門的僱員專門花費十幾美元買了一身二手西服參加復館儀式,還邀請了好多客人。

  當中國國歌奏響,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久違的積極向上的氣氛感染了所有人。

“在佈滿玻璃碴的鍵盤上接著打字”

  新華社喀布爾分社最早成立於1956年,1979年撤離。2002年1月9日,新華社喀布爾分社恢復掛牌,派駐阿富汗的新華社記者前赴後繼,見證了美軍增兵、局勢持續動蕩、美軍加速撤出……

  新華社華盛頓分社社長顏亮曾于2008年至2010年擔任喀布爾分社首席記者。其間,美國先後在2009年3月和12月兩次對阿增兵。但大幅增兵未見成效,當地安全形勢急轉直下。

阿富汗戰事“終局” 新華社記者親歷戰爭輪迴

  顏亮(左)在阿富汗採訪

  關於安全形勢,2007年至2009年常駐阿富汗的新華社記者林晶總結出一個規律——每週一小炸、每月一大炸,早上9點、下午4點是爆炸高峰期。要想安全跑新聞,必須遵循這個規律來安排採訪。

  2009年12月15日早晨,美國宣佈再次向阿富汗增兵僅兩個星期之後,喀布爾發生巨大爆炸,造成8人死亡、40人受傷。

阿富汗戰事“終局” 新華社記者親歷戰爭輪迴

  2009年12月15日,警察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爆炸現場警戒。新華社/路透

  爆炸地點距離新華社喀布爾分社僅30米左右。衝擊波幾乎粉碎了分社辦公和居住房間的所有窗戶玻璃,玻璃碴瞬間崩入一名僱員的眼睛裏。

  爆炸發生時,顏亮和同事們正在辦公室寫稿,爆炸地點正對分社北墻,所幸他們之前在墻外壘了數十個防護沙袋,抵消掉爆炸産生的一部分衝擊波,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爆炸後我們第一時間抓起電話,向總社報告發快訊。我們要與西方媒體比拼新聞時效,因為新華社是在阿富汗的東方媒體的最重要代表。”顏亮説。

  在阿富汗當記者,不乏經歷各種驚險場面。袁炳忠曾參加北約部隊的“夜巡”、劉洪曾因搶新聞被英軍軍官用槍頂住腦袋……戰地採訪的驚心動魄,個中滋味只有親歷者才知道。

“火邊手,火中柴”

  親身經歷足以讓新華社記者對阿富汗民眾20年以來的苦難感同身受。而這種苦難與地區動亂之源正是美軍的窮兵黷武。

  阿富汗戰爭初期,部分民眾對美國心存幻想。“但幻想很快就破滅了,他們發現美國根本不能保障阿富汗民眾基本生存權,更不可能為阿富汗人帶來所謂的自由和人權。”顏亮説。

  “美軍的作為讓阿富汗人非常反感,美軍轟炸起來不講人道,炸死了很多婦女兒童。”袁炳忠説。

  林晶在阿富汗常駐期間,美軍轟炸造成的傷亡中,平民遠比所謂的武裝分子多得多,“婚禮變葬禮”的事情時有發生。

  比平民死傷更為痛苦的,莫過於在美國粗暴干涉下阿富汗人難以把控自己國家的走向。

  2013年至2015年常駐阿富汗的新華社記者陳杉回憶説,2013年12月8日晚,阿富汗總統新聞發言人向他爆料,美國特使向時任阿總統卡爾扎伊施壓,逼迫阿方與美方簽署雙邊安全協議,威脅阿方不簽就會發生內戰。

  “美國人認為他們是世界領導,這實際上就是霸權主義。”袁炳忠説,美國的高壓不可能給阿富汗帶來和平,只有他們撤出之後,阿富汗人民自主決定國家命運,才能有真正的和平。

  面對外國勢力干涉,阿富汗人悲憤又無奈。阿富汗僱員法魯克曾對林晶説:“你看阿富汗就像這篝火,外國人是火邊烤火的手,我們卻是火中的柴……”

阿富汗戰事“終局” 新華社記者親歷戰爭輪迴

  8月16日,塔利班在阿富汗喀布爾街頭乘車巡邏。新華社發

  停止戰爭、實現和平,是3000多萬阿富汗人民的心聲,也是國際社會和地區國家的共同期盼。期望阿富汗局勢實現平穩過渡,各類恐怖主義和犯罪行徑得以遏制,願阿富汗人民遠離戰亂,重建美好家園。

策劃:陳贄

監製:馮俊揚 李拯宇

統籌:閆珺岩

記者:馬曉燕 錢泳文 王申 王科文

攝像:王沛

剪輯:王沛

編輯:王豐豐 孫浩 唐志強

新華社國際部製作

新華社國際傳播融合平臺出品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