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视角】急功近利的" 雾霾"也需清理

发稿时间:2017-03-24 20:18:52 来源: 工人日报 中国青年网

  “现在一些所谓工业软件的建模,建的是‘假模型’,只是用来给领导展示的。”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制造企业双创高峰论坛上,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信息技术中心首席顾问宁振波质疑,不合用的假知识和假技术能形成完整的工业软件吗?不可能。(见3月20日《科技日报》)

  智能制造的核心是工业软件。业界常以波音787的研制为例说明其意义:该机型用了8000多种软件,但只有1000多种为商业软件,其余均为波音几十年工程技术和知识的结晶,这些“非卖品”软件构成了其核心竞争力。然而,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不少企业并不是进行自主积累研发,而是立足于“重金买来”,但人家却不可能把工业知识、方法和数据一起打包出售,这样,我们买来的往往只是一个摆设。

  “重金买来”的“展示品”,还有“戴着帽子”的人才。自国家提出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来,东部高校就展开对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科学家、院士等高层次人才的“重金购买”。报载,定价水平大约为“长江”“杰青”学者“年薪100万元+1套住房+20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为何出现人才“抢购潮”?业内人士直言,“双一流”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以“数人头”来体现的。

  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不是靠立足自身需求进行研发,而是盲目进行重金引进;本意是建设一流高校、学科,推动人才培养方式转型、提升人才质量,却成了以重金买头衔、以头衔论英雄。此风汹汹,令人感喟。

  这让人们看到,我们的企业、科研院所、东部高校确实“不差钱”。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达到2.08%”;教育投入方面,“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继续超过4%”。然而,这些投入是为了强化创新引领,为了新动能快速增长,为了办好公平优质教育,而不是为了“给领导展示”,为了体面地“数人头”,否则,只能用“败家子”一言以蔽之。

  透过此类“风景”,人们看到了扭曲的评价标准还在一些地方病毒式传播。其包括了对人才的评价:看头衔而不是看实绩;对优质校的评价:“数人头”而不是看质量;对企业创新业绩的评价:看规模数项目而不是看长远看效益。而这些无不透露着急功近利的心态。

  此种心态,甚至已经蔓延到初创事业的年轻人身上。这些年轻人将上市圈钱和被收购退出作为创业的初衷,带着创业不久的公司“相亲”般到处参赛,急于把项目变现“一夜成名暴富”。

  诚然,花钱买工业软件并非不可,甚至是弯道超车的重要路径。然而,放弃核心研发而只想去讨巧,除了亦步亦趋,除了让领导看风景,除了把我们的大学变成国外软件培训基地,还有何益?如此,实现中国制造2025只能是一句口号。同理,人才有流动自由、高校有吸纳人才的权利,但“双一流”建设需要时间的沉淀。如果众多东部高校过于功利,并不想培养人才而是一味“砸钱”,并没有考虑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和文化价值,以及引进的人才是否适合学科建设,则对高校的长远发展并无多大益处,只会加剧校际间恶性竞争。

  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需要时间,一流高校一流学科的建设需要时间。同样,点子转化为现实,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放下急功近利的浮躁,实现内心的愿景,需要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气质,需要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匠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改革科技评价制度”,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也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改变一些评价机制,使高校下功夫练内功,自己培养人才。”相信随着评价制度的完善,急功近利的雾霾会被渐渐清理。

责任编辑:千帆批量_新闻
返回首页>>
最新推荐
时搜热点
热点推荐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移动版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