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台前幕后 > 正文

让这个更年轻的云门舞集2,用《十三声》带你去往艋舺街头……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赵玥     作者:赵玥     编辑:江妍     2018-09-11 10:42 | |

云门舞集的舞蹈作品一向给人一种文雅而克制的美感,而云门舞集的附团云门舞集2因为众多青年编舞者的加入,风格却截然不同。10月19日至21日,云门2将在东方艺术中心带来现代舞作品《十三声》,这部作品充满原始的血性与市井气,对熟悉云门作品的观众,或许是一次不小的心灵冲击。

CDF2FA1D-49F7-0BAC-6998-8964F782B507.jpg

图说:《十三声》剧照 官方图

《十三声》以台湾上个世纪60年代艋舺街头的传奇人物为创作原型,引领观众一同回味台湾古老的文化记忆。这个传奇人物就是“十三声”,他偶尔现身艋舺庙宇旁,凭一人之力撑起一个剧团的表演内容,声音时男时女、忽老忽少,因此得名“十三声”。此人说书、演戏、唱歌、敲锣、卖膏药,样样精通。只要他一出现,街坊邻居便会高喊:“十三声,十三声来了!”

这个故事源于云门2艺术总监郑宗龙母亲的亲身经历,尽管郑宗龙本人并未见过“十三声”,但听到妈妈讲起这个人,总会联想到自己儿时在艋舺街头卖拖鞋长大的记忆,熙熙攘攘的街头,三教九流汇集之地,有着最鲜活的生命体验。如今,“十三声”已不复存在,郑宗龙却带着年轻的舞者们穿梭艋舺,从寺庙过茶室、绕巷弄,把那一代代的记忆、一点一滴的文化找回来。

E4ADFDAC-7EF8-DDC4-DB4E-5E942575C08A.jpg

图说:《十三声》剧照 官方图

即将再现的《十三声》,是广义的舞蹈,是舞者的说、念、唱、跳。《十三声》的音乐创作暨统筹是林强,曾凭《刺客聂隐娘》获得过戛纳影展最佳电影配乐。他为舞蹈融入了从日本演歌流入到台湾的流行旋律、祖先反复在自己土地上传唱的歌谣。林强选了客家人务农时常会唱的《满州小调》和《牛母伴》,而《牛母伴》的选段又刻意强调了这样的歌词,“父母健在,就像天上的一颗星;父母不在,就像古井的月影”。林强表示,当我们越来越西化后,自己的文化就越来越被忽略,与亲情的矛盾也越来越多,所以才刻意找了跟爸妈有关的内容。郑宗龙也希望,观众看完剧后,可以回头去找自己,去和上一代或者上上代产生情感上的连接,“不然会忘记我们的根在哪里”。

267020A1-B07E-D604-FE52-217BDF6D0533.jpg

图说:《十三声》剧照 官方图

舞台上,有为了生存的吶喊、吆喝的小贩、摇摆的游民、妖娆的女郎,也有目眩神迷的荧光色彩,有如一副浮世绘。林强与郑宗龙,一个用音乐,一个用舞蹈,一起回顾了自身的经验,重新发掘自身文化的美,将艋舺的平民记忆透过舞蹈与音乐的转化,再现于舞台。(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