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那个重逢的夜晚》带火平潭,“短剧+文旅”如何走通“最后一公里”

发稿时间:2024-05-11 21:31:00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蒋肖斌 中国青年网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

  进入2024年以来,微短剧产业正在努力“进阶”。其中,与文旅产业的深度结合是新动态之一,一批实体取景地跟随微短剧的热播“出圈”,形成“短剧+文旅”的新模式。此前播出的《你的岛屿已抵达》,吸引不少观众到湖南常德桃花源;刚刚完结的《那个重逢的夜晚》又将福建的小岛平潭“安利”给了更多人。

  “短剧+文旅”模式如何走通“最后一公里”,又有哪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那个重逢的夜晚》或可作为一个讨论案例。

  该剧讲述在封闭小镇里长大的时尧和陆苗,意外相逢于各自人生低谷,双向奔赴、相互救赎,成为彼此生命中的温暖和希望。这部兼具青春与悬疑气质的现实题材微短剧,于今年4月入选了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公布的“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二批推荐目录。

《那个重逢的夜晚》剧照。出品方供图

  播出后,该剧的取景地福建平潭给许多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海岛风光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慢慢地被拉扯着沉浸其中”“被大结局下雪的场景和海边重逢的喜悦触动到了”“看完剧五一专门去了平潭,幸运地赶上了‘蓝眼泪’最多的时候”……在社交平台上,许多观众提到了该剧的视听效果出色,深度剧迷还会主动科普其取景地在平潭。

《那个重逢的夜晚》剧照。出品方供图

  文旅热潮下,微短剧正通过打开更多地区的关注度,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首先,这种成功离不开当地的支持。近年来,福建省广电局全面实施“拍在福建”推广行动。《那个重逢的夜晚》自决定于平潭拍摄起,当地政府就在场地沟通和协同方面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由于到岛上拍摄的剧组不多,当地居民在得知是剧组拍摄后,也提供了大量的便利。在拍摄期间,有居民自告奋勇愿意加入群演和其他演员的工作,使剧情更贴近当地生活质感。

  其次,剧集的视听风格应与所在地的客观环境保持一致。据该剧制片人欧阳一荃介绍,该剧原本暂定的拍摄地是重庆,但为了呈现更开阔的风景,最终确定在平潭这个海岛。当地海滩风格各异,既能满足青春片的浪漫氛围,又能满足悬疑剧所需的低沉质感。而具有本地特色的沿海风车田,更出现在剧里每个海边外景。

《那个重逢的夜晚》剧照。出品方供图

《那个重逢的夜晚》剧照。出品方供图

  基于当地海岛的属性,全剧把色彩基调定为蓝白,从人物服装到配饰、到场景和道具等,保持和谐统一。欧阳一荃介绍,剧组成员在拍的时候会感叹,这里实在太适合这部剧了。

  第三,既要取景,又要把当地标志性的人文风情、生活方式与故事完成“绑定”,不仅建立观众对当地的感性认知,还能吸引观众的“打卡”需求。该剧的取景地包括有当地渔民特色的澳前码头、流水码头、芬尾码头,人文色彩浓厚的万顺路、南街,以及视野极佳、风景优美的官姜村海滩、北澳月海滩。

  主角们的活动场景,也几乎囊括了平潭网红打卡地,如北部生态廊道和黑石滩镜沙、风车田、车站夜市等。剧中最主要的场景之一、时尧的“蓝眼泪烧烤摊”就取景在老城区的车站夜市。透过镜头,这个富有烟火气的小城,串起时尧和陆苗的青春往事,也一帧帧定格在观众的记忆里。

《那个重逢的夜晚》剧照。出品方供图

  通过解剖《那个重逢的夜晚》这只麻雀,可以看到精品微短剧如何与地方文旅产生深刻共振,依托好作品,激活当下年轻观众喜欢互动、渴望表达的热情。如此,走通“短剧+文旅”的“最后一公里”,也才能真正走到观众心里。

责任编辑:白珂嘉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